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按照中组部老干部局关于开展“话传统、谈复兴、聚力量”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全市老干部工作部门采取集体座谈、个别访谈、走访慰问等方式,组织老同志畅谈心声体会、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弘扬光荣传统、唱响时代赞歌、凝聚奋进力量。“北京老干部”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陆续刊发老同志心声感言,本期刊发在门头沟区调研座谈会上的7名老同志发言摘编。

近年来,门头沟区人民对于“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目共睹,全区依托“五大优势”,推进“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建设,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京西大地落地生根。特别是“干部能力提升工程”“人才队伍培育工程”“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地区形象塑造工程”和“基层治理固本工程”这五大基础工程建设,为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也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门头沟是革命老区,也是山区面积占98.5%的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这里丰富的煤炭资源曾为国家经济建设、首都百姓生活贡献了“一盆火”,同时也因持续开采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北京市也将门头沟确定为生态涵养区。我区大刀阔斧加大了治理力度,采取关闭所有小煤窑、砂石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为山“疗伤”等一系列有力举措,现如今碧水蓝天重现,林田湖草相映成趣的生态环境焕发勃勃生机。

我今年81岁,是一名门头沟京西抗日革命阵地红色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几十年间,在一无现成资料二无助手的情况下,我撰写了《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和《载誉前行》两部70余万字的史书,填补了平西地区无系统抗战史书的空白。此外,从1941年至今,我们家族三代人守护无名烈士82年,我和弟弟自费两千多元为无名烈士立碑,帮助两名失踪几十年的烈士魂归故里,并在参军后失踪77年的王淑义烈士家乡为其修建了红色纪念屋。今后,我要继续为弘扬门头沟的光荣革命传统献智出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党的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

传统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智慧宝库,应当传承和发扬。我今年87岁,退休后把自己工作时的座右铭“要谦虚实干,不效消极腐败,完善自我;免一念之差,故犯主观错误,遗恨终生”立为家训,写成条幅悬于门厅,并充分利用家庭聚会时间给晚辈讲述工作期间经历的廉洁从政事例,同时用反面案例警示晚辈,要求他们绝不能踩红线、越底线。我坚信,只有绷紧遵纪守法这根弦,好家风才能代代相传;只有每个家庭都行动起来,社会风气才能越来越好。

回顾在门头沟区检察院工作30多年的峥嵘岁月,有两个比较深的感触:一是值得。把自己的青春献给检察事业,参与和见证检察工作的变革与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二是无悔。我这一生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一生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后,我要继续发挥老检察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做对社会、对社区、对老百姓有益的事,展现老同志的新风采。

大峪街道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注重加强“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街道关工委自2022年6月成立以来,统筹辖区内“五老”资源,建立了一支能够协助街道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法治宣传教育、身心健康教育、文化体育、志愿服务等各类活动的“五老”队伍。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五老”成员能力特长合理设置发挥作用岗位,对参加区、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成员进行积分登记,落实凭积分可兑换相关助老服务等制度,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更加深入细致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我退休后于2013年和2014年先后被门头沟区琉璃渠小学、三家店小学聘请为书法教师。这两所学校均为农村小学,生源大部分是农民子女和外来打工人员子女。在教学中,我面对七八岁的孩子,从书写的坐姿、握笔、蘸墨等基本功开始,一教就是8年。2016年,我受区委老干部局邀请,给老同志讲授书法课程,并组织学员书法作品展,老年学员们都很有成就感。通过给孩子们和老同志们讲授书法,我深刻感受到,老同志发挥作用、老有所为,就要“为”在当下、“为”在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