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至爱和至诚托起明天的太阳--记原通州区人大副主任王志红

时间:2012-08-10【字号 超大    来源:通州区老干部局 作者:

  斗转星移,岁月悠悠,转眼间王志红从区人大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已经十三个春秋了,从区关协顾问到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到主持区关工委日常工作,至今也已13个年头了。有人对他说:“关心下一代工作,既无钱,又费力,你图个啥?”但他认为:黄牛虽老,仍可拖犁,只要组织需要,就要为党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他说,我活在年轻人中间,我感到充满活力;我看到他们健康成长,我感到自己年轻。我不图名,不图利,就图这个年轻一代的朝气蓬勃!

  1999年4月王志红刚退下来时人民日报社在京的一个培训中心请他到他们那里去,中心的卢主任还专门来家做他的工作,并承诺上下班每天可以车接车送。但他不愿为物质追求去奔波,所以婉言谢绝了。朋友跟他开玩笑说:“老王呀,你年过花甲,有着轻松钱不去挣,却去当没有油水的关工委副主任,又为了什么呀?”。他的回答是:“我有退休金,能拿了国家的俸禄不为社会做点事情吗?靠一技之长去挣钱是一种活法,靠自己的一份余热,为社会发一份光,也是一种活法,我觉得这种活法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就这样,他开始心无旁鹜地写起了他的人生之旅,而这一写就是十三个春秋。

  王志红从凋敝的乡村、苦难的童年写起,以时间为序,把人生驿站的每一站,一站一篇地写出来。每篇力求把当时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所悟客观真实的再现出来。经过半年多的耕耘,洋洋洒洒写了30万字。积篇成书,取名《与祖国同行》,寓意个人与祖国荣辱与共,息息相关,如形如影,血水交融的不可分割。这是一本革命传统教育教材。一位学生在读后感中这样写道:“《与祖国同行》那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触及心灵,一串串莫名的情感涌上心头,此时此刻,我想放声呼喊,‘中国共产党’——一面永远不倒的旗帜,中国因为有你而变得富强。”一个中学生业余党校学员写道:“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个党,我曾经不是很了解,当《与祖国同行》展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就越想加入这支人民忠实的公仆队伍。”青少年从他的作品中增长知识,汲取力量,他也从青少年的收获中得到了喜悦。

  2005年中国关工委再次召开全国表彰大会,区关协的刘庄、魏国安、方田古、陈庆新等离休老同志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他们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全身心投入关心下一代事业作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第一选择,凭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常年奔波在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第一线,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全面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着力培育新一代通州人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敬仰、爱戴和社会的赞扬。他们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中国关工委提出的“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创新务实,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宣传和弘扬。于是王志红再次欣然提笔,写出名曰《心如皓月情似火》一书。此书作为中学生业余党校学员党课学习教材,在学员中引起很大反映。他们在读后感中写道:“一颗颗不老的心,一个个不息的生命,演绎着民族的精神,演绎着属于夕阳的佳话”。2010年,《心如皓月情似火》连同《与祖国同行》两本书,同时被中国文学馆作为馆藏书收藏。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潮中,运河两岸城乡大地遍开道德模范之花。这些看似平凡“小人物”的事迹却让人感动,王志红决定要把这些身边故事告诉孩子们。于是他又背起背包,冒着严寒、顶着酷暑进社区、下农村登门拜访这些可敬的人了。他座谈走访,口问手记。为赶文稿,很多时候他没有星期六、礼拜天。他的老伴儿也是一位50年代入党的老党员,对他的工作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家务事全由她承担,还经常把一杯热茶端到他的案头,然后不声不响的离去。到了吃饭时,经常是一遍又一遍的招呼他:“该吃饭啦!该吃饭啦!”有时也心疼地抱怨:“你还要命不!”就这样,十几位道德模范的事迹记了厚厚的一本子。经过三个多月的日日夜夜,写出了《平凡中的美丽》一书。书中人有英雄战士、退伍军人、退休工人、淳朴农民,残疾妇女、鞋匠车夫,事有舍身救人、一诺千金、赡养老人、诚实守信、关爱孩子、乐观奉献……人虽平凡,事多无奇。然而正是这些人、这些事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平凡中的美丽》刚一问世,便受到广泛好评,认为这些充满浓郁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的身边人的故事,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青少年道德品质的生动教材。区教育系统关工委把它定为中学生寒暑假必读书,中学生业余党校把它选作学员补充教材。学生在读后感中写道:“人生可以活得轰轰烈烈,也可平淡如水;一个人的快乐可以来自物质上的享受,也可以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得到内心的满足,而后者是可以享用终身的。”“我从书中学到了太多的为人处世之道,我相信这将是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何时,它将给我指明正确的方向。”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区关工委决定抓住这个契机,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为给中小学生提供一本适合他们阅读的党史读本。为搜集资料,王志红通读了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70年》、《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从头到尾阅读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新编的《中国共产党》四卷本等党史文献,总共查阅资料三百多万字,并做了读书笔记。在掌握大量详实资料的基础上,开始了艰苦的编写工作。久坐成疾,他的痔疮犯得越来越厉害了。2011年6月疾病已折磨得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了。而他一直坚持着把《党建党史知识问答200题》写完,并选配了140多张珍贵历史文献照片,赶在“七一”之前出版了才去住院,入院的第二天便做了手术。区委副书记李玉君为此书作了序,称赞这是一本具有知识性、可读性的好书,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教育的好教材。与此同时,王志红还编辑了《通州区党建党史知识问答(1921——1949)》,为广泛开展的“学党史,颂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份乡土党史材料。

  王志红按照青少年群体的年龄特征,撰写多篇宣讲稿,深入学校、村居(社区)宣讲,不论白天或晚上、是晴天还是雨日,是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凛烈,有请必去绝不推辞,他充满激情以生动精辟言语讴歌时代精神、革命传统、民族精神、艰苦奋斗,引导青少年一代“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他带领孩子们到大运河去,在游艇上给他们讲“壮哉通州、美哉通州”,描述当年漕运仓储的盛况,介绍新通州亮丽景观和美好规划,对他们进行知家乡、爱家乡、建设美好新家园教育。在中学生业余党校培训班开班仪式上,讲王国维先生的人生“境界说”,借用古诗词的意境,鼓励学员们既要立志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在中学生成人仪式上,在表达了青春祝福后,启发他们思考怎样做人、如何做事,引导他们规划美好未来,探索人生之路。

  2010年,王志红被中国关工委、中央精神文明办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这一年他还获得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荣誉奖章。

  十三年来,王志红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在青少年健康成长教育上,他先后为青少年奉献了五本书,共八十余万字,而分文未取。他就像“桑榆抽发新芽不老,夕阳辉映再吐嫣红”一样,继续用他那颗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爱心,呵护着祖国下一代的茁壮成长,在关工委的岗位上抚育着一片片幼苗,用至爱和至诚托起明天的太阳。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