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萦西沙情

时间:2015-12-03【字号 超大    来源:海淀区老干部局 作者:郭志恒

  “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绿树银滩,风光如画,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这首由著名歌唱家卞小贞演唱的电影《南海风云》主题歌《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自1976年电影播映以来,至今已绵延传唱近40年了。它以激越高亢的旋律和隽永诗画般的歌词,让世人为之倾倒陶醉。然而如果你没有置身于宝岛之上,是很难真正领略出歌曲蕴含的深邃意境和旖旎的海岛风情。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踏上了西沙群岛的永兴岛(即今日之三沙市)。时间过去虽逾三年,然而对西沙的眷恋之情至今仍深深萦绕于怀,永兴岛的椰风海韵及瑚礁银滩仍历历在目。

  2012年4月22日,我们一行由京乘机飞抵三亚,晚6时许登上了一艘大型登陆舰驶离某军港,踏上了驶往西沙永兴岛的航程。我虽有近20年的军旅生涯,但一直是个身着绿军装的“旱鸭子”,从未踏上过真正的军舰,更没有领略过浩茫无垠的大海。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复杂,既有对西沙的渴望与憧憬,又有对大海的陌生与恐惧,还有对军舰的新奇与神秘,真可谓喜忧交织,忐忑不安。

  上舰后,在战士的引领下,我们把携带的衣物放入舰舱休息室,便急匆匆径直跑到甲板上,如同一位走进海洋馆的小学生,急切贪婪地观赏军港的新奇景。军港内泊停着各式舰艇,形状各异,大小有别,穿梭进出,十分繁忙,让我看得眼花缭乱,四顾不暇,深为我国迅速崛起的海军感到无比自豪。军舰缓缓启动离开军港,很快驶入浩翰无际的南海,海水逐步由青蓝变成深蓝,犹如舒展飘逸着的一匹巨大兰色绸缎。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但当晚老天爷却十分眷顾,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让我们未能感受到洪涛狂卷、巨浪如山的惊险景象,置身舰体宽大的军舰上,没有丝毫颠簸眩晕的感觉。军舰高速行驶,舰舷两侧激起的浪花四处飞溅,洁白如雪,白色的海鸟在舰舷两侧左右随行,上下翻飞,不时鸣叫着俯冲到水里捕食。舰行不久,太阳便渐渐被大海吞没,天幕慢慢降临。我们躺在甲板上仰望天穹,只见朗月高悬,明净如玉,璀璨的繁星和银河清晰地悬挂在空中,皎洁犹近眼前,月光倾泻在海面上熠熠生辉,与水色融成一片,呈现出恬静的境界。月色装点了大海迷人的景色,同时也催生了人们无尽的情思,脑海中倏然涌出古人咏月的一些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澄江涵浩月,水影若浮天”、“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春江何处无月明”……本想就这样躺在甲板上,默诵着古人的名诗佳句度过一晚,但出于安全考虑我们还是被战士们劝回了舱室休息。

  次日凌晨,不顾军舰有些颠簸,我早起床又跑到甲板上观看日出,当太阳从海平面跳出的一刻,犹如一颗火球喷薄升起,万道金光从霞云间喷射而出,将整个蔚蓝色大海映照成一片绯红,灿若锦绣,远比在泰山玉皇顶、峨眉山金顶、黄山莲花峰等处看到的日出更加壮观瑰丽,人们争相用相机拍下这终生难见的海景奇观。

  经过一夜10多个小时的航行,我们于次日晨8时许登上了翘首企盼的西沙永兴岛。

  西沙群岛,古称七洲岛,由宣德群岛、永乐群岛和东岛、中建岛34个岛屿沙洲及7个浅滩组成,岛屿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领海面积3.1万平方公里。西沙群岛自古就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十九世纪曾先后被法国和日本占领。日本投降后,我国正式收复西沙及南海诸岛。1974年1月,我国开展自卫反击战,从南越侵略者手中夺回被占岛屿,从此西沙全部回到祖国怀抱。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屿,面积约2平方公里。2012年7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海南省正式设立三沙市,永兴岛成为我国领土最南端,陆地面积最小,人口最少,而管辖面积却最大的地级市。管辖西沙、中沙和南沙的数百个岛屿及2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上岛后,我们首先在“军官训练中心”举行了隆重的慰问仪式。向守岛部队赠送了科普图书、音响制品及各种蔬菜种子等。会后在部队有关同志的引导下,先后参观了1946年11月树立的“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西沙警务区树立的“主权碑”、西沙军史馆、西沙海洋博物馆、侵华日军留下的碉堡及“将军林”等。还参观了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专家指导建设的蔬菜大棚,棚内各种蔬菜杂色葱郁,生机盎然,由于岛上没有淡水,蔬菜全靠收集雨水进行浇灌,确保岛上官兵一年四季部分蔬菜供给。我们还走进岛上不多的渔民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与他们亲切交流。

  参观中有两件事让我感触良多,至今记忆深刻。一是深切地感受到,近年来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海南省高度重视,加速了南海诸岛建设,使永兴岛的面貌日新月异,欣欣向荣。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被称为岛上的“王府井大街”成为岛上的地标,约300米长的沿街两边,政府机关、银行、邮局、网吧、超市及正在建设中的医院、学校等建筑鳞次栉比,让昔日的边荒小岛充满了现代气息,更加坚如磐石和方便宜居。特别是在这条街道的尽头,让人赏心悦目的一个路标引发行人驻足留照。路标上钉着不同指向的小牌,标示着海岛距各地的距离,其中一块标示着距北京2680公里。

  还有一件更让我感动的事是,在我踏上石岛老龙头参观时,刻在礁石崖壁上的“祖国万岁”四个鲜红大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原以为那一定是如同三亚天涯海角的石刻一样,是某位领导或名家于此兴致所发而留下的题刻。但陪同参观的同志却告诉我,那是一个守岛10年的普通战士,在他即将退伍离岛前,独自一人用简陋的铁锤和钢钎,用无数个晨昏凿出来的。可以说是字字千钧,每个字都浸透着他对祖国宝岛的拳拳情怀,彰显出一个战士守岛卫国的铮铮铁骨,是对胆敢侵犯者惊魂丧胆的无声警告。

  一天的参观虽说浮光掠影,但亲历海岛的真闻实感,让我更真切地了解了西沙的历史沿革、地理资源、人文环境及守岛官兵战高温、斗酷暑、守海疆的国防生活,在内心深深镌刻下一份对西沙的特殊情感和终生记忆。

  紧张愉快的海岛一日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我们满怀依依不舍之情,与陪同官兵一一握手惜别,再次踏上军舰,开启了返航的归程。军舰很快驶离了永兴岛,但我仍久久屹立在舰尾的甲板上,不停地向码头上依稀可见的官兵挥手致意,脑海中忽然涌出曾经读过的一首诗,在心里默诵着,借以倾吐惜别西沙时的不舍心境:

  夜幕下我们起锚,

  西沙的月儿对我们微笑,

  马达的轰鸣,抒发着你的自豪。

  汽笛的清脆彰显着你的骄傲。

  老龙头的默守,是西沙人的情操。

  渔家傲的小调,澎湃着我们的心潮。

  暂别西沙,带走的是我们的遐想,

  留下的是对你深情的拥抱。

  (作者系区科协退休干部)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