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放
北京建院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设书记1名、委员2名,现有党员17人,平均年龄81岁。
一、抓牢理论武装,强化政治引领
一是定期开展学习活动。组织离退休党员定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鼓励大家以多种形式互相学习交流,确保老党员们思想常新,紧跟时代步伐。
二是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支部围绕“人民至上”主题开展专题读书会,支部书记为支部党员讲授专题党课,教育引导老同志们持续筑牢思想根基。
三是学习活动形式多样。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丰富的主题参观、学习交流等活动,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抓实支部建设,强化组织凝聚
一是对照38条标准逐条分析与研究,查找不足及时补齐短板。支部对标对表,开会逐条评估,找出差距与存在的问题,建立创建工作动态更新台账,确定改进方案和整改完成时间等,不足方面如支委会构成、活动形式和频次、培育选树优秀典型等及时完善整改,力求每条标准都能精准落实。
二是支部班子团结有力,坚持民主集中制。支部班子经常研究讨论支部各项工作,并按要求参加上级组织的学习、教育培训与重大活动。
班子在支部组织活动中积极开展并参与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模范带头和核心作用。
三是党员队伍素质过硬。注重培养支部党员的党性修养,号召党员理想信念坚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为党的事业不懈努力。
三、抓好作用发挥,强化责任担当
支部注重引导和挖掘老党员潜力,发挥离休干部、院士、大师、局级老领导的专业优势和经验智慧。老党员们尽心尽力,在乡村振兴、服务社会和首都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讲述红色故事,追忆峥嵘岁月。支部挖掘红色故事和榜样人物,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离休党员黄南翼录制视频。黄老今年已 95 岁高龄,但是回忆起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种种还是依旧历历在目,讲到动容处,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年黄老怀揣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从一名留学生化身革命战士参加到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是普通百姓在敌人的炮火下救了他的命,由此黄老立下了要报答人民的心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至今已有62年。在工作和生活中,黄老始终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初心。
二是发挥优势作用,助力中轴线申遗。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党员马国馨虽退休多年,但始终坚持在工作一线,积极发挥学术优势专长,参与并指导北京建院各项重大工程,带领北京建院年轻设计人积极投身于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中。北京中轴线申遗是为了能够向全世界传播展示其遗产价值和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礼制文化、营城理念及高超绝妙的建筑设计与营造水平,能够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出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文化金名片。为此,以中轴线申遗课题为基础,马院士参加了北京电视台《为你喝彩—用建筑镌刻历史》纪录片和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北京中轴线申遗”边会展播纪录片拍摄工作,并参与、支持《最美中轴线》展览相关板块内容,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是坚持人民至上,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党员刘力被聘请为建筑设计规划方面的专家,他利用自身优势与专长,积极助力张北乡村振兴事业。为把经济搞起来,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真正为老百姓服务,刘力夫妇为供销社的设计、建设等建言划策,加入绿色、低碳、环保等理念,为村村有供销社铺路架桥。他们利用专业特长和几十年的经验,通过供销社的落地与先进的理念相融合,使供销社成为农村的核心,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是鼓励党员积极建言献策。支部尊重老党员的意见建议,鼓励他们献言献策。如84岁的老院长吴德绳特意手写材料,强调建院人应永远保持廉洁无私的传统品德、树立良好的正风正气,发扬建院人的团结和互帮互助精神,要与时俱进与国际化接轨,学习先进观念并用于企业管理;支部书记张青积极建言献策,从退休之后的视角来体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表达对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深切感受。
支部一直以来注重培育、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积极号召所有离退休党员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余热、再立新功。下一步,将继续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北京建院特色,持续深入地推进支部各项工作,以党支部引领全局,让党员的行动有方向,奋斗有力量,鼓励支部党员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为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