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学的火花点亮生命

时间:2018-12-29【字号 超大    来源:门头沟区委老干部局 作者:马淑琴
  盘点文学历程,无数只感念的蜜蜂在心上筑巢,积蓄着感激与思念的酿造。
  以前,我曾是一个怀揣文学梦想的党政工作者,或者是从事党政工作的文学爱好者,最大的幸运就是文学之神对我迟来的青睐与惠顾。我对文学的追求是虔诚的,就象通往拉萨的山路上那些磕长头的人,一步一叩。家乡象一处富矿,不仅养育了我,而且她的灵山秀水,历史人文,总能源源不断地供我开掘。在逐步深入的开掘中,我将自己的心一片片撕下来,奉献故乡,以此作为赤诚的回报。
  在视野的拓展中,我尽量提醒自己,不学蜻蜓,只在大千世界的水面上留下一些浮光掠影,要象蜜蜂,进行深层次的采撷与酿造。只有这样,才能使灵魂与作品一同站立。
  2006年9月,我从门头沟区文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的岗位退休,十余年来,我曾担任区诗歌学会会长,现任区作协主席、《百花山》文学双月刊执行主编,兼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北京作协理事、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等,参加和组织了诸多文学活动,并且用喷涌的激情和深情的笔触进行文学创作,在省市以上刊物发表诗歌数百首,纪实文学、散文等百余万字,出版个人诗歌专集五部,散文集一部。作品多次获奖。被门头沟区评为拔尖人才,光荣出席了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九届全国代表大会。虽然很忙很累,但文学的火花点亮了生命,将晚年生活照耀得无比璀璨,并且诗意盎然。
  紧跟时代,深入生活,创作精品
  在文学创作中,我认准一条原则:生活是文学之源,人民是文学之本。为反映门头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历史,我走遍京西山山水水,并且多次参加国家和北京市重大活动的采风,先后采写北京奥运会、重走长征路、南水北调、西藏·青海国家电网联网工程、新疆和田对口支援工作等,创作和发表诗歌数百首,采写纪实文学和散文百余万字。曾被国家文化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文联、中国作家协会评为文艺家深入生活全国先进个人。
  为反映门头沟山区改革开放30年和新中国成立60年的巨大变化,从2007年5月起,我用4个月时间深入15个山村,创作、出版了3000行长诗《山月》,作为北京作协向新中国60年献礼的重点作品;组诗《山的故事》在《光明日报》发表后获得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学优秀奖(一等奖)。
  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我以绿色奥运为主题,利用半年时间,采访了北京市的近30个部门,70多人,涉及6个区县,撰写了中篇报告文学《为了如约的绽放》,在《北京文学》发表。
  为反映近年来门头沟区大拆迁,城乡面貌和生存环境极大改观的情况,我深入永定镇11个村和棚户区改造地块采访两个多月,创作了报告文学《京西大拆迁》,发表于《北京文学》,被《北京日报》和多家网站转载。
  门头沟是抗战老区,邓华、宋时轮、萧克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先后在这里建立平西抗日根据地,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许多闪光的历史遗迹和感天动地的传奇故事。
  李文斌是门头沟安家庄村的农民,曾任村长和校长。抗战全面爆发后积极组织抗日队伍,两次接受共产党八路军收编,任平西游击总队队长,为八路军输送近千兵源。他率队多次痛击日军,消灭日伪汉奸,留下诸多跌宕起伏的抗战传奇。许多在平西战斗过的共产党抗日将士的回忆录中都有对李文斌支队抗战史实的记述。但由于种种原因,李文斌与他的抗战历史被淹没,没有档案,没有完整的记述,却更多地活在民间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我从2015年起深入采访,下大力气挖掘搜集李文斌抗战群体的抗战史实和感人细节,创作了56000多字的中篇纪实文学《寻找李文斌》 ,发表于《中国作家》 2016年11期。今年3月31日,北京作协、《中国作家》杂志和中共门头沟区委宣传部联合召开“纪实文学《寻找李文斌》研讨会”,与会文学评论家对这篇纪实文学的历史与现实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近年来,北京作家协会多次组织作家深入新疆、西藏等地开展文化援疆援藏。我作为北京市的作家和诗人,不仅支持儿子援疆挂职三年,本人两年内随北京作家代表团三次深入和田,为和田地区多所学校讲授诗歌课程,帮助学校增强文学素质教育,并深入采访多名援疆干部、援疆教师,采访维吾尔族百岁老人,到维族村庄召开座谈会,采写了数篇反映援疆工作的报告文学。我写的11篇援疆报告文学全部收入援疆作品集《昆仑作证》,其中,采写四次援疆教师薛献军和反映北京援疆干部帮助维吾尔族百岁老人实现世纪梦想的纪实文学,分别在《北京日报》整版刊发。经北京作协和北京支援和田指挥部推荐,我被评为北京市对口支援工作先进个人,在北京市对口支援工作表彰大会上,市委书记蔡奇同志在讲话中,对我“三进和田、两代奉献、倾情援疆”给予了表扬和鼓励。
  组织文学活动,培养文学新人
  作为区作家协会负责人,我积极组织各种文学活动和创作。策划组织了“中国诗人写京西,打造诗意门头沟”活动,邀请国家和北京市的20多名著名诗人来区采风,为门头沟创作诗歌百余首,出版了诗集《诗意门头沟》;与首师大诗歌艺术中心联合举办了张志民诗歌创作研讨会;邀请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等当年在木城涧煤矿工作过的北京知青,举办了“寻找当年记忆”活动;组织作家采写门头沟26个古村落,全部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发表;今年,又协助区委宣传部组织了全国范围的“魅力永定河·诗意门头沟全国诗歌征集评选”活动,征集诗歌5000多首。
  为使诗歌艺术得到传承,帮助大峪中学分校进行诗歌教育,策划举办了“春天与诗的约会”,“诗歌与心灵”等系列诗歌活动。使该校被北京作协授予北京市诗歌特色学校的称号。帮助龙泉小学、东辛房小学成立了小作家班,使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成为北京作协小作家协会团体会员,组织作家为学校讲授文学课百余节。与区教委紧密配合,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了四届北京文联和北京作协举办的“东方少年中国梦·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以《百花山》刊物为载体,每年审阅编发稿件近百万字,为地区文学爱好者搭建平台,积极培养文学新人。
  今后,我要继续认真学习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的讲话精神,努力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为人民昭示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民族描绘更加光明的未来。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