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此时、此地”

时间:2012-04-17【字号 超大    来源:政法系统 作者:

  “此身、此时、此地”,这是朱光潜先生终生恪守的座右铭。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做好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做好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做好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地境地。

  反复思索朱光潜先生的座右铭,很受启发,一个人能真正坚持做到这六个字,实属不易。进而我又想,我们离退休的老同志如何遵循朱光潜先生的“此身、此时、此地”的座右铭呢?我认为,对朱光潜先生的座右铭,除了对其本意应该坚持做到外,还应针对我们自身的特点,赋予新的内涵。

  此身,应该牢记我们是离退休干部,是共产党员,是在人民的养育和党的教育下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在入党宣誓时,曾经许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我们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我们应该做的而且能够做的事,仍然还有许多。这些事情,我们不仅不能推诿给别人,更应当自觉抢先去做,全心全意地去做,直到我们再也没什么可以付出的那一天。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当永远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实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此时,我们不仅要有今天、明天这样小的时间概念,做到今日事今日做完,更要有大的时间概念,认清我们所处的时代,努力学习新知识,树立新观念,在思想上能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在步伐上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一些旧的思想、观念该摒弃的坚决摒弃,对错误的东西,有能力去抵制它,在纷繁复杂的事情面前,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

  此地,我们离退休以后,生活的重点从工作岗位转移到了家庭、社区。“此地”的我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仍然大有作为,关键是,要给“我”定好位,找准方向。离开了工作岗位,不是“有所为”的终点,而是“有所为”的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出发,仍然可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英国作家乔治·肖伯纳,在93岁时创作了《牵强附会的寓言》;82岁的时候,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完成了不朽的《浮士德》;100岁的时候,美国原始派多产画家摩西奶奶仍然在画画。何时才算老呢?每个人的答案是不同的。

  我们离退休以后,说明我们的确步入了生命的秋天,它虽然多了几片生命的落叶,也由此感到了一份旷达与高远;它虽然少了几片青春的花瓣,也由此多了几分淡定和从容。林语堂先生曾说:“我爱春天,但是太年轻。我爱夏天,但是太气傲了。所以我最爱秋天,它虽略带忧伤,但是宁静、成熟、丰富,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与喜悦相染,希望与回忆相间。”

  老年朋友们,让我们晚年的“此身、此时、此地”呈现出生命的另一种璀璨,步入人生更高的境界。

  (作者为:市劳教局退休干部 特邀信息员)

相关新闻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