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铿锵的延庆旅游--改革开放40年延庆旅游业发展回顾

时间:2018-08-27【字号 超大    来源:延庆区委老干部局 作者:武光
  延庆自然环境幽静,气候凉爽舒适,山青水秀,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便常到此驻足或游历,留下大量名篇佳作。而延庆的民俗风情又有明显区域特性,更吸引现代人到此流连。延庆旅游景点众多,古代就有记载。明代志书中的“妫川八景”“永宁八景”“隆庆卫八景”“延庆州八景”“四海八景”以及清代和清末民初的“州署八景”“关沟七十二景”都记载的很详细,且多有诗作载入。但美景只在社会名流的笔下存在,流传范围有限,所以对于黎民百姓来说,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新中国成立之初,人们忙于社会主义建设,人员流动少,且仍然处于贫穷阶段,旅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无人关心。这种状况随改革开放逐渐改变,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蹒跚起步。
  1972年,八达岭长城开始收登城费,每人5分钱,接待游人1万人次,这是延庆旅游的开始。改革开放为延庆旅游注入了勃勃生机。
  1978年,延庆接待游人166万人次。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延庆旅游业逐渐成为延庆支柱产业。1985年底,延庆接待游人 428万人次。1994年,全县接待游人492万人次,旅游收入11496.7万元。1996年,“旅游牵动”作为三动战略的重要一环,昂首阔步走在了各业的前列。当年6月,延庆县旅游事业管理局的成立,促使延庆旅游出现新面貌。21世纪初,提出了“全景旅游”“生态旅游”的构想。2004年,提出建设“首都生态涵养重地,国际旅游休闲名区”的目标,打造“休闲延庆”品牌形象。2006年后,按照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以生态旅游、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果品采摘、无公害蔬菜采摘等)、生态友好型工业旅游为重点的旅游经济发展迅速。2004年开始,重点打造妫河生态休闲走廊、北山生态观光带、官厅水库生态库滨观光带、龙庆峡下游森林走廊四条生态观光带,配合体育赛事和汽车自驾游、自行车骑游。观光带内,除大量植树、栽花种草外,还修筑了公路、人行道以及观景亭、文化小品等设施。2006年后,按“一区(县)一色、一沟(村)一品”的原则,提升乡村游质量,出现了乡村旅游新业态延庆生态旅游美化了旅游环境。各景区景点以构建良好生态环境为中心,加强绿化美化。新农村建设带动各民俗村植树种草,兴建公园,使乡村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生态旅游观光带建设目标明确。2007年,延庆计接待游人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人220万人次,旅游收入8192万元。
  2010年,全县景区景点30余处,A级旅游景区17家。接待游人1493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18.15亿元,旅游业收入占全县第三产业比重达60%。这一年,延庆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县。通过打造“休闲延庆”品牌,到延庆的“郊区游”成为北京市民常态生活方式。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和三家旅游咨询中心建成以及。“一沟一品”、“一村一品”品牌效应,使全县旅游文化资源得到进一步挖掘。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530.9万人次,同比增长4.6%;实现旅游收入18.25亿元,同比增长10.6%。
  2012年,延庆旅游再上新台阶。这一年,举办了“好汉杯”自行车骑游大会和第二届国际自行车骑游大会,组织自行车骑游活动20余次,接待骑游爱好者3万余人次。年接待游客18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6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9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5亿元。2013年延庆旅游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新姿态。8月,延庆参加了在石家庄市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2014年,“美丽延庆 北京画廊”成为延庆旅游的标志性口号,松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生态旅游智慧服 务系统和旅游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并投入运行。开通东部山区自行车通租通还系统,完成八达岭长城、水关长城、松山景区厕所和标志牌改造。在全市率先试点乡村旅游等级评定工作,评出星级民俗村30个、星级民俗户910户、特色业态23家。推进万达城市综合体、长城驻场演出、八达岭森林生态体验基地等重点项目,引入市场主体,举办第80届世界汽车房车露营大会,举办2014北京国际自行车博览会、第28届冰 雪欢乐节、第6届北京端午文化节、2014长城森林艺术节、中国自行车联赛创始站、第4届北京国际自行车骑游大会、2014北京国际马球公开赛等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建成多功能4A级主题公园及五星级汽车露营基地。2014年接待游人数0。20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4.06亿元。民俗旅游接待游人489.6万人次,旅游收入29706.7万元。
  2015年底,延庆撤县改区后,旅游业发展出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2016年旅游收入实现29亿元,全区各类旅游企业达到140家。景区景点30处,其中A级旅游景区19家(5A景区1家--八达岭长城,4A景区6家:龙庆峡、千家店百里山水画廊、松山森林旅游区、八达岭水关长城、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世界葡萄博览园)。宾馆饭店96家(其中星级饭店12家)。旅行社20家,特色旅游购物场所5家,星级民俗村43个,星级民俗户1108户,特色业态72家。延庆旅游与40年前相比,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以“冰雪延庆 激情冬奥”为主题,举办包括“2022迎冬奥首届延庆海坨冰雪徒步大会”、冰雪冬令营、龙庆峡冰灯艺术节、冬奥文化科普巡展等在内的4大类20项活动,推出以赏冰灯、嬉冰雪、泡温泉、登长城、品民俗、过大年等各具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延庆入选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区景区景点30处,其中A级旅游景区19家(5A景区1家--八达岭长城,4A景区6家。宾馆饭店96家(其中星级饭店12家),旅行社20家,星级民俗村43个,星级民俗户1108户,特色业态72家。旅游收入实现29亿元。
  延庆旅游的发展得益于正确的决策。从景点开发、项目建设到系统管理、旅游推介等等,都经过了深入研究、精心规划。1986年北京新十六景的推出,把延庆旅游推到了北京市旅游业的前台。1987年首届冰灯举办,让龙庆峡乃至延庆声名大震,慕名到延庆的已经不再局限于八达岭,开始把视野拓宽到了众多地方,较为著名的有龙庆峡、古崖居、松山、野鸭湖和康西草原。到了1994年,木化石群、莲花山、玉渡山、黑龙潭、青龙潭、黄龙潭、滴水壶、珍珠泉、乌龙峡谷等众多自然景观也受到了人们青睐。20世纪90年代中期,“三个重新认识”以及紧接着推出的“三动战略”让延庆旅游甩开大步前进。1998年,县旅游局首次制定《延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强县,加速资源整合,精心打造延庆旅游的整体品牌、精品景区和不同级别的休闲度假区,使延庆旅游业有序协调发展,形成旅游业各要素的合理布局, 实现旅游经济跨越式增长,为推动延庆经济社会繁荣做出新的贡献”的发展思路。到了21世纪,延庆确立为“首都生态涵养区”,旅游扩展到全境。可以这样说,每一次的正确决策,都让旅游在行业发展中最先迈上新台阶。
  各项大型旅游文化活动让延庆旅游插上了翅膀。20世纪90年代,在八达岭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促使旅游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大型活动与文化活动相交织,拓展到了县域各个地方。中国名人、世界名人频频造访延庆,八达岭担当起了“领军”的重任。1996年,举办中国七大古都民间艺术节。1998年,举办名为《美丽的夏都》大型广场文艺表演。2000年,举办《夏都之旅:一日跨越五千年》大型文艺晚会。2001年,在夏都公园冰面上举办大型文艺晚会《妫川古韵》。节庆活动和文化活动的宣传效应,促使延庆的客源市场逐步扩大,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为延庆带来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另外,八达岭作为国家外事活动的一个窗口,仅接待外国元首一项,也是国内其他地方不可比的,效应深远。
  有组织有计划的推介活动是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2000年期起,延庆县连续组织由县领导带队的旅游促销团赴周边城市乃至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宣传促销,与当地媒体、旅行社进行广泛的交流合作。旅游局建立起广泛的宣传营销网络,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作用,进行覆盖式的宣传运作。在营销机制上,实行“政府主导、社团组织、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不断的挖掘旅游资源是延庆旅游业保持旺盛活力的重要举措。首先是人文资源的挖掘,从古崖居、山戎纪念馆开始,一直没有停顿过。九眼楼、榆林古驿站、岔道古城、柳沟古城、古长城(残长城)、水关乃至“燕山天池”、官厅水库等数十处包含岁月沧桑的地方,都作为重点予以保护和开发。而且在此基础上又建设了中国长城博物馆、长城全周影院、詹天佑纪念馆等一批与旅游业相关的场馆,除了为旅游增色添彩,还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历史记忆,增加了文化内涵。
  乡村旅游崛起,成为了旅游新业态。1997年,适应双休日制度的推出,黄柏寺、小丰营、刘浩营等村落组织乡村率先开展民俗旅游。2002年,乡村民俗旅游管理中心成立,并作为富民产业加以扶持,年底,全县有民俗村23个,民俗户260户,接待游人22.6万人次,营业收入767万元。2002年至2006年的5年间,延庆乡村旅游经历了从民俗户、民俗村、到规模大户的发展历程,并在扩大规模、提升档次、突出特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乡下有我一分田”和柳沟村“火盆锅·豆腐宴”节目走进了北京电视台。民俗村达到45个,其中市级民俗村17个,民俗户1400户,其中市级民俗户1259户;直接从业人员4000余人;接待游人167万人,营业收入5173万元。
  延庆革命遗迹众多,特别是2015年至2018年间,红色旅游势头迅猛。社会各界和大中小学生缅怀先烈、牢记历史的襟怀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2017年大型纪录片《北平以北》在全国上映,产生了很大社会效应。
  2019年北京世园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延庆旅游带来了新的契机,增添了旅游发展后劲,各项投入越来越大。仅仅是在筹备阶段,好消息和建设捷报已经频传。延庆人民攒足了劲,将以崭新的形象面对世界,延庆旅游出现新局面、新气象已经没有悬念。 
  40年过去,延庆旅游步履铿锵,带着全区人民的喜悦,承载着美好的寄托,延庆旅游事业的理想之帆,将与全国人民一道和衷共济,开拓奋进。40年改革的滔天巨浪,化成了一张张捷报,传递在延庆每一个村落。我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我们的道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宽广。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