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耀着时代光芒的纪念章

时间:2010-10-21【字号 超大    来源:延庆区老干部局 作者:延庆离退休干部 赵仑 李荣富

  我们珍藏着由中央卫生部颁发的卫生防疫工作30年的纪念章,我县只有赵仑、崔树田、林成森和我们五人获得此章,这纪念章是对防疫战线工作同志们的肯定和鼓励。离休后看到这枚造型优美的纪念章,不由得浮想联翩,因为我们多半生的精力都倾注在这个岗位上。

  五十年代初为了防治传染病,我们这些人到过察哈尔省和内蒙自治区的许多农村,参加过防治鼠疫,天花、麻疹、梅毒等多种传染病,经常是在传染病大流行的期间结合巡回医疗,主动去寻找病人做防治工作,由于当时交通不便、农村经济文化条件差,遇到的困难很多,如1951年春麻疹大流行,延庆县卫生所停下门诊去巡回医疗,一个小组刚到北山,突然由南山传来消息说,那里死了18个小孩,当同志们连夜赶到南山,原来死的是18只小鸡。那年春,有的村在已经有麻疹病人的情况下还准备搭台唱戏,我们费了很大周折取得县长、区长的支持、才制止了唱戏,避免了疫情扩大。为防治各种传染病我们顶过烈日、冒过风雨、战过洪水、冒着本身被感染的危险多少年如一日,奋斗在这条战线上,但我们认为这些困难都是小事,就怕传染病流行起来我们没有特异的手段、没有足够的人力、而招至不可弥补的损失。如六十年代初期麻疹大流行。那时还没有麻疹疫苗,我们防疫站的同志们忙着开展宣传早预防、投服中草药、推行母血注射等,却都难以控制,以致1963年全县共有3400多名儿童染病,病死率高达7、74%。就像五十年代初期那样,县城东七里墩的大沟中抛下许多儿童尸体,惨不忍睹。许多父母在这里流下伤心的泪水。接着196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全县流行,多数儿童死于发病的当天,群许多家长慌慌不可终日,形势非常严重。北京市委派来积水潭等三个医院的医疗队,分头到各公社协助扑灭疫情,副市长王昆仑先生两次来县,听取汇报、指导工作,我们防疫人员日以继夜地收集情况、组织医疗力量、指导基层工作,这一年发病高达422人,死亡率达12、5%。死亡率位居个郊区县之首。 

  自然灾害和灾后大疫相继过去后,我们盼望已久的麻疹、小儿麻痹疫苗刚出现,卫生防疫站遭到“十年浩劫”的摧残(机构被撤消、干部被下放、房屋被挪用),这项既有艰苦细致又是为人民造福的工作陷于停顿。

  1970年在党的关怀和张长友、赵仑等同志的努力下,以北京市下放干部为主体重建了卫生防疫站,恢复了各项业务,1974年后又迎战了”流脑”和肝炎的流行。开展了第五次全县范围的“驱梅”工作。1977年以后下放干部调走,充实了人员增加职能科室不断提高学校卫生、劳动卫生,贯彻执行了《食品卫生法》,开展了防治地方病,加强了农村改良饮水,进而摘掉本县地方病的帽子。减少了各种致病因素,特别是增加疫苗冷藏、“冷链”设备,深入强化了儿童计划免疫程序,提高了计划免疫效果,经过多年努力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各项监督、检测都向现代化、规范化发展。让我们“老防疫”们最感兴奋的是继六十年代消灭了天花之后,到2000年已经28年没有儿童患白喉,19年没有脊髓灰质炎,7年没有“流脑”、百日咳,6年没有乙型脑炎、近7年中只有年2例麻疹,说明凡能用疫苗的传染病都已消灭或控制,我们感谢党的关怀和有关部门的协作、感谢生物制品的专家们研制的各种疫苗,感谢在基层的防保工作者们,把各项预防措施按规定程序落实到每村、每户的每个儿童,使曾经猖獗了上百年的十多种急性传染病成为历史,由于上世纪后20年出生的儿童18岁前要接种17次疫苗,所以现在20岁上下的青年人就没受过这些传染病的侵袭而健康幸福地成长着。

  我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政党、医务人员能战胜这些病魔,只有我们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的卫生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实现了人类的美好梦想,我们感到自豪,纪念章就是历史见证。它向我们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