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北下关--调好“心态”道社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财大社区是我们的家,“老同志”是社区各类群体的先进集体,是我党历经磨炼留下的宝贵财富,发挥好社区老党员、老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我们要调好“心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的时代,要用特色思想武装,我们要唱响新时代的理想信念之歌,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心中闪亮。践行党的宗旨,履行党员义务,投身社区建设,为社区的美丽发挥余热。
我们有的老同志,“心态”不好,生活觉得累,常常徘徊在坚持与放弃之间,举棋不定。原因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的都留在记忆里,追求的太多,奢望的太多,计较的太多。我们应该心情开朗点,胸怀坦荡点,心胸宽阔点,能够力所能及地帮人之忙,念人之功,谅人之短,扬人之长,取得他人的信任和友爱。我们该忘记的是怨恨,该记得是感恩。要学会宽容,眼界更加广阔,忘却计较,生活更加快乐。当然,老年人养生也是必须的:
要吃好,民以食为天;
要玩好,生命在于运动;
要医好,防治各种疾病;
要心宽,凡事都想开点。
多一点养生知识,就能少一点疾病,自己不受罪,儿女少受累,还能为国家节约点医药费,何乐而不为呢!
老人退休后,一般还有几十年的“金秋期”,衰老并不会将快乐之人变成整天闷闷不乐的人。我觉得,在步入老年的过程中,人们在情绪上会变得更加稳定,更加知足。年轻时生活充满着很多的“假如”,找对象,生孩子,创业,人情事故等。步入老年后,年轻时的“假如”得到了解决,此时的压力最小,更能得到彻底放松。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快乐,学会自我安慰,学会接受现实,并对人生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空闲时间多了,可多学一些东西,让自己忙碌起来,通过能动的努力来抗老,来延缓衰老过程,合理安排好晚年生活,争取延年益寿。
要践行“五要五不要”: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要邻里和睦,不要冷漠相待;要文明出行,不要闯灯抢行;要爱护环境,不要乱扔乱弃;要言语礼貌,不要粗口脏话。争做财大社区文明人,争做首都文明人!
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同志的评价说:“历史不能割断,过去不能忘记。我们对老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建立的历史功绩永远不能忘,对老同志的光荣传统和崇高风范永远不能丢,对老同志尊重关心照顾的政策,永远不能变。”总书记的一番话,声声句句,洋溢着对老同志的感情,饱含着对老同志的无比敬重,表达着对老同志的关心热爱,彰显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
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正确处理了“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高”、推动了北京城市发展深刻转型,首都发展呈现出巨变。成就辉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最高、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的实惠最多,呈现一派向先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的喜人景象。
北京是我们共同书写幸福生活的家园,她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个人携手创造,无论您是生活在北京的“老居民”,还是正在为这片人热土日夜打拼的“新北京人”,愿我们能一如既往地并肩共进,关爱生活,践行环保,清风峻节,善待彼此,为自己身边的人,为我们梦想中的北京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不做局外人,紧跟新时代,适应新常态,增添正能量,使自己生活得更加明白,更加充实,更加顺畅,更加乐趣,更加有滋味。
展望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将迎来一系列重要历史时间节点,在继续奋斗的征程中,北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对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入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建设好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面对首都发展的美好愿景,老同志责无旁贷地要利用独特的政治经验和威望优势,多做凝聚共识,加油鼓劲,建言献策,为实现首都新时代发展社区美好生活作出新的贡献。
要做:
政治上的明白老人,
社会上的有为老人,
生活上的时代老人,
家风上的传教老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