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说“寒食”

时间:2019-04-03【字号 超大    来源:海淀区委老干部局 作者:刘世通
  清明节在我冀中老家称“寒食节”,但家家户户照常生火做饭,“寒食”只是一个节日符号。至于寒食节的来历,以前只知道与一个叫介子推的人被烧死有关,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2005年,我有幸参加了《中国老年报》组织的“介子推中国介休?绵山孝文化节暨全国中老年文化交流大会”,始对“寒食节”的来历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介子推,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辅佐晋献公的儿子重耳。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杀死太子,又派人去杀害驻防外地的重耳。重耳闻讯逃走。介子推便随重耳开始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活。一天,重耳饿的难以支持,介子推竟把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割下来熬成汤给重耳喝。重耳感动万分:“大恩大德,何以厚报。”介子推恳切地说:“我别无所求,但愿您日后做一位清明的国君。”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做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随同重耳流亡的人忙着邀功争赏,重耳也对他们进行了封邑授爵。介子推却功不言禄,没有向国君表功请赏,而是搀扶着老母亲去了绵山,过起了结庐而居,采薇而食的隐居生活。介子推的朋友为其鸣不平,晋文公也后悔当初未封赏他。遂派人到绵山,几寻不着。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子推是孝子,一定会带着老母亲出来。但介子推母子志坚如钢,宁死不出,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面对焦木余烟,悲痛欲绝。令人把焦木做成木鞋,穿在脚上,顿足哀号:“足下啊,足下!”从此“足下”一词便成为尊称。现在的词典上,尚有“足下”一词。晋文公还把绵山封给介子推,改称“介山”。同时下令全国禁火三日,吃寒食。寒食习俗由此而来。后有人曾写诗道:“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第二年春天,晋文公又上山悼念介子推,发现烧焦的柳树又死而复生,枝叶青青。见此情景,晋文公感慨万千,老泪纵横,决心做“清明国君”,以告慰介子推。把这棵树封为“清明柳”,把当时的节气定为清明节。并下令建造介公祠,作为永久纪念。以此检讨自己的过失,表彰善人。
  古往今来,以山(介山),以县(介休),以村(旌介),以节(清明),以习俗(寒食)等多种形式纪念的,只有介子推一人。
  我曾怀着对介子推母子的崇敬之情,去瞻仰了介子推墓和介公祠。这座2600多年的介子推墓依山而建,墓前有石人、石兽,两侧各有一碑亭,路边的石碑大都残缺破败,显示着年代的久远。介公祠高大宽敞,正面是介子推、介母的塑像,两侧的墙上是反映介子推生平的精美壁画。更奇特的是,这座宏大的祠堂竟建在石窟内,有史料称,这是我国最大的石窟祠。
  如今,清明节除扫墓祭先人烈士的习俗外,还有踏青、插柳、植树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禁火吃寒食,为了不伤害身体,就搞一些体育项目来锻炼。因此,清明既有扫墓祭先人的悲痛,又有踏青郊游的欢乐,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作者刘世通系海淀区西翠路军休所退休干部)

相关新闻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