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林: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时间:2019-09-17【字号 超大    来源:教工委老干部处 作者:

我的祝福语: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中华儿女幸福安康!这正是:
  风雨同舟七十载,民安国泰度华年。
  神州处处高歌颂,吾辈幸逢尧舜天。
  报效祖国,誓为党的事业奉献一生
  我于1934年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那是一个政权动乱、民不聊生、外敌入侵的年代,看到中华民族在风雨飘摇中历经磨难,我悲痛不已,立志要发奋图强,报效祖国。
  1952年,《人民日报》发榜告知我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图画制图系,告别双目失明的姥姥和父亲,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首都北京的火车。当时,福建省还没有一条铁路,经过七天七夜的奔波终于到达北京前门火车站。我顾不上身体的疲惫,下车后第一件事便是前往天安门,站在金水桥上望着毛主席像,心中默默地说:“敬爱的领袖毛主席,您是人民的大救星。作为一个工人家庭出身的小知识青年,如果没有您和中国共产党,我就无法接受毛泽东思想的哺育,无法学习建设祖国的本领。我一定会继承先烈的遗志,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壮丽事业!”
  到北京上大学的艰辛之路,跨越了大半个中国,落后的中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在《生命的路》一文中写道:“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发挥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国情出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发挥专业特长,建设美丽校园
  1964年,周总理提倡大力继承和发扬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创办了中国音乐学院。当时学校条件艰苦,缺乏资金,建筑基础状况差,我凭借着“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共产党员”的决心和韧劲儿,带领基建处的同事们克服重重困难,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就改变了新校址的建筑条件。多年间,通过深入现场调查研究,不断地修改设计方案,教学楼、琴房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校内园林等建筑相继竣工,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阳光从树叶间倾泻而下,树影斑驳,人影绰绰,学生们在高山流水间唱歌、练琴,整个校园充满了诗情画意。结合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与教训,我撰写的论文《从“高山流水”的建设谈高校校园的环境艺术设计》发表在北京高校建筑杂志的头篇,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永葆政治本色,为党的事业继续发挥余热
  1994年退休后,我始终参与学校的基层党建工作,连续四届担任离退休党总支委员、退休党支部书记,并制定了“建立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党支部”的目标,带领支部党员关心、爱护党员群众,做好退休党员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引导老同志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中发挥正能量。同时,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的关工委常驻委员和党委组织部的特邀党建组织员,我积极参与学校的党员发展工作,与学生、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谈话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端正思想和行动,在代表党委组织部对新入党的党员进行入党谈话时,我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政治阅历给学生及青年教师上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很多学生党员毕业后还念念不忘当时入党谈话的情景和教诲。
  我要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每年“七一”主题党日活动,我都会带领支部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把这当作是前进道路上的“加油站”,时刻提醒自己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为党工作的第一职责,在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会紧紧地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跟党走,身心健康乐晚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兑现承诺,诠释一名共产党人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个人简介:林中林,男,1934年4月出生,195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8月参加工作,高级建筑工程师,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基建、财务处处长。2017年获得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五老’代表”荣誉称号;1994年至今,获得中国音乐学院优秀党员、“健康老人”、“老有所为”等荣誉称号。

 

1976年到山西学习考察

 

 

 

 

 

高中时期宣传队合影(下排左二)

 

 

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五老’代表”荣誉称号

 

 

近期照片

 

 

退休后,仍为新教学楼的建设出谋划策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