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采访

时间:2018-09-21【字号 超大    来源:门头沟区委老干部局 作者:张广来
  时光倒流70年,历经艰难曲折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胜利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牺牲死难数千万同胞。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大地上深深刻下了全民族抗战的印记。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为二战胜利、人类重获新生付出了血的代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201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由300余名抗战老兵组成的方队,行进在受阅方队的最前面,接受祖国和人民的致敬。此时,观礼台上很多人自发起立,向老兵们致敬,为老兵们鼓掌。当从电视画面上看到一个个抗战老兵从眼前闪过,我仿佛又看到了曾经采访过的门头沟区抗战老兵们熟悉又亲切的面容,回想起采访他们的往事。
  我从事党史工作期间,为编写《门头沟区革命斗争史》《门头沟英烈》等,曾采访过亲历我区抗日斗争的老领导、老战士,他们中有赫赫有名肖克、侯正国、詹大南等将军,有中共宛平县委的早期领导人杜存训、史孟兰、杜春勇等,也有普普通通的抗战老兵。由于时间的推移,自己记忆力减退,不翻看原来的采访记录,那些老将军、老领导讲诉的革命斗争历程很难说清楚了。然而,采访过的几位普普通通的抗战老战士的话语依然清清楚楚:
  1991年10月31日,在辽宁省本溪市采访门头沟区籍老干部王会芳。王会芳为本区斋堂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其父亲在抗战初期不行牺牲在斋堂。她回忆了父亲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雄事迹,自己在父亲牺牲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时任宛平县县长焦若愚设法找到她并拉着她的手安慰她,鼓励她英勇地同敌人斗争到底。她还详细地讲述了斋堂据点日军的暴行:1941年1月,昌宛县五区粮秆干事刘恭不幸被捕,经多次审讯,刘恭坚贞不屈。3月5日,日军将刘恭从关押的地牢中提出,并套上“铁背心”,拉到一块空地上,绑在一个树桩上。然后,日军放出几条张着血盆大口的狼狗向刘恭扑去,一块块血淋淋的肉从身上撕扯下来。由于“铁背心”护心,刘恭受尽折磨才断了最后一口气;刘恭牺牲后十余天,日军又将被捕的昌宛一区组织委员安玉阁全身血液几乎抽干,然后将未断气的躯体扔给狼狗撕扯,直至断气;两个月后,被捕的灵岳寺林农会主任刘永华遭到和刘恭一样的残害……日军的一桩桩罪行激起她对日本侵略军的无比仇恨,王会芳越讲越激动,以至放声痛哭,引起心脏病发作,采访被迫中断……
  2000年5月9日,,我采访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八路军老战士连维治。连维治老人向我讲述了他的革命历程:1938年春天,八路军邓华支队来到斋堂川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大街上,一条“不抗日就是亲日!”的抗日宣传标语,使他立即生出护国护家抵御外侵的莫名冲动,不久,他没有和父母商量,更没想向其他人透露,独自一人来到马栏村挺进军后方军部加入革命队伍。后来在百团大战中,敌人的子弹从他后背打入,从左腹下飞出,当即昏死过去。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连维治自作主张自觉自愿,毅然走向抗日战场,展示了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1994年5月11日,张廷柱亲自登门来到区委党史办公室向我讲述了煤窝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张廷柱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工作,是门头沟区总工会处级离休干部,对当地抗日斗争及党组织的建立及发展非常清楚。张廷柱记忆力非常强,一口气讲了整整一上午,我认真地做了记录。讲完后他深情的说:“我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自己没文化,不会写,这些事在我有生之年一定对后人有一个交代。”我答应老人自己一定要把它写下来。那时因工作太忙,未及时着手整理,直到退休后才整理成文,题目为《我所了解的煤窝人民抗日斗争》并发表在区政协文史资料上。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动笔之时,张廷柱老人已经离开人世。采访时对一些细节未来得及挖掘,以至成文时才发觉,但已无法补救。
  王会芳、连维治以及张廷柱三位平凡又普通的抗战老人饱含深情地讲述的那段抗战峥嵘岁月,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材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铭记历史。门头沟区有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他十几岁加入儿童团,之后成为一名战士,与日本侵略者拼过刺刀,转战过张家口、延庆、涿州等地,直到负伤退伍回到家乡。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不管再过多少年,那段历史也不能忘记。”这是一位农村老人最朴实的话语,也是每一位抗战老兵的心声。
  历史不能忘记。抗战历史是一段血加泪的历史,也是一段光辉的历史。对我们而言,不敢忘记,不能忘记。重温历史,因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铭记历史,才能激发力量,让我们的祖国再度崛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