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孙传承“学雷锋做好事”
3月5日是中共中央命名的全国“学雷锋日”,尽管雷锋同志已经逝世58年,但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深深地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根,多少人家都在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我家也不例外。我的外孙王一已经11岁了,自他懂事记事起,我就给他讲述雷锋的故事,让雷锋精神润物细无声般地悄悄潜入他的心中。
记得我陪着不到两岁的外孙到三教寺幼儿园亲子班上课,有一次老师拿出一张雷锋的画像问:“有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位叔叔?”看到没人回答,外孙怯生生地张开嘴说:“这是雷锋叔叔。”老师立刻表扬了他,并让全体小朋友为王一鼓掌。在一旁的我心中窃喜:雷锋的形象,在外孙的心中有了位置!
雷锋精神内涵很多,而“学雷锋做好事”这六个字,对外孙一说他就懂了。在培育外孙的过程中,他每做一件事,我往往都会用这六个字给予肯定或指导:把自己的玩具给其他的小朋友共享了,我表扬他是“学雷锋做好事”;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家人或其他的小朋友,我肯定他是“学雷锋做好事”;看到有小朋友哭闹,他会主动递出自己的玩具……点点滴滴,“学雷锋做好事”意识,在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那里越来越明朗了。
随着长大,“做好事”渐成习惯。外孙无论走到哪里,见到墙上、车站牌子上、电线杆上贴的小广告一定要撕下来,见到地上有广告、垃圾袋、烟头等,就必须捡起来扔到垃圾桶。见到有歪倒的自行车、电动车,努着劲得给扶起来。我每天得给他准备一个塑料袋用来捡垃圾,从教室开始到回家的路上,有时多有时少,多时自己就说:“战利品多多,有成就感。”少时会说:“大家自觉了,文明了。”
四年级的暑假,外孙在爸爸陪伴下,专门到长安街进行了一次捡垃圾拉练,步行两里多地,拖着大黑塑料袋,捡的最多的是矿泉水瓶、牛奶包装盒、纸片,还有不少的烟头杂物……那天可是36度的高温,爷俩汗流浃背,但看着两大袋子的垃圾,外孙说:“做好事就不能怕艰苦!”
小区里有个小池塘,风会刮进树叶等杂物,也会有人往里乱扔一些东西。我给外孙准备了捞杂物的抄子,有空就去捞杂物,这一干就是8年,干活用的抄子就换了6个。开始有人以为他在捞金鱼,外孙就会主动告诉:“我在学雷锋做好事呢!”小区的物业表扬了好几次,还要给学校写感谢信,外孙坚决不要。
爱护长者也被外孙视为做好事。他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后和姥爷在羊汤小饭馆吃饭,遇到一位乞讨老奶奶讨要盘子里剩的半个烧饼,外孙开始愣在那里不知所措,见姥爷连忙把烧饼给了老奶奶,外孙明白了老奶奶一定饿坏了,他和姥爷商量:“咱给老奶奶再买碗羊汤和两个烧饼吧!”得到姥爷的赞许,外孙王一立刻走向后厨告诉了服务员。看着老奶奶一个劲道谢并美美地吃起来,外孙心里可高兴了,回到家就告诉我:“我们今天又做了一件好事!”
二年级时,听说要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赠衣物,外孙又找到做好事的机会,嚷嚷着一定要捐。这种积极性必须支持,我和女儿翻出了不少衣服,打成包捆在小拉车上,虽然挺沉的,但外孙坚持自己拉着,步行了一站多地送到捐赠站,不但受到欢迎和夸奖,还得到一张“爱心小使者捐赠证书”,喜滋滋地捏着回了家。从此坚持每年一次去捐赠站,不仅捐衣服还捐书、捐钱,每次捐后的证书及回执都要保存起来,留作纪念。
林林总总,我一直关注着在我身边长大的外孙,领着他一步步健康成长,一点一滴地让他传承“学雷锋做好事”。我希望雷锋楷模始终屹立不倒,希望代代都有雷锋的传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