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典型故事

海淀区离退休干部典型故事:石舫演大戏 难得下一回

日期:2018-07-04    来源:北京市老干部局

分享:
字号:   超大       
  颐和园不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座皇家园林,将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及亭台楼榭等,尽将江南美景囊括其中,既大气雅致清新,又无处不美,无处不精。这是个独一无二的颐和园,无法复制的颐和园,说不尽的颐和园。
  自上世纪70年代初,从国庆游行改为群众游园以来,我这个群众文化工作者,参与了颐和园游园筹备工作,与园内有着零距离的接触。游园指挥部为丰富节日文化活动,多次去现场勘察规划,几乎凡可以组织活动的地方都不放过,已达饱和状态。
  在1984年,国庆35周年群众游园活动筹备期间,指挥部的几个工作人不断地分析研究,突发奇想,能否在石舫上“开发”演出点?石舫:又名清晏舫,取自“河清海晏”之名,它位于昆明湖西北岸边,北临五圣祠,建于清乾隆20年(1755年),体长36米,全部用石块雕砌而成,故称石舫。舫上原有中式舱楼,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93年改建西式舱楼。船楼共两层,每层6间,两侧皆镶嵌五彩玻璃,船头朝南,船尾面北,船体庄重宏伟、造型别致,是中国皇家园林中著名的水上建筑。那么如何利用石舫来搞文化活动呢?颐和园管理处的有关负责人破例带我们几个人登上石舫。经过反复勘察论证,议定楼下可做化妆室和休息用地,楼上6间只有南边的3间尚有活动余地,也不过30平方米,演大节目根本不可能,只得人越少动作越小为宜。如果在这个独具特色的小舞台上表演精湛的小节目也是别开生面的挑战。最后,游园指挥部决定请“海淀评剧团”演出评剧折子戏。
  海淀评剧团闻讯非常振奋。第二天,剧团团长及相关人员即登船踩点儿,几个主要演员也赶来看场地。经过共同研究,最后做了周密部署并划分了演出、伴奏、音响等位置。由于石舫的特殊方位和它天然的背景环境,不宜搞任何舞台美术设计,而是原汁原味地保持其“袖珍舞台”的自然美,可以说,这是北京最早的情景剧。
  国庆节当天,剧团一大早40多人倾巢出动。由于只有一个楼梯,临时规定下场人员礼让上场人员。演出剧目都是剧团推选的精华,如新凤妹田淞的《花为媒》,张椒桂的《向阳商店》,彭秀峰、李春凤的《凤冠梦》,张惠妹的《御河桥》等精彩选段。此外,乐队加演了器乐节目《戏曲大联奏》等。节目分上、下午轮换演出。演员们个个精神饱满,劲头十足;声情并茂,一丝不苟。对面岸上的游园群众大饱眼福,戏迷们大过戏瘾。有的观众反映,站在这里隔着水看戏,就像一幅天然立体大屏幕非常新颖好玩。
  秋阳高照彩云飘,石船不动,水在动;演在船楼,声在动;观众不动,游人动。天、水、人三者合一,意味着天时地利人和,欣欣向荣,国泰民安。演员们兴奋地表示,我们身经不少大的,小的,洋的,土的各种舞台演出,唯有在石舫上唱大戏令人难忘。这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是啊,在石舫演出是历史上头一回,但也是唯一的一回。
  (作者系海淀区文化委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