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杏林五十载 妙手仁心谱华章

时间:2018-05-10【字号 超大    来源:平谷区委老干部局 作者:于增瑞
  早上7点半,在平谷区中医医院第8诊室,78岁的于增瑞大夫已经开始为患者诊疗,他凝神静气,专注地为患者切脉、问询、开方。门口像往常一样,已经排了一大队病人,许多人说着外地口音。这样的场景,在中医医院已出现了几十年。
  于增瑞,1940年生,196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是声名远播的中医专家,平谷县中医医院第一任院长,平谷享受政府国务院津贴第一人。1986年12月8日,北京日报以“勇功难症”为题,报到了于老治疗男性不孕症的消息,一时间于老名声鹤起,之后在他从医的几十年间,他更是以精湛的医术造福广大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服务病人,以突出的医学成就影响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人。退休后的他,已近耄耋,却仍坚守临床。
  一、潜心研究,大医精诚
  对于医术,他研读经典,博采众长,他潜心研究,溯本求源。于老常说:“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师其法不泥其方”“千方易得,一效难求。”通过大量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他突出了肾藏精主生殖,男性不育症应益肾填精佐以疏肝,女人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治女性不孕症宜疏肝益肾暖宫,调经种子学说。形成独特的产后多实,勿徒温补。行其滞化其湿为治疗脾胃病大法。益肾清利,祛瘀活血为治疗慢性肾病大法等理论体系。他从事临床,高于临床,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又从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理论,用新理论指导临床。
  二、妙手仁心,屡起沉疴
  对于病人,于老本着“只看病情,不看背景”的原则,心地澄净开廉方,屡起沉疴。浙江一对夫妇结婚8年未能生育,接诊过程中于老发现患者不仅有智障,还有糖尿病。考虑他们夫妻生活艰难,叮嘱他们:别担心费用,听我的话坚持治疗,用中药调经降糖,一定让你们花最少的费用解决问题。经过夫妻同治5个月后,发现怀孕啦,次年生了一个胖女娃。又过了一年,喜得麟儿,夫妻俩乐得合不拢嘴。
  另外,当病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于老也总会想办法相助。李国强,山东人,就诊时在部队工作,结婚6年一直未能生育。他慕名找到于大夫,并道出自己的难处,作为一名军人,不能像普通患者一样,每周就诊。于老安慰他:“没事,趁现在你有时间,咱们把相关检查都做了,确诊后我把草药给你开了先吃着。我再把电话告诉你,以后你随时告诉我病情,按我的要求在部队医院进行化验检测,把结果告诉我,我再给你调药方。在这儿我给你把药拿了,给你邮过去,就不会耽误治疗了。”此后,一包包带着馨香的草药向东北传递。
  “只要病人有需求,我就得满足。”这是于老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三、沁入心血,培育新人
  对于弟子,传道,他率先垂范,榜样引领;授业,他从精细着眼,微小入手;解惑,他不厌其烦,倾其所学。于老更是常常授弟子谨记“三个合一”:心身合一,天人合一,医患合一。他的学术继承人之一刘慧杰曾言:“老师从读经典,做临床,方方面面指导我们,是位值得尊敬的良师。”陈海荣也说:“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感谢患者,不要拒绝患者。”于老沁入心血,培养新人,无私的将自己几十年的中医知识和专业技能,传授给年轻的医护人员,更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用他高尚的医德影响着年轻的医护人员。如今,许多接受他传授的弟子也挑起了平谷区中医大梁。
  四、克己奉公,坚守道德阵地
  对于自己,他坚守自己的道德阵地。1997年,于老从中医院院长的职位退休了,但他仍坚持坐诊每周三天,年近古稀的他与年轻医师一样,风雨无阻。这一干就是就是二十年,医院领导考虑他年事已高,安排用车接送他上下班,他坚决的拒绝了,说骑自行车锻炼身体,后来医院又退一步说,天气不好路滑时接送他上下班,他还是婉言谢绝了。
  有一次,院领导值夜班,早晨起来发现白茫茫的一片,原来夜里下雪了,她首先想到的是医生能否按时到岗问题,也想到这些返聘的老中医上班路滑问题,于是立即拨通于老家里的电话,家里人说他早就上班来了,随后又打他的手机,他说已进医院大门了。原来他发现下雪后,就早早从家里出来,踏着厚厚的积雪步行来上班的。
  在医院工作的人几乎都看到他多少个午饭从未按时吃过,因为病人太多了,看不完。后来医院限号,只挂到二十五个号,但遇到路远的、病急的、家里困难的,他还会让加号,宁可自己晚吃饭、少休息,也尽量给看了。
  年近八旬的于老,仍壮心不已。他的高尚医德、精湛医术、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可谓,躬身杏林五十载,妙手仁心谱华章--这就是他,平谷区离退休干部于增瑞。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