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水

时间:2018-11-06【字号 超大    来源:门头沟区委老干部局 作者:韩春鸣
  笔者每日用茶。早晨一杯茶,暮时茶一杯。一天下来,仅续水而已,不换茶叶。讲究的人,对茶水论浓论淡,本人则浓淡相宜。晨浓,暮淡。
  对于茶叶,要让其发生作用,离不开水。茶终归是饮料,茶叶需要水来浸润。那么,茶水之水,该用什么水呢?
  笔者不是饮水专家,只是想当然:饮用水应有天然和自然之分。所谓天然之水,就是天降之水,上天赐予。李白曰: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对来自高原之水的咏叹。其实,天上来水很多,譬如,露水、雨水、雪水。上天所赐之水,乃日月之精华。史料记载,早在后汉时就有承接露水的金盘,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亦有用雪水烹茶详尽描述。以雨水作为储备饮用水,至今屡见不鲜,在八仙过海传说中的长岛,自来水公司依靠的主要水源就是天降之甘露。
  自然之水,乃大自然赋予。譬如江河水、湖水、山泉水、井水等。大自然赋予的饮用水有三六九等之分。古人认为,第一为江河水,第二是山泉水,第三才是井水。江河水乃流动之水,“流水不腐”当然好。眼下环境污染,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如果抛去被污染不提,自然流动的水,哪怕是潺潺小溪流也是甘甜的。山泉水,汩汩溢出,大自然过滤而来,清净之水;湖水乃静止之水,容易滋生有害物质,当然次之。井水同样是相对静止的,三国演义中就有诸葛亮南征,深入不毛之地,军士为有毒井水所害描写。
  读中学时,喜欢读闲书,“三言二拍”中有王安石托大学士苏东坡捎三峡之瞿塘峡水的故事,记忆尤深。苏东坡向三峡人打听,三个峡之水有何区别,土人回答,“三峡相连,一般样水”。苏东坡乘舟至瞿塘中峡时,饱览瞿塘壮色,诗兴大发,一时忘记取水,想来三个峡水一样品质,便在下峡取了一瓮。回到东京汴梁,将三峡水送到相府。王安石“亲以衣袖拂拭。纸封打开,命童儿茶灶中煨火,用银铫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只,投阳羡茶一撮于内,候汤如蟹眼,急取起倾入,其茶色半晌方见。”王安石立马变色,断言:又来欺老夫了!此乃下峡之水,如何假名中峡?“东坡大惊,老实交代:是取下峡之水。老太师何以辨之?”王安石回答:“这瞿塘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
  一个三峡之水,竟有这般讲究。水不同,沏出茶水味道就是不同。我的童年是在平西府北面的郑各庄村度过的。那时,村西有一个水塘,水塘东侧有一口水井,村西人家大多要吃这口井的水。村北头就是温榆河,河水在冬天就剩下几个小水坑,到了夏季汛期来时,才有几个月的水流。如果拿这河水与村西井水相比,井水质量要大大好于河水。没有哪一家人用那河水洗菜做饭,更不要说沏茶了。眼下郑各庄牛了,还闹出一个什么“水城”来。
  老北京人若讲好水,推玉泉山为最。当年紫禁城里,皇亲国戚所用之水,每天要从玉泉山灌装,由“专列”(专门水车列队)行走西直门,来往于皇宫内外。
  眼下玉泉山水质有什么变化笔者不得而知,但身居西山脚下的笔者,对社区水质却不敢恭维。据说,水质还不错,地下几百米采集,还是什么玄武纪。可家中茶壶用不了两个月,水碱就能糊住壶嘴。于是,应运而生的就有了纯净水、桶装水、净化水;还有人每天清早背着塑料桶奔樱桃沟,去灌西山泉水,专门为沏茶所用。
  现如今,南水北调顺利,北京人用长江水沏茶已经不是什么奢望了。水为第一要素,茶好,水不好,难得好茶水。非两好并一好,方为杯中好茶也。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