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写晚秋

时间:2017-09-22【字号 超大    来源:海淀区委老干部局 作者:艾春吉
  我叫艾春吉,是区文明办退休干部。从2006年10月退休到现在,还没好好歇着。老朋友见着我,不无善意地说:“哎呀,你还干呐?!”我理解和感谢朋友的善意,但内心并不惶惑,我没有能力也不枉求多高的境界,但作为老党员,还是希望自己在政治上不忘初心,保持定力;在思想上不随波逐流,积淀正能量;在生活上不随心所欲,张弛有度;在感情上不孤不躁,阳光乐观。
  一、让晚年的身影留下最后的价值和纪念
  退下来后,先是接受组织的安排,担负了城建城管系统和三个街道“先进性教育”督导组组长的工作;2006年到2007年被首都文明办借调,参与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中的窗口企业培训工作;2007年10月起到现在,受聘海淀区史志办,先后参加《海淀改革开放30年》《星耀海淀60年》《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组织史资料海淀卷(1987-2010)》《中国共产党北京市海淀区历史大事记(2001--2010)》《海淀区志(196-2010)》等多部史志的编写和撰稿,还协助区史志办制定相关的工作规划,参与《海淀史志》杂志增刊的编辑工作。我觉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实现做“大头兵”的转换,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而不是在空荡荡的冥想中去削减可能产生的失落感,这本身就是一种阳光观念和健康心理的培育。长期党务、政务、文秘工作的经历以及所养成的严谨、细致和善始善终的工作作风,帮助我顺利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我也从中找回那份对以往的眷恋。与同被聘用的老同志和许多在职的年轻人一起工作,体味的不仅仅是工作的纵横交错,还透析了改革开放形势下人们观念改变的千姿百态。工作让你有获得感,环境让你有新鲜感,团队让你有快乐感。我常常打破照顾老同志的半天工作制度,为的是把文稿写得更好;曾在档案馆蹲守两个半月查找资料,为的是让整理的史料更加真实、客观,对历史负责;也曾为了学术上和写作方法上的问题,据理直言,为的是探求世界上最宝贵的真实和真理。工作之余,我还先后写作了《43年前我在海淀医院住院》《创办海淀报的日子》《海淀区创建文明居民区的由来》《修志往事》等记述海淀历史事件的文章,创作并发表了记述海淀区山村历史变迁的赋体诗歌《车耳营赋》等文学作品。说实在的,“爬格子”“敲键子”这活儿,很辛苦,但只要你写出的是历史和现实的正能量,就留下了有价值的纪念。
  二、让晚年的脚步跟上时代的步伐
  2009年9月,受区老干部局领导的邀请,我参加了区老干部理论学习中心组。这个坚守了二十多年的小组,令我惊讶,也令我钦佩。小组的成员竟然是76到82岁的离退休老人,他们积年累月克服家庭负担、生活困扰、老年病痛的种种困难,风雨无阻坚持学习理论,写了数十万读书笔记和千余篇理论文章,给各单位讲课200余场却分文不取。“有退休的干部,没有退休的党员”,这种强烈的党性意识在他们心中;屈光不正、耳膜穿孔、肌肉萎缩??种种疾病的磨难,都没有使他们忘记“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他们政治上不褪色,思想上求创新,精神上葆活力,道德上讲良知,知识上阔视野,生活上有色彩,这才是最有品位的养生之道。他们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我情不自禁地写出了《别样的晚晴》《不承载思想垃圾,做与新时代同步的现代老人》的文章,为纪念小组成立20年纪念文集《理论辉映夕阳》撰写序言,还通过参加老干部宣讲团的宣讲活动,处处宣传他们的事迹。如今这些老同志因为年高,大多数已经离开了小组,但是他们留下的理念、精神和学风,鼓舞和激励着后加入的同志,继续擎起这面旗帜,坚守这个阵地,维护这份荣誉。我接受区老干部局的委托,担负了组长的责任;努力做到修志工作、小组的学习和组织工作两不误。为了制定学习计划,我认真研究市区两级老干部局关于离退休干部理论学习的要求,把报纸和网上收集到的最重要的学习资料剪裁或下载打印出来,再筛选出可以纳入计划内容;然后还要先学一步,以便理解主旨,扑捉要点,拟定讨论题,并附上参考资料的出处。为了做好一个学年的学习总结,平素需细心记录大家的发言、发表的文章、到基层讲课的内容和次数,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活动的得失。区委老干部局特别在《海淀老干部》杂志上开辟了“学习园地”专栏,刊登大家写的学习心得和理论文章。我也是热心的作者,每年都紧密结合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发表几篇,并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改变理论文章的文风,让读者喜欢;区委老干部局还组织大家到基层党支部讲课,我总是悉心准备书面讲稿,发给听课人书面提纲,把对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剖融入重大政策理论问题的宣讲中,提高授课效果。在老干部局的组织下,小组学习活动的方式更丰富活泼、有实效;建立的微信群成为小组学习交流、活动组织、感情交流的网络平台。
  三、让晚年的生活更加多彩而快乐
  我觉得,退休后的晚年更需要用情趣的多彩、精神的快乐、心怀的开阔,观念的更新帮助自己融入不断改变了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闲暇时,我或约集同学参观延安等革命圣地,或会同老伴、相约好友游历一生憧憬的名山大川,或拾起童年情趣学画练字,或陪着孙女弹钢琴背古诗。2013年,我主编了《同窗五十年》一书,作赋代序,汇集与人民政权共同成长的46位同学撰写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这本文集成为教育后代的励志书;创作并发表了描写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观念、生产、生活全新面貌的乡土小说《海山媳妇》,讴歌时代精神风貌的散文《故乡的风筝》《一位耄耋老人的诗情》等;撰写了家世大事记,年年带领晚辈祭祀先祖,忆苦思甜;到朝鲜祭奠浴血朝鲜战场的兄嫂和战友;把家族分散于国内外12个城市的32个小家庭94口人集聚于微信聊天群中,让父母情、家族情、国家情、事业情融于一体,教育后代义孝仁和、效力国家、奋发有为。为了倡导微信群聊传播正能量,我撰写了《条条微信聚亲情》一文,先后被区、市老干部杂志刊载,并收入市委老干部局和《支部生活》杂志社编印出版的专集《传播正能量》一书。
  在此,我要感谢组织上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感谢组织为我提供了发挥余热的空间和平台。今后,我会自觉响应中央的号召,努力做一名合格党员;也会同对海淀这片热土满含热爱的老同志们一起,关注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海淀的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增添正能量!
  (作者系区文明办退休干部)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