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放
石油大院社区第二十一党支部隶属于学院路街道石油大院社区党委,现有党员51人,设书记1名、委员2名。2024年被评为海淀区首批“六好”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
一、党建引领为“关键”,夯实强基固本“战斗堡垒”
一是理论学习强党性。支部结合“三会一课”, 采取集中学、上门送学、线上学等多种学习方式,组织党员认真研读党章、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传达当好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精神,引导老同志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保持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如2023年3月至6月,支部组织开展“学习党史100天”线上学习活动,党员们每天坚持答题并在支部群中交流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
二是主题党日聚初心。通过开展《习近平走进百姓家》读书宣讲、“过政治生日 忆入党初心”活动和优秀党员座谈会,鼓励引导老同志畅谈心得体会,为地区发展建言献策。通过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观看《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等红色电影,引导老党员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开展“团结向上展党建风采 强身健体促社区情谊”趣味运动会和“健步砥砺行 永远跟党走”健步走活动,丰富老党员的退休生活,展现“银发”风采。
二、“多连接”志愿力量,厚植为民奉献“石油情怀”
一是“老面孔”注入新活力。支部鼓励引导老党员发挥余热,加入“萤火虫老年互助社”“石油大院志愿家庭服务队”等志愿服务团队,让“老力量”在志愿服务中起到新示范、新带动作用,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银色”动能,彰显“石油情怀”。支部的志愿服务党员现已成为社区党委随叫随到、有需必到的重要“后备力量”,让社区治理的黏性增加、张力更强。
二是“老力量”凝聚新合力。全体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体系搭建,充分调动社区党员、在职报到党员、驻区单位等力量,参与社区值守、文明劝导、环境提升、垃圾分类等定期志愿服务。“萤火虫老年互助社”生动体现了多元连接志愿的强大力量,以“小老人帮老老人”结对子为基本方式,连接医疗、心理咨询、买药、送菜等资源和服务,给社区高龄、困难老年人群体送去便利和温暖,切实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广连接”区域资源,培育共治共享“社区花园”
一是“五社联动”助力社区“微更新”。支部以社区党委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为指导,积极参与并充分调动驻区单位职工、高校大院、社会组织、居民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创新开展社区更新与居民自治相结合的“耕读田园”项目。部分老党员发挥专业优势,从植物生态、园林设计、技术施工和社区建设等不同方面进行充分论证,为项目提供智力资源和创意设计,发动社会组织策划执行并提供物力资源,带动党员志愿者共同参与田园建设和维护,定期开展田园手工设计、植物科普、一米菜园等活动,形成了地区单位主动作为、社会组织项目化运作、居民百姓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氛围。
二是“大手拉小手”打造“春及西畴”。组织志愿家庭认养、花园搭建、花园维护等公益活动,带动石油幼儿园、石油附小、石油附中的学生参与到花园认领和养护过程中,共同打造“春及西畴”,打破原来只有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状态,形成老中青三代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态势,真正实现社区花园从“共建共享”走向“共治”。
四、“紧连接”居民群众,打通邻里沟通“连心桥梁”
一是创新为老服务模式。支部紧紧抓住“养老”这个群众关注的焦点,积极与物业公司联动,参与建成“幸福食堂”,提供实惠、美味、干净的早中晚餐,并根据老年群体的生活习惯制定营业时间,解决了不少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成为为老服务的一项有力举措。支部协助社区党委与辖区内服务商、社会组织搭建紧密合作关系,建成集生活养老服务与政策咨询服务于一体的“诚意小屋”,提供理发、义诊、家政、法律咨询等服务,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让暖心服务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民生“热能”。
二是引领邻里守望新风尚。为加强邻里情谊,支部积极协助社区党委定期举办“向阳共生油乐院”社区大集和“以邻为伴 与邻友善”跳蚤市场,邀请优质商家进驻,组织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摆摊义卖,动员居民将义卖所得全部捐赠给社区基金,用于公益项目服务社会。发动社区文艺团队表演快闪节目,设置游戏打卡、闯关、书画展等新娱乐形式,打造集声音、视觉、体验于一体的社区盛宴,形成社区超大型“互动大集”。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石油大院社区第二十一党支部将不断加强班子建设,提升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协助社区党委以资源为导向,加强连接数量、质量、范围和紧密度,充分凝聚多元治理主体共识,联动各类治理力量,以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敢于争先的“石油精神”,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为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