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使石景山清真寺旧貌换新颜

时间:2018-10-10【字号 超大    来源:石景山区委老干部局 作者:
  我叫曹荣恒,2005年从石景山区政协退休。我以我的亲身经历讲讲石景山区清真寺旧貌换新颜的故事,让大家了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石景山落地生根开花的全过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除汉族以外,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分别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撒拉族、东乡族和保安族。其中以回族人口最多。他们的宗教活动场所是清真寺。据说,建国初期,在石景山北辛安地区有一个简易的清真寺,有三间沐浴室和一个棚子,后来被某个单位占用了,就一直没有再建。
  回族的宗教习惯是实行土葬,人无常(去世)后要将遗体送到清真寺,按宗教习俗清洗遗体,用白布裹好,由阿訇诵经,举行一个宗教仪式,然后将亡人用专门公用的木头匣子(埋抬)送到墓地。没有清真寺的地方,一般把阿訇请到家诵《古兰经》,举行宗教仪式,然后将亡人送往墓地。当初在石景山金顶街的赵山上,有农民的自留地,回族群众家里有人去世都埋在自家的自留地里,这样,自然而然形成一块回民公墓。
  1984年,由6名区人大代表向政府反映,希望在赵山回民墓地附近建个沐浴室,以满足回族群众发送亡人的需要。当时我在区政府办公室任秘书工作,随区长到现场办公。由于区财力紧张,每年区总收入才三千多万,拿不出资金帮助修建清真寺,决定在回民墓地旁批一块山坡地,由回族群众自筹资金,先盖三间沐浴室,主要为满足按伊斯兰教的风俗打整亡人的需要。
  除丧葬风俗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信仰伊斯兰教的信众每天还要按大体相对固定的时辰礼五次拜,每次礼拜前,都要先沐浴,然后在家或者进清真寺大殿礼拜。每星期五,叫“主麻日”,信众都要到清真寺参加聚礼。出于满足这些信众的这种宗教生活的需要,其后,政府又允许他们在沐浴室的院里,由回族群众自筹资金,建了一个70平米的礼拜殿。按要求,男女信众是不能同在一室礼拜的。为了满足女信众的需求,后来又在礼拜殿的南侧搭了一个一米多宽、近十米长的走廊,供女信众礼拜用,条件十分简陋。由于这些建筑都是自筹资金建起来的,建筑标准比较低,后来发现大殿的墙体开裂,已成危房,严重影响信教群众过正常的宗教生活。
  2000年1月,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期间,由9名区政协委员提出由政府拨款改建清真寺的提案。为落实提案,我又随时任区长到现场办公,后经区四套班子研究,同意拨40万元对清真寺进行危房改造。当时我任区政协副主席、区委统战部部长,区里责成我主抓这项工作。随着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石景山区的财力比80年代有了极大的提高。拿出40万帮助改建清真寺,已经不算少了。但如果盖新寺,钱不够。如果在原建上修修补补,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是危房,必须彻底解决,才能根除隐患。二是大殿面积太小,不能满足信众过宗教生活的需要。怎么办?通过深入调研,我了解到去清真寺过宗教生活的穆斯林信众,绝大多数是首钢的在职和退休职工,而且清真寺就坐落在首钢的居民小区里,何不向首钢求求援?于是,我以区委统战部的名义,给首钢总公司发了一个改建清真寺请求支援的“函”。时任首钢总公司的总经理罗冰生同志对此事非常重视,召开经理办公会,决定拨款35万元,支持清真寺的改建工作。加上140多位回族群众捐款6.5万元,一共81.5万。工程主体接近完工时,资金出现缺口,我又第二次请区长到现场办公,政府又追加了20万,这样区政府两次共投资60万。我不懂建筑,回族群众中有一位从首钢建筑总公司退休的老同志,曾做过建总的领导。他德高望重,工作能力很强。我聘请他担任工程总指挥,由他全权负责改建的整个工程。我负责监督检查,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石景山清真寺的改建工程,于2000年9月16日开工,当年12月26日竣工,总建筑面积678平方米。包括分别为200和70平方米的男、女两个礼拜殿,此外还有沐浴室、打整亡人的专用室、接待室、教长室、图书室、厨房、餐厅、锅炉房等等。从根本上并长期解决了石景山区信仰伊斯兰教群众落实丧葬习俗和过宗教生活的需要。回族群众每年有三大宗教节日,有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等。新建的清真寺,为石景山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群众每年过自己的宗教节日,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每到这两个节日,区内回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到寺里欢度本民族的节日,区有关领导出席祝贺。
  一百万的资金,一百天的施工期,谱写了一曲党、政、企、民同心协力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颂歌,让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石景山区真正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清真寺改建以后,为铭记历史,教育后人,感谢党和政府及有关单位的关怀,我们在寺内大殿旁立了一块碑,由我撰写了《改建石景山区清真寺记》,简要记录了改建的经过和参与建设的首钢第三建设公司誉达修建中心等8个单位,让石景山的回族群众永远铭记党和政府及有关单位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功绩,我们还在清真寺大殿正门的东墙上做了一条标语,内容是“发扬爱国爱教传统,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时隔18年,这条金光闪闪的标语依然十分醒目。标语墙前竖了一根旗杆,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清真寺的大院上空高高飘扬。
  以上只是故事的梗概,限于征文的篇幅,其中的细节不便赘述。故事虽短,但给我们的启示很深刻。
  一是,改革开放要以民为本,不断提高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让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认真落实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工作中要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动脑筋,想办法,勇于担当,克服困难,善于发动群众,众人拾柴火焰高。要善于用人,发挥每个人的特长。“骏马能驰骋,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要以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做好工作,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的检验。
  二是,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国强民富,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使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经济是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一百年不动摇。
  三是,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是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强盛统一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56个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原清真寺大门
 
前面的平房是原清真寺大殿,背后是首钢居住小区
 
新清真寺大门
 
新清真寺大殿
 
寺内诗碑
 
标语和国旗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