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石:我用40年的时间,成为熊猫、白头叶猴、白海豚的守护者

时间:2019-10-08【字号 超大    来源:教工委老干部处 作者:

  我的心里话:在祖国70华诞之际,我希望进一步推广绿色发展理念,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实现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也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早日实现“美丽中国”之梦!
  从1980年以来,近四十年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潘文石穿行于秦岭的崇山峻岭,跋涉在崇左的深山密林,挑战着钦州的骇浪惊涛,坚守着荒野这片精神家园,学习自然这本无字之书,勇攀科学高峰,以不息的奋斗谱写壮美的生命长歌。
  “大熊猫之父”
   1980年,潘文石对野生大熊猫进行考察,从此与大熊猫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扎根深山,追踪野生大熊猫的足迹。秦岭的冬季寒气逼人,他住在四面透风的棚子里,借着蜡烛微弱的光亮,用冻僵的手指记录数据。为了追踪大熊猫,往往需要在茫茫雪林穿梭多日,为了防止干扰大熊猫,甚至不能生火,他只能靠着已经冻成冰疙瘩的水瓶和冷食度日。
  荒野的生活,给潘文石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外伤。特别是1982年,他在追踪大熊猫时不慎从200多米高的山崖摔下。紧急中,他抱住了从岩缝中横生出来的杜鹃树。树枝折断后,重重地摔在一块石头上。性命保住了,但是受了重伤,以至于无法进食,每天只能靠一勺蜜和一个鸡蛋在山上维持生命,期间痛苦难以想象。
  经过多年研究,他发现,熊猫生存的真正主要干扰因素是森林砍伐。他立即写了一封致国家领导人的信,陈述了秦岭的现状和建议。几天之内就得到了回复,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命令立即停止采伐,安排职工转产,批准在秦岭南坡原先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里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保护下最后一片野生大熊猫的生态庇护所。
  呵护白头叶猴的家园
  1996年,潘文石奔赴广西,在崇左开启了白头叶猴研究工作。他住在一间废弃的军营中,没有电,没有灯,甚至连门也没有。在墙上,他写下“君子之居,何陋之有”,在这种艰苦环境中,他开展了自己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90年代,崇左县还未脱贫,当地百姓为了生火做饭,不得不烧荒砍伐,甚至偷猎白头叶猴来换钱。这种“贫困-开荒-偷猎-更加贫困”的死循环,让潘文石意识到,“弄官山区自然保护的核心问题,首先是提高当地人的生活水平,然后白头叶猴才会有希望”。为此,他投身于地方的脱贫事业中,为了推广清洁能源,潘文石捐出自己一笔十万元奖金的环保奖,为村里修建沼气池;他还联系北大生态文明中心出资给村民修盖水池,改善用水状况;他从北京请来医生为村民医治;还想办法募集资金为村里建了一座新教学楼……后来,随着村民生活越来越好,对森林的破坏也逐渐停止。弄官山白头叶猴的数量从不足100只增长到800多只。
  拯救海洋精灵白海豚
  2003年,潘文石又将目光投向了栖息在钦州三娘湾碧波之间的中华白海豚。那时正值北部湾工业起步,三娘湾海域被规划为造船工业开发区。为了保护白海豚全国最后一片生息处,他提出对工业开发区进行重新规划。他认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可以实现共赢,缺一不可。
  在他的推动下,钦州市政府将工业园区西移,保留下东边蔚蓝的大海作为白海豚的家园--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发展,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赢。
  这么多年的生态保护经验,潘文石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生命教育”的教育理念。2015年,他发起成立钦州市文实中学,从孩子起,就注重培养他们对生命的热爱,让他们感知自然的神奇与可贵。他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交流,还邀请孩子们到野外参观,带着他们穿越繁茂的树木和灌丛,仔细观察白头叶猴们的生活。热爱生命的火炬在悄悄传递。
  从保护动物到关照村民,再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到传递热爱生命的理念,潘文石四十年的故事,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环保理念发展的缩影。潘文石和许多其他的科研工作者,用他们在荒野中的坚守,引导和启发了越来越多的大众,推动了“美丽中国”之梦的实现。
  人物简介:潘文石,男,1937年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并留校任教。长期从事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荣获过十多项国家级奖章和国际奖项,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世界野生生命基金会(WWF)颁发的“鲍尔·盖提奖”、2018年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称号等。

 

1.1990年3月,熊猫虎子跟着潘文石顺着一株斜倒的树,向上爬去(向定乾摄影)

 

 

2.1993年,国家地理拍摄《拯救大熊猫》工作

 

3.1996年11月,在崇左罗白乡废弃的军营中潘文石扎根这里,开始对白头叶猴的研究(赵一摄影)

 

 

4.一只6岁大的公猴来到研究中心前面与潘文石合影(赵一摄影)

 

 

5.2003年以来,潘文石和团队在海上追踪白海豚(顾铁流摄影)

 

 

6.潘文石向两只中华白海豚招手(梁祖红摄影)

 

 

7.潘文石与文实中学的学生一起打篮球(宋宇星摄影)

 

 

8.年已八旬的潘文石仍在崇左山区做研究(宋宇星摄影)

 

相关新闻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