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粮票和改革开放

在我家仅有不多的几个老物件儿中,有几张不起眼的粮票,是那个年代购粮及就餐的凭证。一些收藏的爱好者和借此发财的朋友们不时地动员我割爱,甚至提出高价收购,我都未曾动心,因为它经常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我今年七十五岁,有着农村刨食、城市求学、当兵打仗、执政为民、退休养老的经历,感受过灾年乞讨、统购统销、凭证供应、超市自由选购及忍饥挨饿、丰衣足食的滋味。粮食的价值深深地印在脑中。勤俭持家、爱惜粮食,一直是我家几代相传的家风。
其中,有两件事记忆犹新。大约1948年,家乡发大水,田野里一片汪洋,粮食绝收。不久,家中就断顿了,全家都外出乞讨。小脚的母亲拉着我的手到几里地外的村落转悠,贫苦的农户大都断粮了。我们走到一个大户人家,哀求了一阵子,只见出来一中年妇女,拿出一个玉米饼子,掰了一大块扔给了她家的大黄狗,剩下的丢给了我。这个画面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难忘的印记。
还有一件事是在解放后的1961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饥饿仍在威胁着人们。当时我经批准参军报国,下午就要到兵役局(武装部的前身)报到,同学们见我在食堂外溜达,就问我为什么不进去,我说没有粮票了。大家说怎么也不能让你饿着肚子去当兵,只见一位不相识的女同学拿出半斤粮票,让我饱吃了一顿。虽然她的名字我至今未知,但她团结友爱的精神永远注入了我的心中。

粮食的珍贵,不言而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神州大地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只用了十几年的功夫,国家就取消了各项票证,上个世纪末,解决了国民的温饱问题,总体进入小康社会。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辉煌历程,粮食产量就翻了一番,连续十四年增产丰收,正在扶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拼搏。国人更加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现在,看到少数年轻人,不爱惜粮食,将不顺口的或没吃完的食品任意丢入垃圾箱,很是心疼。我国是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首项。我们每个公民都要遵循中央的要求,爱护环境,重视“三农”,珍惜粮食,把住耕地红线,切实把饭碗端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相关新闻
- 《时代脚步光辉历程》2022-05-10
- 强化精准思维2022-04-29
- 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2019-01-31
- 担当使命 勇做合格的时代新人2018-11-05
- 答好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命题2018-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