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放

2016年6月24日下午,综合处党支部全体党员来到昌平区回龙观小区原二轻公司副局长--93岁的老红军李良发家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虽然李老年事已高,耳背且记忆力有所减退,但他牢记着今年是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他动情的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我”。李老激动的让老伴拿出了市委、市政府在2006年颁发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纪念牌。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年,但在李老精心的爱护下,纪念牌依旧崭新如初,凝聚并折射着耀眼的长征精神,在李老及老伴的回忆下,感悟老一辈革命者忠于革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格和在风云动荡的时代流变中那颗赤诚而忠贞的爱党之心。
一颗红心跟党走

李老出生在甘肃庆阳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给地主放过羊, 14岁参加中国红军,是党把他培养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士。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李老所在的红军385旅,一部分上前方编入115师,留下的部分成为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旅。1941年,为了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要扩充留守兵团,李老作为特务员跟随首长从延安经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去前方招兵,七上太行山。在太行山的日子里,前方战火吃紧,后方生活艰苦,李老和战士们经常挖野菜,吃到小腿都流黄水,但是士气仍然高涨。为了扩充兵员,他们还从太行山到山东鲁西南边招兵边建立根据地,当时日本侵略者正在疯狂扫荡,从太行山到山东要经过平汉铁路,同浦铁路,需要突破敌人的好几道防线。1941年,在途径河南太华村时,李老光荣的加入了共产党。
我们在静静地聆听着李老老伴讲述他的入党故事。由于耳背,李老一直微笑的看着老伴讲述他过去的故事,在听到老伴提到“太行山”几个字的时候,他突然激动地大声说:“我们七上太行山,招兵保卫党中央”!
鲁西南根据地建立后,1943年,李老被分配到八路军总司令部办公厅下属行政处青年大队当大队长,开始投入到延安大生产运动。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在食不果腹、衣衫褴褛的艰难困境下,李老与三五九旅的战士们一起凭借一腔腔热血和一把把原始的老镢,向荒野开战,与荆棘搏杀,克服了物质极度匮乏下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理想与信念上的一次又一次自我。将昔日的烂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满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李老和战士们也很快也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矢志不渝的爱党情怀
“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也是我们和李老相处的时间里,他多次重复的一句话。新中国成立后,李老开始长期经济工作。他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以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党和群众交上一份份满意的答卷,践行着党旗下永不褪色的铮铮誓言。
李老家中朴素整洁,客厅的壁橱里端放着毛主席的画像,墙壁上悬挂着鲜艳的国旗。虽然已离休33年,但是李老没有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依旧保持着对党的赤子情怀。坚持每天收听新闻,关注了解党和国家的大事,由于视力下降,还让老伴为他读报、读书。
说起今年开展的“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李老认真的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老党员更要带头坚持学习!”综合处党支部代表市委组织部、市老干部局为李老送上了慰问金,并传达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亲切关怀和诚挚问候,李老和老伴对党和组织一直关怀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时间短暂,转眼到了该离开的时候,我们提出与李老合影,他欣然同意,还坚持要站起来,如此的谦卑,让我们对老一辈老同志更加敬重。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这次主题党日活动,既是代表组织对老红军的,又是一堂生动的党课教育。短短半天的时间,综合处党支部的同志们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为李老及老一辈革命同志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所深深的感动。
追忆重温那段刻骨铭心而波澜壮阔的岁月,进一步增强了支部党员们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大家有感而发“近距离听老红军讲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真的很震撼”、鞭策我们增强党性觉悟,对我们不断提升党性修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向老一辈共产党员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明确目标方向,提高综合素质,锤炼工作作风,履行自身职责,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优秀的老干部工作者将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