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献二十四载 无怨无悔为民服务--延庆县民政局退休干部刘宗涵的先进事迹

时间:2011-12-27【字号 超大    来源:延庆区老干部局 作者:延庆县老干部局

  沿功德巷往里50米左右的路北,有个特殊的“小区”,这里住着18户人家,多是已过古稀或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这里是社区,因为居民每户一栋二层楼,享受的是居民待遇;说它特殊,除了因为那个有点乡村味儿的“巷”名外,还因为这里没有物业,单成“系统”。 

  这个特殊的小区里有位名叫刘宗涵的特殊老人,今年已有83岁高龄的他,24年如一日义务清扫街道,平凡的事迹感染着大家,带动着大家,受到全县人民的广泛赞誉。几年来,他先后被市委组织部、市老干部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授予“北京市离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被延庆报社、延庆电视中心、延庆电大授予“‘电大杯’环保卫士”称号;被延庆镇湖南小区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刘宗涵常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即使退休了,精神不能退休。从学习中能够把握时代脉搏,感受与时代同步前进的和谐。要警惕‘精神贫困’,精神上的贫困,将导致理想信念淡化,内心世界空虚,即使身体是健康的,但精神上思想上都处于病态。因此,学习应该成为生活的一种方式,即使到了暮年,也还是要不断学习的。” 

  退休20余年来,刘宗涵始终坚持学习。积极参加局党委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积极参与“大民政”讨论、创先争优等活动,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平日里,他还十分重视自学,自费订阅了各种报刊、杂志来为自己“充电”,阅读范围之广,涉及时事政治、道德修养、名人传记、世界博览、诗词散文、卫生与健康等各个领域。除此之外,刘宗涵还义务为邻里们发书、送报、递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使学习氛围越发浓重。 

  手持扫帚美名扬 

  人家说,老刘的出名儿不为别的,就因为他手里那把一成不变的扫帚,他的“名儿”,也是这一扫帚一扫帚给“扫”出来的。还有人打趣说,“名声‘扫地’”要用在老刘身上,那彻头彻尾是个褒义词。 

  刘宗涵第一次义务打扫卫生,还是24年前住上石河营小区的楼房时。那会儿,住楼房的少,小区没物业,手脚勤快的他见楼道内垃圾不少,就悄悄拿起了笤帚。天长日久,从五楼到一楼,刘宗涵天天给扫得干干净净。 

  在这住了三年,刘宗涵义务了三年。可在妻子高淑英眼里,从那时起,老伴儿也养成了“扫外不扫内,管人不管家”的“坏习惯”。 

  巷子里的“环卫工人” 

  1989年,刘宗涵从民政局离休,搬进了功德巷。刮风下雨,霜打雪降,老人义务的习惯就没变过,变的只是小笤帚换成了大扫帚,小楼道变成了大街道。 

  每天天刚蒙蒙亮,老人就扛着扫帚出来了。起初,邻居们只是觉得有点不对劲儿,这条街道原本没有物业,也没有清洁员,可每每推开大门,前一天堆的垃圾不见了,往日杂物遍地的街道也连续几个月都清清爽爽。 

  有心的邻居早晨干脆不睡了,听到“唰唰”的扫地声就爬起来,从门缝往外一瞧,原来是新搬来的老刘,正弯着腰,一下一下扫着。 

  还有些人,十多年后才把刘宗涵和“义务老人”对上号。家住功德巷附近的来秀英,日常上班经常见到一个弯腰的老人,一丝不苟地扫着,开始还以为是政府花钱雇的清洁工。 

  直到有一天,来秀荣生病住院,正好碰到了这位老人。老人得了脑血栓,舌头上扎满针,说不了话。来秀荣从邻居嘴里得知,原来人家是退休干部!都义务快20年了,没拿过政府一分钱!功德巷能天天这么干净,就是人家一扫帚一扫帚给扫出来的! 

  来秀荣出院后,老人还没出院,有时经过功德巷,她就故意停一会儿。那几天,街上拿扫帚的换成了一位老大妈。再后来,来秀荣惊喜地发现,扫帚又回到老大爷的手上,她激动地跳下车跟老人攀谈起来。这时,老人精神抖擞,扫帚往身边一立,兴致勃勃说起来:病好了,没啥后遗症,拿起扫帚心就畅快,这不又出来了;前些天扫地的那是自己的老伴儿,住院时放不下心,但又说不出话,用手比划了两下老伴儿就“心有灵犀”了,回来一“验收”,扫的还不错…… 

  打这以后,来秀荣打心里给老人竖起了拇指:“20年了,不容易,不容易!” 

  小事儿不小暖人心 

  刘宗涵说,义务扫街这活儿,说啥的都有,要低得下头,弯得下腰,感觉值,那就干! 

  有件小事儿,老人觉得值,可老伴儿觉得“不值”,到现在还 “耿耿于怀”。 

  那是一个秋天,树叶黄了,随着风飕飕往下落。刘宗涵和往常一样,拿着扫帚,耸着肩,弯着腰,一丝不苟。树叶扫光了又落,落了又扫,整整大半天,树叶堆了十几堆。第二天,老人出门,看成堆的树叶原地没动,他呆不住了,跑到公路边,顺手拦下一辆小货。他问司机50块钱能不能把道上的树叶拉走?司机没有犹豫,老人也没有犹豫,自个儿掏出50块钱塞到司机手里,看了看顺溜的街道,心里还美滋滋的。 

  后来,老伴儿从别人嘴里知道了这事儿,没有闹心,没有反对,却一直“记”到现在…… 

  老伴儿说,老头子身子骨这么硬朗,多亏了这些年的劳动,值了! 

  老人很幽默,他说,73的那场病没把自己带走,现在就等84了,不管咋说,能动一天就干一天! 

  采访结束时,老人有些着急:“咱就这点儿事儿,没啥可说的,您看……俺是请假过来的,还要义务巡逻……” 

  出门时已近黄昏,阳光斜斜地洒下来,照着干净的功德巷。老人微耸着肩,步履略显蹒跚,手臂上“义务巡逻”的红袖标,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