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和我的“金婚驿站”

时间:2017-07-24【字号 超大    来源:北京市国资委 作者:北京建院退休干部 张令名
 
 
  金婚指的是金色年华的精彩历程,驿站似是人中途休息的地方,不是终点,可能还要继续前进,但是很多年来并没有想过金婚和自己有什么关系,觉得好像是别人的事,长辈们的事,名家名人的事。
  五十年前的一天,公元1967年,新年刚过,我们两个中专毕业生走在了一起,住进了一间八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举办了一场革命化的婚礼,从那天起踏上了新生活的起点,开始了我们成家立业的征程。岁月如歌,人生如梦,五十年葱葱过去了,迎来了金婚的闪亮,真感到有点儿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对。……首先我怀着一丝朴实无华的心境回忆我们的童年童趣:我和老伴儿都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小县城的郊外农村,因为是姑表亲关系,上几代人都有来往,我一岁那年跟随父母来到北平,我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因为母乳不足和智商缺失,家里人给我起了一个小名儿叫“傻子”,她一岁那年来北平时 ,我已经是一个五岁的小顽童,只见她白白胖胖,圆忽的小脸蛋儿,十分招人待见,家里人给她起的小名儿叫“胖子”,她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金婚的来临使我不由自主的 想起金色幼年和童年的记忆:我们曾经从小在一起生活,一起借助萤火虫点燃我们在昏暗和避静处的光亮,一起把煮熟的白薥干儿放在小破碗里,吃出幼小心灵年时代的期盼和幸福时光,那时候的生活虽然比较清苦,但是充满着童趣和希望。小学年代她就读在北京宏庙小学和皇城根小学,我就读在北京东铁匠胡同小学和师大一附小,记得上小学时在家练习写大字,她帮助我洗笔、硯墨,胖胖的小手细心的操作,关注的眼神,起到了很大的帮扶和助力的作用。中学年代她就读七十七中(北京三中分校),我就读在北京三中,都还算是不错的学校。中专年代她考入了北京工业学校,我考入了北京土木建筑工程学校,彼此专业靠近,志向相投,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北京机电系统从事专业管理工作,我被分配到北京建筑设计院从事专业设计工作,她虽然年龄比我小,但因为聪明好学,求知创新意识较强,多年来在边学习和边实践中对我帮助不小,再加上彼此有着共同的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的理念和互励互动的业余爱好,更使我们彼此亲近:三伏盛夏,我们结对去陶然亭游泳池游泳,还壮着胆子练习通过深水区的测试,三九严冬,我们结伴到什刹海冰场滑冰,虽然冰鞋极不高端精致,但是十分认真投入,也乐在其中,每到周末,还不忘跑到北海体育场、西单体育场观看蓝球比赛,灯市口中学女篮挑战八里庄中学女篮,化工男篮对阵邮电男篮,虽说都是业余队,但是都有专业老师当教练,参赛队员认真领教全心投入,比赛精彩纷呈,观众暴满,掌声賀彩声不断,各个省级队之间的比赛就更俱专业水平了,但是票价都是每张一毛钱,即经济实惠,又健康充实。还记得我们规划局队与首钢队在西单体育场的比赛,李哲之、张德山、王惠德、陈静池、耿水、盛秉礼、楊登云、杜家迁、大郭等人都先后上场了,比分虽然落后,但是也争了光、添了彩。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旅游观光,但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几呼是一项不敢多想的事,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们年势渐高,但还是有条件自费出国到欧洲五国观光,打开了眼界,充实了思维,其中走到了德国特立尔伟大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的故居,受到亲身的体验、启示和教导,想到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曾经这样说:“我们始终在为工人争取每天八小时工作而努力,然而我们自己却往往两倍于此……”,我还联想到:“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更觉得不虚此行。……若干年后,家庭有了自驾车,晚辈们驾车陪伴我们出逰的机会和选择逐渐多了,也更加周到安全,不仅保驾护航,而且细心关爱,从京郊的农家小院儿,到江南的水乡西塘,到塞北古都张家口,再到运河古镇台儿庄,又到历代磁都景德镇、宜昌长江三峡……都能学到不少的东西。如此这样,我们的家庭生活一直充满温馨祥和、互相关爱、欢快有序的氛围。不仅亲如一家,而且我俩多年来彼此习惯兄妹相称,甚至于渐渐的在亲戚邻里中间把她称作“二姐”,把我称作“三哥”,这虽然都是“尊称”和“妮称”,但是大家都叫习惯了,并且越叫越亲切和顺口,以至于到了五十多年后的今天,这种称呼一直都没有改变,真似带有一丝丝亲情和缘分。金婚的到来又使我们以感恩的心态不忘和回报多年来善待我们、关心我们、鼓励我们的好人好事和许多人的高尚无私的作为,想到每当我们遇到困难、举步为艰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好人的体贴和帮助,真好像是:“有人在做事,老天爷在看!”……。
  金婚让我们再一次想到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大姐,他们的金婚是在公元1974年,那年周总理已经重病在身,他一方面治理着由于林彪叛党叛国而造成的国家危难,心系着百姓的饥苦,又艰难的与“四人帮”作斗争,国家百废待兴,百姓忧心忡忡。邓大姐的安慰和思絮不仅送去了全国人民的问候,更充满了“海棠情深”。作为平民百姓、共产党员,我们向他们学习,可能永远学不到位,但他们是我们一生学习和敬慰的好榜样,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金婚的来临还让我们记起了另一件事,今年是稥港回归20周年的日子,1997年的7月1日,我们共同参加了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举办的庆祝稥港回归的大型演唱活动,在著名指挥家聂中明的指挥下,国家交响乐团伴奏,我们演唱了表述国人心声的混声合唱《东方之珠》。今年的这一天,我们中国音协《星海合唱团》将受邀前往香港再一次献唱《东方之珠》,我的老伴儿将陪同一起前往,为庆典活动做一点实事,献出一份爱心,这是幸运的一次机遇,我们要努力认真去做。借此机会祝庆典活动圆满成功,并衷心祝愿我们伟大国 繁荣昌盛。
 

相关新闻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