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之子与门头沟的革命情怀

时间:2018-09-30【字号 超大    来源:门头沟区委老干部局 作者:韩春鸣
  1920年夏,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时,他的目光就开始关注门头沟矿区。不久,他派出研究会成员北大学生王复生等人前往门头沟,宣传马克思主义,从事工人运动的调查。李大钊英勇就义以后,他的儿女继承父亲遗志,先后加入中共党组织,投身党的事业中。特别是长子李葆华和最小的孩子李欣华,走入了父亲一直关注的门头沟矿区。如今两位先辈已经逝去,但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门头沟战斗和工作的往事不容忘却。
  李葆华在父亲李大钊引导和影响下,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在父亲就义后,继承父亲的遗志,于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2月就接受组织派遣,来到门头沟,领导矿区工人运动和党组织创建与发展工作。两个月以后,中共河北省委就对门头沟地区党的工作做出指示,转来《门头沟工作计划大纲》。同年5月,李葆华担任中共门头沟支部书记。在李葆华的领导下,京西矿区的正义斗争风起云涌。不久,中共北平市委成立北平市总工会专门设立了门头沟矿区工会,矿区斗争在李葆华的领导下如火如荼。7月中旬,根据门头沟斗争的需要,中共北平市委成立北平西郊区委和门头沟区委员会。7月,门头沟区矿区党组织成立工人“反日会”,在工人中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
  8月,门头沟工人运动如燎原大火震惊反动当局,李葆华奉命调离门头沟。1936年5月李葆华调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1937年1月调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抗战时期他在晋察冀中央分局和北岳区委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同样对门头沟区党的建设倾注了不少心血。 
  李葆华是中共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八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党的十二届、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特邀代表,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欣华是李大钊的幼子。1926年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在延安长大。曾在晋察冀边区职业中学、阜平华北育才中学任教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李欣华奉调进京在北平市军管会工作,他牢记父兄的教诲,特别是兄长李葆华在门头沟的革命经历,让他对门头沟矿区有了特殊印象,他放弃了在市府机关和北京名校八中的工作,主动要求到门头沟矿区的九中任教,后来九中迁到石景山区,他本人依然留在了矿区,留在了九中基础上成立的矿区中学(大峪中学)。先后任大峪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门头沟师范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书记、校长。屈指算来,从1954年来到门头沟,一直到1989年去世,李欣华将门头沟视作他的第二故乡,将根深深扎在门头沟,他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从大峪中学走出的学生,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无不以他们的校长是李欣华而骄傲。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