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典型故事

市直系统离退休干部典型故事:改革开放四十年,北京绿化换新颜

日期:2018-07-20    来源:北京市市园林绿化局

分享:
字号:   超大       
语音播放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和重视北京的绿化事业。北京市委、市政府组织带领全市人民,开展荒山造林和平原绿化活动,到1979年全市有林面积由建国初期的32万亩,发展到440万亩;林木覆盖率由1.3%,提高到16.6%。但北京的生态环境还没有根本改善,每到春秋两季风沙不断。在1977年8月的世界防治沙漠化会议上,把中国北京列入了受沙漠化威胁的城市之一。消息传到北京,立即被新闻界以“风沙紧逼北京城” 为题披露出来,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要走改革开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邓小平同志倡导,全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于1981年12月,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每年春季,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首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参加北京义务植树活动,推动了本市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发展。北京园林绿化战线,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城市绿化之路,全面推动北京绿化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北京绿化造林进度最快,成效最好,发展变化最大的四十年。
  第一、变部门绿化为全民绿化。
  过去造林绿化,只是绿化部门的事。改革开放以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在京的中央机关、单位和市属单位、厂矿,分区划片,每年完成义务植树任务。到2007年,全市义务植树1.68亿株,保存率达百分之八十以上,保留义务植树“三结合”基地73个。此后,完成义务植树任务的单位,转变以养护为主。全市推行认种认养、管护劳动、宣传咨询、以资代劳等形式尽责。“十二五”期间,全市有2066余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千万株,认养绿地2247公顷,树木53万株。并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绿化造林。北京绿化基金会十几年来,发动上百个企业公司,上千个机关事业单位,上万户家庭,数万名职工群众捐资治绿。在本市各个区县,搞了20多处生态林、纪念林,如:红军林、将军林、长征林,焦庄户抗战纪念林,大运河纪念林等。还营造了移风易俗的伊甸园幸福林、健康林、长青林、永定林等。为改善首都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自2001年起,开展“治多伦一亩沙地,还北京一片蓝天” 的绿化治沙项目,连续八年,植树造林十万余亩,多伦县林木绿化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80%以上,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县。北京西北方向的张家口市宣化县的黄羊滩,离京百余公里,是北京的风沙隐患。中信公司捐助,投资千余万元,在这里绿化治沙 四万余亩,把寸草不生的荒漠变成了一片森林,成了旅游风景区。中信公司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
  第二、变木材林业为绿色生态。
  传统林业,是以生产、采伐林木,支持国家建设为主。到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变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北京市提出:绿化造林、保护生态,美化城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实施八大绿化造林工程,即:锁五龙(治理五大风沙危害区)、建五廊(营造五条干线公路的绿色长廊)、景点绿化(十三个风景点)水涵养(营造密云、怀柔水库涵养林)、三个环林(环城林(城乡隔离带)、环村林、环保林)一个网(农田林网)。后来又实施“森林进城,公园下乡”、三个屏障护京城、隔离地区公园环建设、五河十路建走廊和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等。
  北京治沙绿化造林,经历了片林压沙,综合治沙,科学治沙,还有播草治沙和沙坑美化治沙。片林压沙后来建立了林场,由林场巩固它绿化成果。为建设新农村,先按规划搞道路绿化,然后建环村林,把村里的边边角角,废坑废地、垃圾堆都变成绿地、公园。现在看到的京郊美丽村庄,已建成风景点旅游胜地了。北京前山脸地带,是石质山,石头多,土层少,难绿化。1990年开始,通过搞点,进行爆破整地造林。先用炸药爆炸出一个一个的大坑,后背土上山填土,栽大苗。土多的地方种乔木常青树,土少的地方种灌木花草,精心管理保成活,建成山地公园,风景区。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已完成117万亩,形成万亩以上大片林23处,千亩以上绿块210处。全市有林面积大幅度提升,森林覆盖率已达43%,林木绿化率达到5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8%,人均公共绿地达16平米。全市基本形成“山区绿屏、平原绿海、城市绿景” 的大生态格局。
  第三,变苦、累、穷为绿、富、美。
  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绿富”战略,制定了北京市边远山区致富工程纲要,在7个山区县治理开发193条经济沟。全市启动了“双五十万亩” 果业工程:即新发展果树50万亩;同时改造老、散、杂、劣果园50万亩。层层落实果树生产责任制,大力推广新的果树管理技术,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大力发展果品观光采摘园,增加果农收入。到2017年,全市有果树204万亩,果品年产量9.2亿公斤,年收入43.5亿元。已建成观光果园1300个,采摘果品直接收入4.9亿元。北京的山区林地,山青水秀风景好,名胜古迹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民生活提高,生态旅游活动澎渤开展。已建森林公园31个,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收入2.5亿元。北京花卉生产面积7.4万亩,年产值15亿元。全市养蜂,由改革前的6万群,发展到25万群,年产蜂蜜由97万公斤,提高到735万公斤,产值14亿元,出口创汇1800万美元。
  第四、变只重造林为造管并重。
  以前造林经费少,只给少量植树补助费,没有管护经费,形成:“许种不许砍,种上没人管,死了有收入,活了是包袱”的状况,造林保存率很低,只有60%左右。改革开放后,市财政在提高造林补助的同时,拨出经费,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和森林的安全体系建设。逐步建成了防火、防病虫害、防滥砍滥伐和防滥捕滥猎的安全体系。
  以“四网两化”(即:预测预报网、通讯网、辽望网、道路隔离带网和队伍专业化、扑火机械化)为内容的护林防火体系。在林区建设了护林防火瞭望塔、通信网,配备了交通工具和设备,有经过培训的专业队伍。全市森林防火燎望覆盖率已达到70%,通讯覆盖率达到75%,现已建立116支专业森林消防中队,2800人。一旦发生火情,就能立即集中上山救火。救火的队伍都是年轻力壮的,而且经过培训,有现代化的救火工具设备,大大提高了森林防火的效率。
  以“三网两化”(即:预测预报、检疫、防治网和队伍科学化、专业化)为内容的有害生物防治检测体系。到2017年,全市年预防控制面积达12.49万公顷次,无公害防治率达100%。
  以森林公安、林政为骨干的林业执法体系,在防止滥砍滥伐和防滥捕滥猎方面,发挥了威力。对发生的滥砍滥伐林木和滥捕滥猎野生动物、野生鸟等案件,随时发现随时处理。
  由于加强了对林木的保护管理,林木的保存率明显提高,由四十年前的60%,提高到了90%以上。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首都园林绿化成效显著,后边的任务更艰巨,要继续努力写好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做贡献。
 
  李永芳简介
 
 
  李永芳,男,汉族,北京房山人,生于1937年6月。1954年毕业于河北省良乡师范学校,1965年在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毕业。高级经济师。中共党员。曾任房山县委书记、北京市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北京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区县政协联委会副主任。退休后被聘为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任山区建设组组长,北京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北京绿化基金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农林工作,主持并参与“沙地综合开发试验”、“山区综合开发治理”、“林地集约经营立体开发”等课题试验研究,取得成果,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星火科技一等奖、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是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退休前后,经常深入实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