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放
石景山区人大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共有14名党员,支部委员会由书记、组织委员(兼宣传委员)和纪检委员3人组成,2020年该支部被评为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
一、创新组织建设,支部工作规范化
一是优化调整,强化组织基础。支部班子从抓组织建设入手,调整了党支部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年龄相对较轻,热爱党的工作,乐于为老同志服务的同志担任党支部书记,重新优化调整了支部委员,明确了委员分工,制定了定期联系党员制度,夯实了支部建设的组织基础。完善支部联络员机制,配备年轻工作人员作为支部联络员,协助支部工作;健全联系党员制度,明确党支部班子成员分工联系党员;强化支部各项工作落实,使创建“六好”党支部成为支部工作的一条主线。
二是动真碰硬,严格组织生活。支部书记敢抓敢管,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进行严格管理,对离退休党员参加支部活动做出了新的规定:对80岁以上年龄段的党员参加活动提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对身体有严重疾病的党员参加组织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其他党员参加活动提出了严格要求,严格请假制度。对于个别无特殊情况不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在党员大会上进行严肃批评,真正做到了“红脸出汗”,不搞一团和气。对异地居住或自愿转入其他区域党组织的同志给予办理党组织关系接转手续,将党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所在社区,使参加党支部活动多少成为衡量离退休党员党性的一条重要标准。依托党员E先锋系统,做好党员基本信息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党费及时缴纳,离退休干部党费百分之百返还等制度。党支部结合实际,认真开展日常学习、召开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整改落实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是关心爱护,提升支部凝聚力。党支部总结固化走访慰问、住院探视、去世吊唁、困难帮扶等制度,坚持特殊生日、重大节日、生病住院、特殊困难、离世“五必访”制度,加强全方位立体式关怀。对个别有困难的送上慰问金,帮助生病的党员联系医院和医疗专家,并坚持向高龄党员定期通报党组织生活情况,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
二、创新教育手段,党内学习教育多样化
一是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不断拓宽党员学习教育载体。党建交流“走出去”,加强与党政机关、街道社区、企业等党组织的联系,搭建桥梁、共享资源,通过参观交流、学习互鉴,调动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党性意识和责任意识。支部党员深入七星园北社区,与社区党员居民交流社区党建特色品牌的创建和运行,为社区党建带来新启发的同时更坚定了离退休干部党员老有所为、服务社区、做好表率的信心和决心;与其他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参观北辛安记忆陈列馆、中关村石景山园、北重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活动,扩大活动范围,提升支部活动的感召力。先进经验“请进来”,特邀请区委办迟志禹主任向支部讲解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保障民生等区情,邀请老党员李秋兰分享社区支部党建先进工作经验,通过邀请专家授课、老党员宣讲、内部分享,坚持关注石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坚持为石景山区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是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不断创新党员学习形式。支部班子成员通过走访慰问支部党员,开展“送学上门”“上门带学”“选学送教”等服务,为老同志讲述党的最新方针政策,确保离退休党员干部思想“不掉队”、学习教育“不打烊”。针对支部高龄和异地居住的党员,支部书记付生柱同志利用线下集中座谈同步线上手机腾讯视频会议结合的形式为支部党员讲党课;在党支部微信群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系列线上研讨活动,微信群发布学习参考资料,老同志们认真自学、撰写学习体会和研讨文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疫情期间,范北燕同志在网上发表抗疫日记,引导正确舆论方向,传播正能量;88岁高龄的李昱同志线上发表多篇党建文章,成为线上学习榜样;廉果等多位同志在微信群中发表诗歌,以诗的语言赞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创新平台载体,发挥作用机制化
充分发挥局级离退休干部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支部根据每位党员的身体和家庭情况,倡导老干部为区域发展献计献策,为社区建设出力,为身边群众解忧。2019年支部党员赵玉民担任区关工委的主任。赵玉民同志作为区人大常委会原主任,他将自己的号召力带到了关工委,积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他亲自多次实地考察、论证分析、争取专项资金360万元,建成五芳园青少年体育文化公园,占地面积1万余平米,这是区关工委建设的第一所体育文化公园,受到周边居民广泛好评。支部其他党员也分别依托老干部宣讲团、老干部朗诵团、欣苑老干部艺术团、街道社区治理顾问团等平台载体,充分发挥老党员的优势作用,引导老党员为社区的治理出谋划策,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贡献力量,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余热。
下一步,区人大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还将突出党支部的凝聚作用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局级老干部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引导老同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关心教育下一代等工作中主动对接、深度融入。支部也将继续开拓新思路,创造新方法,强化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管理,将党支部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工作提升到新水平,充分发挥局级离退休干部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使离退休老党员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在服务社会中贡献力量,为党旗增辉添彩,不断为高水平建设首都城市西大门贡献银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