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邻之家”让老同志与居民亲如一家

时间:2019-04-28【字号 超大    来源:西城区委老干部局 作者:高洁
  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义达里社区有一支由“50后”老同志组成的老党员先锋队。多年来,这些“50后”的老党员们以“红墙意识”为引领,以“睦邻之家”为阵地,积极参与基层社区建设和治理,为群众排忧解难,形成了以老同志为主体,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志愿服务组织。在义达里,“睦邻之家”已经成为社区老党员与老街坊们亲如一家的“暖心小屋”。
  2016年长期活跃在义达里红墙京剧社、剪纸社、乒乓球队等老年兴趣团队的老同志们在享受社区日趋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丰富多彩的晚年文化生活同时,也感到社区治理的压力,看到社区工作人员的辛苦。他们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如何在“老有所乐”之后“老有所为”?“我还能做点什么?”于是,9位年龄相仿的老同志们自发组织起来,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成立了义达里社区“50后”老党员先锋队,他们积极投身到社区治理、社区建设的志愿服务行列中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主动发挥余热,为打造和谐社区尽心尽力。
  先锋队成立之初就从服务居民的小事着手,从“睦邻之家”的小小志愿者开始。“睦邻之家”是义达里社区利用社区闲散资源在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理念指导下,结合“六型社区”建设和“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工作,探索社区建设新模式,搭建的为民服务综合平台,是由社区居民参与,服务于社区百姓的居民自治组织。别看这个3尺见方的小屋,却是24小时全天候“解民难”,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都会来此寻求解决。得知“睦邻之家”缺少值班志愿者,老党员们纷纷自告奋勇,队员白金花主要负责工作日日间服务,其余老同志在双休日、节假日轮流值班,3名社区保安负责夜间值班。
  “居民困难时找‘50后’先锋队,我们与居民建立了特殊的信任关系,保管了35户家庭的38把钥匙(其中3把机动车钥匙),以备急用”,先锋队队长郭会娟如是说。在义达里社区,不少居民都会把自家家门钥匙存放在“睦邻之家”,交由老同志们保管。哪家老人出门忘记带钥匙,哪家小孩提前放学进不了家门,都会来这里取钥匙寻求帮助。小屋内还配有轮椅、打气筒、雨伞、针线包、急救箱和各种维修工具,居民家中有水电暖故障等问题诉求,先锋队队员王志刚、李长明就会穿着红马甲,带着维修工具,第一时间到居民家中进行排查,完成故障的初步解决。在日常生活中,老同志们帮助居民解决各种问题更是数不胜数,如帮助老年人使用“拉卡拉”、支付宝等电子设备完成生活缴费,帮助他们用手机挂号看病;或是为双职工家庭代收快递,并把签收情况一一登记造册;或是向外来人员免费借阅报刊杂志,暂时存放物品。每当群众有困难,居民有诉求,“50后”老同志们便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帮助,他们用真心、诚心、爱心温暖着群众的心。有一天晚上10点左右,社区80岁空巢老人兰奶奶突发疾病,她第一时间给“睦邻之家”打了电话,值班志愿者和保安马上赶到老人家里,当时老人已经躺在地上,神志不清,他们及时为老人取来常用药物帮她服下,后又拨打120和家属电话,使老人得到了及时救治。
  久而久之,“睦邻之家”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居民们有喜悦愿意来这里分享,有烦恼也希望来这里倾诉,有邻里矛盾也迫切需要志愿者调解。蔡奇书记视察义达里社区时夸赞“睦邻之家”是“党和群众的连心线”,而它更是老党员先锋队发挥正能量的有力平台,是老同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居民群众的“爱心小屋”。
  “50后”老党员先锋队也常常走出“睦邻之家”,参与到更广泛、更深入的社区治理志愿服务中来,他们根据自身的特长,积极加入到文明引导、卫生监督、为老服务、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先锋队会定期开展“礼让斑马线我点赞”公共文明引导活动。期间早上7点半到9点、下午4点到6点都有1名队员带领3名居民到达指定的路口,他们手举红色“文明礼让”小旗子在路口四个方向宣传“礼让斑马线”交通文明行为规范,引导居民群众自觉遵守交通信号灯,过马路走斑马线,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翻越隔离;引导机动车礼让行人,做到文明出行。
  先锋队还配合社区工作参与到环境整治活动中,不论严寒酷暑,他们都会在胡同内捡拾垃圾,或是对胡同和街面上的共享单车进行码放清理,以维护社区的干净整洁。队员们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的也有59岁,由于不少单车都上了锁,他们经常抬着车走,有的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却依然乐此不疲。老同志们还认养了胡同内100余个花钵,在每个花钵每株植物下面写下认养者的名字,定期对植物打理维护,捡拾花钵内的各种垃圾和烟头,营造社区的优美环境。义达里社区多次被北京市和西城区评为“花园式社区”、“最美街巷”,这其中无疑凝结着老同志们的辛劳与汗水。
  在社区助老为老服务中老同志们也大显身手。队员王颖长期帮助照顾空巢独居老人。家住义达里社区发改委宿舍9号院的离休干部孙奶奶今年已经90岁高龄,老人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投笔从戎,投身革命,经历大小战役数十次。她精通英语、俄语,知识水平高,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每天学习、读书、看报的习惯。由于年事已高,眼睛不太好,老人希望可以有志愿者帮助读书、念报纸,以互相学习。王颖得知后自告奋勇的肩负起这一任务,每周定期去老人家中,帮她读新的时政要闻、报纸摘要,她用温柔的语调、平缓的速度娓娓道来,有时会放慢速度,停下来与老人交流讨论,老人很是感动与欣慰。
  先锋队老同志还是坚定的“红墙卫士”,他们平常分散在楼房小区、胡同院落,每逢重大活动,就齐刷刷地出现在街头巷尾站岗巡逻,维护小区的治安稳定,多年来从未间断。队员们组建了治安维稳微信群,他们时刻关注自己院内和街巷的情况,比如谁家有新的租客,都要上门看看,询问对方登记了没、有没有居住证;谁家在院内生火烧水容易引发火灾,都会上前劝阻;一有异常就会及时通过微信反映给社区工作人员和民警,及时将问题与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善之功不为难,难于不懈付年年。寒霜染鬓皱纹起,热情似火力无边。义达里社区“50后”老党员先锋队成立以来累计处理各种难题800余件,服务社区居民5000余人次。“50后”虽然已经是花甲之年,但是这些先锋队队员们却是义达里社区党员中的中坚力量。他们虽然满头银发,但仍然脚踏实地,干劲十足,不图名和利,用爱心服务社区。他们的志愿服务让老年居民体验先进时尚,年轻居民感受方便快捷,外来居民收获温暖关怀,真正阐释了“义薄云天,达济天下”深刻含义。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