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积极探索新时期老干部身心健康特点——记市审计局老干部工作者张晓林

日期:2024-12-31    来源:中共北京市委老干部局

分享:
字号:   超大       
语音播放
  “在老干部工作的岗位上,我对自己进行了一次重新定位。浮在表面的张力掩饰不了内心的软弱和自卑,只有打开自己,才能迎接曙光,内心的承载力、转化力和影响力才是真正的力量!”作为一名曾经的军队优秀带兵人,张晓林在投身老干部工作后仍始终对自己要求严格,把讲道德、有品行作为思考问题、做好工作的出发点。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中,不断找差距、补短板,并结合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特点,在身心健康领域进行刻苦钻研,想老干部之所思,帮老干部之所需,将老年心理关爱这一课题放在了心尖。
   潜心钻研学习,只为更好服务老干部
  深知学习重要性的张晓林在老干部工作的岗位上更加认真系统地学习本职工作相关知识,并积极结合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特点进行潜心研究。
  张晓林在不断学习思考中发现离退休干部工作特点明显,尤其集中围绕在身心健康这个重点。通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张晓林通过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了国家级资质证书,不断地向老同志身心健康领域深入探索。为了进一步深化自己对于这一领域的了解,张晓林还参加了中国应用心理学院身心健康研究院老年心理关爱课题组研究。在工作中张晓林通过深度与老干部们进行沟通与了解,发现每一位离退休老同志都有一部精彩的奋斗史,有学不完的智慧,“老同志们也是手把手帮带我们,是成就我们的老大哥、老大姐,我们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作为老干部工作的一员,我深知做表面文章是逃不过他们的‘法眼’,只有脚踏实地工作、真心关爱才能取得信任,这才是我们完成好本职工作的思想基础。”张晓琳深有感触地说。
  搭起沟通“心桥”,推广身心健康服
  在与老同志的交谈中,张晓林有意地主动引导大家正确理解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辩证关系。部分老同志长期处在焦虑状态下生活,有的已经有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张晓林就主动创造机会,利用专业知识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当他得知有一位身患绝症的退休干部在医院已经放弃治疗时,他马上联系专家,自己开车接送这位专家到医院为这位退休干部进行治疗,并从心理上安慰他和患者家属。在他的努力下,这位退休干部多项指标最终趋于正常,身体情况得到了极大缓解。“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人”,是张晓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传达出的坚定信念使这位退休干部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在他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老同志走出内心的“阴霾”,重拾生活的乐趣。
  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老干部工作更是如此。智慧老年社区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断地推进和更新,全市老干部工作也正在向新时期转型发展上转变。新的工作目标也给老干部工作注入了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标准和要求。
  为了更好地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引导老干部与党同心、与祖国同行,同心共筑中国梦,张晓林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学习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借助局域网现有资源,创建了符合老同志特点的学习教育平台——“微型课堂”。
  除了搭建起这个平台,张晓林还负责课堂内容的编辑与管理,根据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老同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以及身心健康方面的知识,通过梳理和归纳,以短信这种方便老同志接收的形式传递给大家,让老同志在“好学”“好知”“好奇”中与时代合拍、与发展同步。
  为了方便工作,张晓林还同时建立了多个“老干部之家”微信群,并对没有微信、没有手机、只有座机电话的七名高龄老同志,根据其生活习惯把握时机,分时段电话联系和走访看望,做到不漏一人。“微型课堂”开办以来,受到普遍好评,还在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上作了专题推广。老同志们对这种新的学习教育模式赞不绝口:“这个方式不但解决了我们老同志因居住分散和年龄偏大不能参加活动的问题,而且网络学习的方式凸显了新颖、时尚、快捷的优势,为我们老干部加强学习教育开辟了一条‘无障碍通道’,架起了老干部工作者与老同志之间沟通的桥梁。”
  张晓林目前正在筹划建设“身心健康屋”,力争在老干部活动中心调整之后开始使用,目的则是要把更好的身心健康服务带给更多的人。
  “心理保健在今天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伴随科学的发展,它不论在理论上,或是防病技术上,都达到新的水平。”凭借着爱学习、肯钻研的这股劲,张晓林在老干部部门工作期间,不仅通过一句句贴心的话语赢得了老同志的信任,更通过办的一件件实事滋润着老同志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