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的回忆

时间:2018-05-11【字号 超大    来源:北京市民政局 作者:王朴清
 
  (从左至右弟弟、妹妹和我)
  这是一张70年前我和弟弟妹妹3人的合照。
  照片是1947年拍摄的。那一年我12岁,弟弟8岁,妹妹6岁。我们家是满族,家境贫寒,租住在西城,一家6口人全靠我父亲一人打工挣钱,根本就没钱给我们拍照。刚巧这天,邻居家来了一位清华大学的老师,见到我们兄妹三人在院子中玩耍,他主动拿出相机为我们拍照,这也成了我们家的第一张照片。照片中虽然没有父亲的身影,但每当我翻看照片时,父亲的身影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是父亲的果敢坚定和默默支持,才有了我们兄妹3人的今天。
  父亲是做地质工作的专业技术工人,根据需要到了唐山铁道学院,因生活不能两地维持,1950年全家迁到了唐山。1952年因院系调整,我们又搬去天津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回到北京矿业学院。这时全家住到了父亲单位分配的公房里,我也在这期间参加了工作,弟弟妹妹上学读书,母亲和奶奶操持家务,家里的生活条件渐渐好了起来。
  1956年,国家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我积极响应号召,决定到解放军部队中去学习锻炼。我的想法得到父亲支持,但母亲和祖母却极力反对,我知道她们主要考虑的是没有了我的工资,家庭收入会减少。父亲知道我的想法坚定,他就极力去做母亲和祖母的工作,我的愿望终得实现。父亲参加了当时海淀区的征兵动员大会,并作为送子参军的家属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成就了一段送子参军的佳话。从此我走上了我自己选择的革命工作道路,在部队18个年头,先是到北京空军部队,后被保送到航校学习,毕业后到沈阳空军工作,经过“四清”、“文革”,于1973年复员后改转业回北京,到北京民政局工作,先后担任处长、副局长职务。退休后任北京市慈善协会副会长,一直工作到2008年。
  照片上我的弟弟也是在父亲的支持下上了大学,毕业后于1962年分配到南京工作,并在南京组建了家庭。他是获得过“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的高级工程师,现在也已退休。我的妹妹结婚后曾与父亲居住在同一个大院中,可以照料父亲的生活。但“文革”中因随着我妹夫迁到了四川,后又到了徐州,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高级教师。回想当年,我们兄妹三人分三地,我在沈阳,弟弟在南京,妹妹在徐州。因我们的母亲早在1958年就去世了,家中只剩下80多岁的祖母和已经开始年老的父亲。我的爱人当时在北京东郊工作,自己带着2岁的女儿住在集体宿舍中,对年老的父亲和祖母也帮不上忙。子女不在身边,父亲虽然非常难过,但还是叮嘱我们要听从组织安排,有困难要自己克服。直到1971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经部队批准到北京朝阳区参加“三支两军”工作,期间我向房管局申请了2间简易房,这时我的父亲和祖母从西郊,我的爱人和孩子从东郊搬到了一起,一家人终于可以共同居住生活了。
  70年之后的2017年,我们兄妹3人再次相聚,拍下了这张彩色照片。
 
 
  (从左至右妹妹、弟弟和我)
  我们从内心感激父亲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永远记得他对我们的教诲,做人要与人为善,虚心向别人学习,互相帮助,不要“勾心斗角”;做事要服从领导安排,要埋头苦干,不能“偷奸耍滑”。父亲的言传身教是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他是一位平凡普通的父亲,成就了我们兄妹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怀念我们敬爱的老父亲!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