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放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退休教师党支部现有党员48人,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2名。2017年,以支部党员为骨干的“红烛”老党员先锋队被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授予“北京教育系统老党员先锋队”荣誉称号。2020年,“红烛”老党员先锋队被评为“北京市离退休干部
先进集体”。2023年,以支部党员为骨干的学院关工委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一、扎实推进主题教育,筑牢思想根基
一是紧扣理论学习主线,坚持学原文、悟原理。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内容,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认识其在指导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展现出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二是结合学科特点,深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支部组织党员参与主题教育书法作品展,赴门头沟平西情报联络站参观学习,赴北大红楼开展“桑榆心向党 聚力勇攀登 共筑中国梦”主题党日活动,为主题党日活动增添鲜活学习内容。
三是支部党建特色工作和学校、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开展“心系首师情 共筑育人梦”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重返校园,党员分组进入新生课堂,听评青年教师授课,并到“检测成像”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和量子信息实验室参观。以发放“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为契机,开展“丹心永向党 奋进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激励大家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继续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着力推进制度落实,强化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规范化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坚持把落实好各项制度作为强化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持续增强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格落实工作报告制度,年底向学院党委述职。认真做好党务公开,保障全体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
二是对照创建标准,持续改进提高。以“六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示范创建为契机,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创建标准,逐条自评,查缺补漏,摸清弱项和短板,积极进行整改提高,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提升。
三是落细落实党内关怀慰问帮扶制度,增强党组织向心力。遇到重大节庆日或支部党员、群众生病住院、突发困难等情况,党支部及时走访慰问,把党组织的关怀送到每名老同志身边。
三、创新推进作用发挥,坚守教育初心
一是发挥老党员专业优势,成立“红烛”老党员先锋队。自2016年起,支部党员秉承“服务首都基础教育,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初心使命”宗旨,
每年赴北京远郊区多所中小学义务支教。支部书记钟中反复与支教学校对接,详细了解需求,支委组织听课评课和专题讲座。每一次奔赴郊区,对老党员的身体和意志都是一次考验。学校以这些老党员为骨干,成立了“红烛”老党员先锋队。
二是不断探索支教新模式,积极助力“双减”。2021年,支部利用互联网、录播课程等技术手段探寻新支教方式,开辟了线上讲座教学模式。在学院党委支持下,支部将助力“双减”作为工作重点,组织党员录制了十余小时的“中学数学”专题讲座,并制作成二十多个视频课程放在公共平台,极大延伸了支教服务范围。
三是深度挖掘个人优势,积极助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2023年支部党员方运加深入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和北京市育英中学,指导青年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帮助提升科研水平,已有2位青年教师在其帮助下发表专业论文。
四、持续发挥银龄优势,赓续攀登精神
学校“攀登计划”实施以来,支部党员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纷纷建言献策,力所能及地推动数学“一流学科”建设。
一是发挥专长,投身学校人才培养。徐德举、张海山、张晓声三位党员先后承担了本科教学督导工作。他们认真参加教务处组织的开学听评课、优秀主讲听评课、人才招聘听评课、期末考试巡考等工作。方运加多次受邀为学院卓越师范生开设专题讲座,引导师范生在职业生涯初期迈出坚实一步。
二是乐于奉献,踊跃投身社区志愿活动。支部党员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柴连起多次担任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两会志愿者等工作;侯忠义积极参加社区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宋善芬筹建了学校退休教师合唱团,作为组织者一干就是23年。
三是坚持立德树人,做好青年学子引路人。支部党员是学校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时刻关心学校发展与学生成长。在“读懂中国”活动中,学院党委充分挖掘支部老党员先进事迹,取得优异成绩。多年来,支部的征文、微视频等优秀作品先后获得教育部、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多项表彰。获奖作品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在学院党委领导下,数学科学学院退休教师党支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积极发挥高校离退休教师党员的独特优势,为首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