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毛泽东主席视察寿宝庄

时间:2016-07-22【字号 超大    来源:大兴区委老干部局 作者:蒋增
  在中国共产党诞辰95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我就想起从西柏坡到北京后保卫毛主席等中央首长到农村视察这段激情燃烧的回忆。
  1949年3月23日,我们警卫人员保卫毛主席到北京后,毛主席虽然不能像在西柏坡那样随便到农村走走、转转视察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情况,但是主席一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渴望到群众中去,仍然时刻关心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在毛主席到中南海办公后,也经常深居简出的坚持到市郊农村视察农业生产和生活情况,北到昌平,南到大兴,东到朝阳、通州、顺义、平谷,西到海淀等。这时我已经调到中央警卫处汪东兴处长身边工作,曾多次跟随汪处长保卫毛主席外出视察农村。
  那是1950年,我们警卫人员跟随汪东兴处长保卫毛主席来到大兴寿宝庄村,时值春天播种插秧季节。毛主席到田间地边看着眼前正在插秧的农民,他感到很新奇的是这里没有像西柏坡那样一年有水稻和小麦两季作物。就向正在插秧的农民问“怎么没种麦子呀?”几个正在插秧的农民回答说:“是,俺这里一年就种一季,如果种麦子就不种水稻啦……”主席:“还是创造条件一年种植两作物好呀。”这时跟随毛主席来的随从人员也七嘴八舌的插话,认为这里农业生产情况落后。我们随从人员当中有了解大兴情况的说:“寿宝庄是大兴南海子地区,这”海子“在蒙古人的话语中为水域的意思。因为此地处于北京城南,古称为”南海子“,从元朝一直沿用至今。南海子大约有200平方华里,曾是元、明、清三代帝王的狩猎场和演武阅兵之地。团河行宫是帝王休息的行宫,到了晚清时期,由于没落衰败,实行了废圃招甸垦荒,从山东、河北招来大批庄园扛活打工的贫困农民,经过长期的不同庄院的一块群居生活形成了自然村庄,到国民时期,又被军阀占为己有。大兴在解放前由于永定河泛滥造成大兴地区的绝大部分土地都变成了沙、碱旱地,只有凤河北岸有少量的水田。从农作物生长季节分析,这里一年能种植两季作物,可是,春天风沙太大,往往把沙子刮跑了之后,麦苗都枯死了。遇上丰收年景,每亩也只有百余斤,一般年景每亩只有几十斤。当时大兴有句俗话:‘春熬硝,夏打草,冬天拉着棍子把饭讨。’”
  当大家听了他对大兴的农业生产情况介绍后,毛主席说:“要把永定河的事情办好,将永定河泛滥水患之灾,变成水患之利,造福人民。”正在插秧的农民听到谈论大兴的农业生产情况时,有一个正在插秧的农民,直起了腰,抬起了头,看到了毛主席,高喊:“毛主席到我们这里来了!”这时正在插秧的农民积极的从田地里聚集到地头欢迎毛主席。当毛主席向他了解生产情况和生活情况时,一个农民回答说:“自从去年解放以来,秋季是我们第一次为自己种植水稻,产量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村里已经建立了农民协会,在工作组的领导下,正在进行土地分配工作。我们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大大提高了我们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前给地主种地时,一天只能插秧一亩水稻,现在每人每天能插秧两亩多水稻。”毛主席笑着说:“好呀!希望你们搞好生产。”农民回答说:“请您老人家放心,我们一定搞好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这时汪东兴处长看到来的人越来越多,就向毛主席说:“咱们回去吧。”我们跟随毛主席离开了寿宝庄。
  在中南海一次周末晚会上,汪东兴处长和华顺同志(彭真市长的秘书、清华华罗庚教授的女儿)坐在一起。在聊天中汪处长把毛主席视察寿宝庄农业生产的情况与华顺同志谈话后,华顺同志及时向彭真市长汇报了毛主席到大兴寿宝庄视察农业生产的情况,很快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在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积极认真地调整了农业政策,坚持把解决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放在了突出位置,例如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
  我在1952年离开中南海到清华大学干部速成中学读书期间,常在节假日在清华园里见到华顺同志。听她说:1952年初,彭真市长为了贯彻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建议在郊区南海子地区筹建集体农庄的示范的建议之后,市委农工委为了贯彻落实市长指示精神,由市委农工委和市农村水利局组成工作队,到郊区南海子对已完成土地改革后已经组成了初级农业合作社取得效果较好的村庄进行集体农庄的筹建工作。工作队在各村依靠共产党员和贫苦农民为骨干,经过几个月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和自愿报名的原则,于1953年成立了“红星集体农庄”,实行按劳分配、评工记分、多劳多得,到年终分红时,已经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好效果。1954年冬,市委工作队帮助红星集体农庄制定了远景规划,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关注,并亲笔撰写了按语。在毛主席亲笔撰写按语的鼓励下,大兴区委、区政府领导不仅促进了大兴初级农业合作社向高级社的发展,还极大地调动了大兴农民农业生产创造条件提高生产的劳动热情,积极进行种植麦子和水稻,或者麦子和玉米,实现一年两季作物的农业生产,提高了亩产的产量。
  官厅水库建成之后,解决了永定河水泛滥给大兴区人民带来的水患之害,变水害为水利,使大兴地区的农田耕种得到了水利灌溉。由于几年来的水浇种植,极大地改变了大兴耕种地的土质,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平均亩产有了较大提高。如1949年大兴在解放初平均亩产64斤,发展到1980年平均亩产744斤,为解放初期的11.6倍。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发表了8个一号文件,都是解决三农的问题,大兴的农业发展有了飞跃的发展。农业生产连续60年来都有增产,现在每年平均亩产一千余公斤,现在每亩产量相当于解放初期30余亩的产量。几十年来大兴的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毛主席对大兴农业生产的指示精神,改变了大兴区贫困落后的面貌,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相关新闻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