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典型事例

不忘初心,回顾改革开放历程 抓住机遇,迈向更高质量发展--大兴老干部(老年)大学离退休干部工作事例

日期:2018-07-20    来源:大兴区委老干部局

分享:
字号:   超大       
语音播放
老学员先锋队开展“党建引领新领域、文化助力新发展”书画笔会活动
 
  回顾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党和国家对老干部工作的重大政策指示,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982年《关于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的颁布,是改革开放初期在老干部工作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干部离退休制度的初步建立。此后党和国家一直将老干部工作作为改革开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老干部进行政治、生活上的持续关怀,对老干部工作进行指导。在改革开放飞速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人口老龄化矛盾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离退休干部工作与老龄事业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201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3号)的出台是党和国家依据人口老龄化的国情,使离退休干部工作主动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结合《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10年)》(国办发[2016]74号)文件精神,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指导意见》(京组通[2016]9号),为全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不忘初心,抓住机遇,大兴老干部(老年)大学"双管齐下"谋发展。学校始终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老有所学、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创建一流老干部(老年)大学为目标,全力推进全区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在办学过程中始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升学校硬件条件与教学软实力。
  大兴老干部(老年)大学创立于2001年5月,在建校初只有1间教室、3个专业、5个教学班。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2008年,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学校选址改建。新校舍建筑面积3340平方米,内设9个小教室,3个大教室,电子琴、电脑和音乐3个专用教室,1个多功能教室,2个会议室。2017年,投资60余万元对教学设备进行改造,为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硬件基础。
  学校在稳步推进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老年教育发展规律,逐步提升学校软实力。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并编印《大兴老干部大学制度汇编》。学校下设三处一室,即教务处、学生处、政教处和办公室,各处室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在教学管理上,严把教学质量关,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计划,教务处审核后方可实施教学。通过公开课、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学员满意度调查、期末结业展示等方式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员管理,建立学员档案,注重安全教育,实施学员考勤制度,确保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不忘初心,抓住机遇,大兴老干部(老年)大学"三个维度"谈现状。规模办校:根据中央和北京市老干部工作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镇街、社区建立大兴老干部(老年)大学分校、分课堂的意见》(京兴组通[2016]29号),学校积极在全区推进三级老干部(老年)教育体系建设,目前已建立18个分校、24个分课堂,在校学员3685人,分校、分课堂的办学覆盖率达到95%。各分校、分课堂结合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开办课程,如魏善庄镇分校的手工编织班和压花画制作班、榆垡镇分校的葫芦烙画班等,深受广大学员欢迎。学校在为分校、分课堂提供教学指导的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展示办学成果。目前我区已经形成"以区老干部(老年)大学为龙头,镇街分校为骨干,社区分课堂为基础"的办学特色。
  政治建校:学校深入探索党建工作模式,鼓励和激励老年学员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2013年,根据党员学员多、政治觉悟高、理论素养好等特点,将他们组织起来,在全市成立了第一支老干部大学老党员先锋队。随后,在社团的基础上成立6个党小组,不断扩大"一个党员一面旗,一支队伍红一片"的品牌效应,逐步形成了"以党小组为平台,以社团为依托,以老党员先锋队为引领"的党建工作机制,突出政治引领,创新活动载体,积极引导广大学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文化强校:学校深入践行"四送四进四带动"服务社会模式,引导学员利用专业优势,发挥自身特长,积极服务社会:进社区:义务到街道、社区开展书画笔会,义务为社区居民讲授书画知识,带动周边群众参与艺术创作;进校园:连续五年走进五中、八中等10余所学校,开展帮带百名小徒弟志愿活动,义务教授太极拳,使广大中小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进军营:与驻区部队联合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军地老同志沟通与联系;进镇村:每逢"十一"、重阳、春节等重大节日,为镇村群众送"福"、送"寿"、送春联等。学员们发挥余热,释放正能量,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生力军,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地区和谐、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不忘初心,抓住机遇,大兴老干部(老年)大学"质量兴校"话成果。坚持教学研齐抓并举,努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在课程设置上,根据老年人需求科学设置课程,现开设书法、绘画、诗词等12个专业、45个教学班、在校学员1600余人。根据各专业特点和学员的学习需求分层次教学,比如花鸟专业划分了基础班、专修班、研修班和创研班四个层级。在教学理论研究上,坚持每学期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教学大纲,并自编10本专用教材,打造精品课程。现已形成一支30人的专兼职管理队伍,培育和凝聚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学者。
  建校17年来,学校培养了1万余名结业学员,他们活跃在街道、社区,成为我区文化活动的骨干力量,顺利实现了老有所学到服务社会的转变。一批师生荣获了全国、市区级荣誉及专业奖项:有3名学员作品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16名学员作品在市级杂志上发表;10名学员被评为"大兴区老年榜样",32名学员在社区义务任教,发挥作用突出,被评为"老有所为先进学员"。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全国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敬老爱老为老服务先进集体"、"文明市民学校"、"全国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第一届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示范老年大学"和"全国老年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收到了社会各界赠送的多面锦旗。在为助力和谐社会建设、学习型城区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个文明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