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推动全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取得新成效——蔡淑敏同志在全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工作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6-07-22【字号 超大    来源:北京市老干部局 作者:
  这次会议是继去年9月份全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工作会后,推动我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全面发展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也是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3号)精神和全国老干部局长会议、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部署的重要举措。
  过去一年,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紧紧围绕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教育学习活动体系目标,积极推进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组织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政治教育、发挥作用和文化养老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四级教育指导体系,抓紧筹备在线教育项目建设,积极开展京津冀协同工作交流,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以《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指导意见》(京组通〔2016〕9号)印发为标志,我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实践证明,加快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既是满足我市广大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需要,也是引领他们聚集传递释放正能量的重要举措。结合落实两个文件精神,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
  中央对广大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非常重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完善和创新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部分,对“加强离退休干部活动阵地、学习阵地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在短短的12条意见中用专门一条来指导学习活动阵地建设,足见其在离退休干部工作中的地位和分量,我们必须要把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放到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视野中去谋划和推进。
  必须深刻领会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增强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的责任感。首先,广大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重视离退休干部的学习教育阵地建设,是保持老同志思想常新的重要渠道。“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针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党中央提出了“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的明确要求。在2014年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切实解决好老同志的实际困难,让老同志安享幸福晚年。”刘云山同志提出,“要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意见》明确提出,“老干部(老年) 大学建设要纳入公益类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在战略层面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其次,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和离退休干部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在供给侧为老同志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为实现广大离退休干部的社会参与和互相学习交流搭建平台,满足广大老同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再次,学习活动阵地也是老同志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加油站。让老同志在愉快学习、健康活动中凝聚释放正能量,将学到的知识和获取的正能量传播社会,对于弘扬良好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也起着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担当的精神和开拓的勇气,承担起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的重要责任。
  必须客观分析老干部(老年)教育发展的态势,增强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的紧迫感。从1983年9月山东省红十字会在济南创办了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截至2014年底,全国有老干部(老年)大学6万余所,在校学员597万余人。其中天津市有8117所,农村教学点7956个,学员54万;上海市有5047所,学员62万;重庆市有1692所,学员15万;河北省1328所,乡镇学校或教学点791个,学员20万。当前,各个省市利用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的契机,把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作为推动老干部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抓手,都在抓紧加快大学建设。比如,天津,去年仅中心校就创造了两个3万的目标,即教室面积达到了3万平米,学员人数达到了3万,同时还在着手建立数个特色文化基地。河北,去年大部分市县级老干部(老年)大学建筑面积都超过或接近1万平方米,服务对象都有拓展与延伸。许多省市老干部(老年)大学仍在扩建改建,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2014年底,我市老干部大学只有23所,学员也不足2万人。从办学规模和入学率看,只略好于海南、青海、西藏等省区,全国排名倒数第六。全国老干部(老年)大学发展历史和现状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方面许多省市在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上,“跑马圈地”,力度之大、行动之快,已经把我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另一方面,由于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还并未明晰,作为承担为老龄事业提供可资借鉴经验的离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空间巨大,资源丰富,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抢抓机遇,迎难而上。
  必须紧密结合新形势下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增强建设一流老干部(老年)大学的使命感。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规模和成效不明显,承载任务和社会影响与首都地位极不相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以及中央对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的新定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任务,都要求我们离退休干部工作必须围绕中心大局,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和首善意识,坚持首善标准,勇创全国一流。体现在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上,要求我们在行业内必须站排头、当标兵,起到引领示范全国的作用。我们要利用好《意见》落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契机,抓住行政副中心建设的大好时机布局设点、开疆辟土,迎头赶上。当然,由于我们大规模发展起点较晚,欠账较多,有个发展的“时间压缩”问题,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更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发挥首都优势,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推动全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迈上新的台阶。
  二、准确理解《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指导意见》目标任务,创造性抓好落实工作
  《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是在全国老年教育蓬勃发展和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大背景下,结合中央文件精神和北京工作实际,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数易其稿,最终形成的。它反映了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描绘了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下一阶段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的领导干部和相关同志一定要结合学习贯彻《意见》精神,高度重视对《指导意见》的学习宣传和精神把握,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我就整体目标框架方面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是关于建立“四级教育体系”。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队伍结构和离退休干部工作环境的变化,决定着老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势在必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重,一方面老同志的物质需求有了很好的保障,另一方面,文化需求成了老同志最高、最迫切的需求,但精神文化的现实需求与供给侧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许多老同志得不到满足。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和阻碍老干部事业的持续发展。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必将是未来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谁认识高、站位准、行动快,谁就能占领老干部事业的制高点;谁整合力度大,执行能力强,谁就能占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更大的政策话语权。我们正是基于这个认识和判断,才把满足全体退休干部、甚至相关的老年群体的教育纳入到老干部(老年)大学规划中来。具体而言,我们提出建立“四级教育体系”,就是要把近40万离退休干部涵括进来,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覆盖;同时通过离退休干部、乃至一些老年学习团队的骨干培训,示范引领首都的老年文化教育,为社会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公共文化产品。要构建“四级教育体系”,就必须要实现“五个转变”:即由自管状态向统一管理和分类指导转变;由分散办学向加强顶层设计和创新型发展转变;由单纯学习服务向兼顾指导和培训骨干方向转变;由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站、室)办学向整合利用社会(社区)资源办学方向转变;由封闭式办学向资源共享、开放式办学方向转变。
  就体系构建工作而言,市本级层面,主要是加快完成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好自身的示范、带动、引领和指导作用。积极整合资源、创新办学模式,联合各区、各系统以及高校、企事业单位、养老机构和社会力量等,开办分校,实现市级层面老干部大学的合理布局和服务功能的拓展延伸。区、系统层面,要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各区要有自己的总体规划。要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划片设点、适度扩大校区,有条件的单位要建设校园式的大学。要与有关部门或辖区内相关单位、机构联合开办分校,设定具体目标,到2020年前要建成几所,明年以前完成几所都要明确,这样才好推进。各系统要注重内部挖潜,积极与所属单位、所在地区加强协作,开办(或合办)老干部(老年)大学(学校)。国有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以本单位离退休人员为主体,开办老干部(老年)学校,满足老同志的学习活动需求。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层面,在四级体系中主要起延伸拓面的作用。各区要加强协调,指导条件相对较好的街道(乡镇)、社区(村),利用文化活动场所和老年活动站、党员活动室等社会(社区)资源率先开办老年学校(课堂)。要对辖区内的街道(乡镇)、社区(村)开办的老年学校(课堂)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建设任务,尽快组织实施,力争到2020年实现老年学校(课堂)基本覆盖的目标。还有网络教学层面,主要是强化“互联网+老年教育”思维,推进各级老干部(老年)大学网络教育体系建设。依靠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和支持,善于用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老年教育等资源,探索开展老干部(老年)远程教育的新途径,推进实体教育和网络教育同步发展。
  二是关于确立“5211”发展目标。“5211”是我们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提出的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的主要目标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着力打造“五个中心、两个基地、一个平台、一个品牌”,即:老干部(老年)教育指导中心、老干部(老年)教育骨干培训中心、老干部(老年)远程教育中心、老干部(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中心、国际和中国老年教育战略研究交流中心;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文化养老示范基地;离退休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平台;“北京市老干部(老年)大学网络教育”品牌。“五个中心”中,教育指导、骨干培训、远程教学和理论研究四个中心,都是站在大学发展需要的角度,站在提高文化服务质量高度来确立的,没有科学有力的指导,区以下三级网络体系的教育就可能缺少正确的方向指引;没有过硬的骨干队伍,基层单位的管理就可能出现问题;没有远程教育这个平台,教学的覆盖面就大打折扣;没有一套完善的理论作支撑,大学建设水平就只可能在低水平线上徘徊。关于建立“国际和中国老年教育战略研究交流中心”,有人觉得是不是提得太高了,对此我们也作了认真的论证。随着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各个领域都想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模式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央赋予北京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特殊地位,北京老年教育的声音自然代表中国老年教育的声音。国际交往中,基于世界普遍的积极老龄化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我们北京市要有这个话语权,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意识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就难以适应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定位,就没有国际交往交流的资格和能力。建立这个中心,是首善标准的体现,我们既要有勇气有信心提出这个目标,也一定会有条件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至于两个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文化养老示范基地,主要是根据大学建设的两个属性定的。一个是政治属性,大学要姓党,首先要为离退休干部服务,为党的事业服务;一个是社会属性,大学要姓社,为老年教育服务,为社会事业服务。但鉴于资源紧缺的现状,为社会服务必须循序渐进,先探索成功经验,作出示范引领。大学要作为开展正能量活动的平台,要秉持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当然要成为离退休干部开展正能量活动的示范平台。大学也要成为离退休干部网络教育品牌,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引领了一场新的革命,蕴含着巨大能量。我们谋划大学建设,在这方面当然不能缺位,打造网络教育品牌,就是要站到时代发展的前沿,赋予大学以时代的气息与魅力,这样才能做得大、行得远。
  三、抓住重点,破解难题,齐心协力推进我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取得新成效
  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是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好宏伟蓝图,又要扎扎实实,久久为功。当前,要抓紧解决几个主要矛盾。
  关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问题。体制机制事关大学建设能否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有效统筹的问题。《指导意见》第10条明确: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市、区两级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要同时履行本级老干部(老年)教育领导小组职能。过去,其实这一职能隐含在其中,因为大学工作本来就是老干部工作的一部分,这次把它拎出来,就是想强调大学建设的重要性,以便更好地推动工作。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区老干部局。市、区老干部局作为本地区老干部(老年)教育主管单位,牵头抓总,协调解决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这主要是从文件政策和制度层面明确老干部部门是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的牵头部门,赋予了它协调职能。各级老干部(老年)教育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老干部(老年)大学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培育扶持、管理监督,办好老干部满意的老年教育。这是对领导小组,特别是成员单位提的,我们对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要认真梳理,及时提出建议,借助领导小组的力量逐一加以解决。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情况要纳入《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检查范围,每年进行考评。这是从制度层面强化领导责任的问题。
  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是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仅靠老干部工作部门不行,必须整合各种力量和资源共同推进。《指导意见》第11条明确:老干部(老年)教育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积极为大学建设创造条件,解难事、办实事。党委和政府部门要将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纳入公益类文化事业发展总体规划。老干部工作部门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就机构设置、编制调剂等问题提出建议,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为大学建设提供保障;要协调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学进行业务指导、教学质量评估和推荐优秀师资;要协调财政部门保障办学经费;要协调社会工作部门、民政部门动员社区教育机构、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大学建设;要协调文化、体育部门推进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利用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为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创造条件。这主要是借助领导小组这个机制,借助成员单位的资源,研究解决大学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特别是影响发展的瓶颈问题。
  关于工作标准和基础工作问题。《指导意见》第12条明确:要制定《北京市老干部(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标准》、《北京市老干部(老年)大学示范校建设标准》,且要依据建设标准进行分类指导。要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的检查监督评估与分析指导、经验交流机制。要完善和健全以通报情况、协商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的联席会议制度、沟通协调机制。这主要是要解决大学正规化建设的问题,用制度机制作保证,确保大学朝着正确方向有序健康发展。《指导意见》第13、14条明确:各地各部门要以政策引导、场地提供、资金支持、师资支援等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基层单位率先开办老年学校、课堂,以点带面,扩大影响,形成规模。这就是说基层这个基础非常重要,只有它牢固了,整个大厦才能牢固。只有末端毛细血管丰富了,整个机体才能健康、强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场所和设施,教育体系建设就会成了一句空话。各区、各系统、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合利用好各类文化活动场所、老年活动站、党员活动室和社区课堂等资源,特别要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契机,尽力拓展办学场地。要以教学活动场所和设备为重点,不断更新硬件设施,改善办学条件。这就是说,我们要想把体系建设构建完善,把大学建设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没有一流的硬件作基础,没有一定的规模作支撑,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所以,我们在当前布局设点阶段,要积极争取更多的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
  关于师资队伍和教学研究问题。要依托教育部门,选聘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热心老年教育事业的知名教师,组建全市教育师资库,实现全市教师资源的交流和共享。要建立师资队伍培训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这就是说,要提高办学质量,就必须有好的师资队伍,没有好的老师任教,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所以要积极整合好这方面的资源。要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乐于奉献的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者队伍,注重选聘热爱老年教育事业、有教学专长、身体健康、富有奉献精神、深受老年学员欢迎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要大力加强班主任和班委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这就是说,大学建设的过程中,要调动好教师队伍和工作人员队伍的积极性,保证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和管理上,确保教学工作教员人人精做,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人人细抓。大学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建立起老年教育理论科研体系和专兼职相结合的老干部(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队伍,探讨和解决老干部(老年)教育问题,开展教学交流活动,不断用老年教育创新理论指导老干部(老年)教育实践。这是教研相济的问题,一方面把教学方面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拿去研究,另一方面把研究成果及时用于教学当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关于政治方向和政治教育问题。去年12月14日和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视察中央党校和视察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时指出:党校必须姓党、党的新闻媒体必须姓党。老干部(老年)大学也必须姓党,必须坚定政治方向。《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作用、有利于参加活动的原则,灵活设置党组织。积极探索在离退休干部集中居住地、活动学习场所、兴趣爱好团体、社团组织中建立基层党组织或者临时党组织。《指导意见》第15、16条明确: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组织建设和政治引领。要在大学教学班和活动团队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使所有老党员都有新的归属,确保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同时,坚持组织工作与团队管理工作一起抓,各学习团队党支部的负责人和党小组长一般由教学班与活动团队的负责人担任,组织这些老党员开展多重组织生活,切实做到老党员的多重组织生活不漏一个班(团队)、不漏一名党员。通过发挥学习团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老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进一步促进老干部大学教学与各类文体活动生动、活泼、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确保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在各种兴趣班的教学计划里,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节奏多快,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时间,组织老党员开展党课教育。主要是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党规党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学习离退休干部先进典型事迹。认真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风廉政、“两学一做”等重大教育,组织党员进行党性锻炼,提高老党员的党性觉悟。 

相关新闻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