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曾经各有志向,但是没有什么比党的召唤更有分量;虽然我们经历坎坷,但没有什么能够磨灭我们的爱党情怀和为民初心。”这是北京八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刘国玮,一位91岁高龄、有着70年党龄离休干部的肺腑之言。
刘国玮1928年出生在东北沦陷区,经受过日本侵略当亡国奴的悲惨生活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地下党员弟弟和同学的影响下,参加了党领导的民主青年联盟走上革命道路,在斗争中越发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48年,她来到北京上学。1949年北平解放不久,因为工作需要,党组织决定让即将考大学的刘国玮留校做政治工作。原本立志从医的她想起入党时的誓言,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从此在学校担任团委书记,扎根普教事业一干就是几十年,把毕生心血奉献新中国首都的教育事业。
退而不休 永葆本色献余热
1988年,刘国玮就已经离休,本是进入安享晚年的岁月了,但她坚持离而不休,为党的事业奋斗永不停歇,继续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者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担任北京市教育学会秘书长和副会长期间,组织全市各区县教育学会分会和几十个专业研究会的教育科研工作,完成了《中小学教师素质与能力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课外活动与教学体制改革》等多个课题研究项目。离休后,刘国玮同志还一直担任着北京八中的顾问,参加《八中超常儿童教育实验》课题研究,从1999年开始两年间走访国内37个大学,21个单位,听取有关领导对超常教育的意见,了解了182个少儿班毕业生的情况,最后形成课题报告。该课题于2008年7月获得了北京市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她还多次应邀在全市教育系统校长培训班上讲课,分享八中教育教改先进经验做法。2016年,已是88岁高龄的她,还参与房山区教委教科所的“学习方式改革”教研课题,为课题研究建言献策,收到良好效果。
听党指挥 不忘初心担使命
刘国玮离休后就被选为北京八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至今已31年。她带领支部一班人,始终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支部活动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对离休干部党员的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通过集中学习、参观体验、送学上门的形式组织全体党员原原本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老同志深刻认识到老干部要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自觉践行者,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的自觉践行者,紧跟党中央,不掉队,不走偏,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她所在的支部党员平均年龄82岁,每月第四周的星期四为固定的党日学习活动时间,为照顾行动不便的老同志能够参加活动,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她带领支委将支部活动有时设在老同志家中、有时设在养老院,尽可能的让支部的每一位老党员始终感受得到是党组织的一员,始终在党组织的关心教育下。党支部还积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建立了支部微信群,方便老同志不出家门,就能够在群里共享理论学习文章、交流学习心得、共享保健养生知识。
刘国玮不遗余力发挥着一名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副局长赵庆一行,来北京市调研督查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情况,她为唯一一位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代表参加了座谈,结合自身多年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实践经验,汇报了在平均年龄82岁的离休干部党员中开展支部学习教育的情况。在西城区离退休干部“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中,刘国玮带领全区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骨干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秉承宗旨 无微不至暖人心
日常生活中,刘国玮经常与老同事、老朋友交流学习心得,了解大家的思想生活状况,引导老同志们做到思想不落伍、行动不掉队,为身边的亲人、朋友、邻里做榜样,做示范。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她就成了老同志的“知心大姐”,每天接打老同志的电话成了她生活的重要内容。老同志遇到了不称心的事,都喜欢向她倾诉,她耐心倾听,细心解释,给予安慰;有时老同志遇到了家庭纠纷寻求帮助,她不厌其烦,常常亲自上门做工作,多方协调,尽力帮助化解矛盾;老同志遇到高兴的事,总是想着第一时间与她分享幸福与快乐。当她得知老同志生病住院后,会主动打去问候的电话,或者亲自到医院看望。她说:“我是一名党员,是一名支部书记,在他们面前我就是一面旗帜,代表着党的形象,我想老同志们的电话虽然是打给我的,但却体现了他们对党的信任”。她认为,虽然我们不能像年轻同志那样撸起袖子加油干,投身到各项事业建设中去,但我们那颗忠诚向党的丹心,依然保持着投身革命时的火热温度,依然随时听从党的召唤,为首都改革发展加油鼓劲,增添正能量,携手共筑中国梦。
刘国玮同志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入党初心,淡泊名利,用行动践行着自己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在平凡中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