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积极践行“北京精神”

时间:2012-09-21【字号 超大    来源:统战系统 作者:市侨办原副主任 黄锦茂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2011年11月2日,践行“北京精神”发布会在北京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北京市正式发布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表述语。市委组织部、市老干部局决定在全市离退休干部中开展“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弘扬践行北京精神”的倡议。作为一名退休干部,我积极组织市侨办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积极践行“北京精神”,积极参加居住地所在的潘家园街道工委组织的系列活动,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表率作用,带头自觉弘扬和践行“北京精神”,进一步认识“北京精神”的丰富内涵。现将参加活动的感受汇总如下。

  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爱国是创新、包容、厚德的基础,爱国是中国人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因爱国而舍生取义,海外几千万侨胞,历来是爱国爱乡的,传播弘扬传统优秀的中华文化,支援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孙中山赞扬说:“华侨是革命之母”,毛主席赞扬陈嘉庚说:“民族光辉,华侨旗帜”。新中国刚成立后,响应祖国的号召,有上百万爱国华侨冲破封锁来新中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我作为一名出生于英属殖民地沙捞越古晋市(现属马来西亚)的华侨,早年受爱国思想熏陶参加爱国的左派组织,领导学生罢课,与当地殖民反动势力作斗争,遭到了反动当局的逮捕,后来在我国大使馆的帮助下得以脱险,于1953年回到祖国投身于教育事业。北京人民历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爱国情、责任感、使命感。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让爱国成为核心价值、道德标准和精神支柱,成为中国人应有的民族品格。当今就是要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我们要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发挥文化中心作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的意见》精神,增强首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把北京建设成世界先进文化之都,发挥首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构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创新体现了北京人民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中央领导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鼓励创新、爱护创新、使一切创新的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结果得到肯定”。可见,创新是推动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实现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民族命运,国家前途,全靠创新。近些年,潘家园街道通过创新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环境秩序管理,大力推进文明社区的建设,展示了潘家园街道的良好形象,彻底改变了居住生活条件不方便的历史。社区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潘家园图书馆、社区文体中心等,同时建立了学习、活动、关心照顾三个网络,开办了老年大学,建立了社区学习型党建组织,社区坚持“心里装着老干部,用心服务老干部”统筹协调,充分利用社区宝贵资源为老同志服务,让我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养,使离退休干部得到了很好的服务和照顾,安享晚年幸福生活。

  “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北京有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厚积淀与现实风貌的深情融合和世界文明的交汇,融合成独特的北京精神。北京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悠久历史舞台。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壮大的过程中,北京以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吸引、融合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海纳百川、雍容大度、博采众长的精神境界。目前北京有两千万人口,外来人口众多。潘家园街道有13.8万人口,外来居住人口也不少,对首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包容是北京最具以异质性特征的城市精神之一。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思想和谋略,是街道工委、办事处对待社区居民四海为一家、和谐共生、创新行政管理、共建家园的文化独特品格和海纳百川的生动体现。居住在街道社区的归侨侨眷,属于特殊群体,海内外关系广,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爱国力量,街道工委认真贯彻执行“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侨务政策和实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让广大归侨侨眷满意,安心扎根于社区之中。

  “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北京悠久的历史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文化的遗存,也培育了北京人文明有礼的优秀品德。“厚德”内涵博大,寓意深邃,经过几千年的传承而发扬光大。从今天看,厚德精神是我们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是首都市民的精神追求和和情操准绳。近日北京报纸报道: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的大爱之举,彰显了时代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奉献了美丽的灵魂,向善的力量。近两年,潘家园街道每年评选一次十大功德人物,在17万居民中广征民意,历经群众推荐、居民投票和社区公示等环节,评选出百姓认可、信赖的道德模范,他是最普通的社区居民,用自己长期的实际行动,践行“北京精神”,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竖起一面旗,映红一片天”的良好效果。

  通过学习“北京精神”,我深知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作为一名战斗在侨务战线的一名老同志,我愿意继续奋斗在宣传侨务政策、保护归侨侨眷权益的工作中,参与支持市侨办、朝阳区侨联、街道组织的侨务工作。生活在“健康、宜居、和谐”的街道社区中,我们更应知恩感恩报恩,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自身政治、经验、才华、声望和影响力的优势,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弘扬“北京精神”,为首都建设建言献策,力所能及老有所为做些贡献。“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作为一名老归侨,我愿和首都广大离退休干部一起倡议,为首都的科学发展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满怀信心以新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市委统战部机关党委供稿)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