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放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金色夕阳社区法律服务队:“金色夕阳”暖民心

金色夕阳社区法律服务队走进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转眼间,退休干部于颖已经参与录制广播节目《老年之友》近百期。老年人如何签订旅游合同、如何识别新型诈骗、北京实施的新法规有哪些……凭借深入浅出的讲解,她成了许多老年听众熟悉的“于大姐”。
退休后成功转型普法花甲“新星”,故事还得从2016年说起。
那年3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金色夕阳社区法律服务队成立,号召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首都发展贡献力量。响应号召,于颖成了首批队员。恰逢广播节目《老年之友》征集嘉宾,她主动请缨,通过电台话筒,为听众普法。
不打无准备之仗,每次节目录制前,于颖都精心准备,上网搜集大量案例,密密麻麻抄在笔记本上,对照法条,仔细作批注,每期节目都能形成上万字的文稿。准备充分,于颖的讲解通俗易懂,有高度,有事例,总能讲到听众心坎里。
不仅上节目,她还作理论宣讲。2020年,民法典刚颁布,于颖便紧跟新时代法治建设形势,精心准备微党课,将民法典的法律知识带进了寻常百姓家。微党课还被市委老干部局收录进“百堂微党课”中,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宝贵资料。
像于颖这样的老党员在服务队里还有很多。多年来,大家坚持“总支统领、支部编队、就近服务”的原则,在各自的街道社区组成法治宣传小组,围绕居民们关心的经济、民事等法规,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据统计,服务队已开展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宣讲累计200余次,受益群众逾万人。
老党员们不仅是法律法规“宣传员”,还是基层治理“指导员”。走进服务队老党员孙苏理居住的社区,周边口袋公园里,孩子们嬉戏的笑闹声传入耳中。很难想象,这里曾堆满垃圾。2020年8月,孙苏理搬来小区后,应社区党委和居民请求,研究城市建设法规,指导社区党委依法治理“环境乱象”。一年后,小区周边的口袋公园建了起来,成了居民抬脚就能到的休闲场所。
服务队还为矛盾调解贡献着“银发智慧”。“作为法院特邀调解员,不仅要关注案件的法律层面,还要关注当事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纠纷。”这是被群众亲切称为“百姓信得过的老法官”刘兰松做基层法院特邀调解员的切身体会。他办完退休手续就应聘为法院特邀调解员,一干就是10年,年均成功调解190余件案件,10年累计调解成功近2000件。
一件件经济案件双方的握手言和、一个个诉求原告心悦诚服撤案息诉……面对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和矛盾纠纷,服务队老党员们始终自觉保持专业素养的更新,深度参与矛盾纠纷调解。
“金色夕阳”暖民心,老党员们在普法宣传中传递法律之声,于基层治理中彰显法治力量,在矛盾调解时修复社会关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服务队老法官的“银发担当”,他们如同一束束永不熄灭的夕阳余晖,照亮了法治建设的道路,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其中,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而努力奋斗。
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银发力量”显担当

崇文小学原副校长、特级音乐教师付宝环(右一)在河北阜平县谷家庄小学上音乐课。
许多人至今还记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的44个“大山里的孩子”。他们用希腊语演绎的奥运会会歌《奥林匹克圣歌》,吸引了全球目光。
鲜为人知的是,惊艳世界的表演背后,北京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选派的“北京老校长下乡”团队的特级音乐教师付宝环发挥了关键作用。
台上140秒的精彩演出,台下是百倍的努力,付宝环全程陪伴、指导。要知道,在付宝环到阜平县南庄镇石猴、谷家庄两所乡村小学之前,这里的孩子从来没有上过音乐课。她带着一台电子琴往来两校之间,一首首歌教唱,开启了山区校园的文化生活,又在奥运表演任务来临时,克服万难帮助孩子们过“语言关”“音律关”,最终呈现完美演出。
2016年,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组织“老校长下乡”,助教帮扶北京密云、延庆,河北阜平、承德,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进大山深处。
除了付宝环助力大山里的孩子登上奥运大舞台的故事,老校长们助教的动人事迹还有很多。北京市陶然亭小学校长刘建文刚退休时,拒绝了民办小学开出的数十万年薪,第一时间响应组织号召,到革命老区河北阜平支教,一干就是多年,还自掏腰包帮助学生购置文具。面对不解,他反问:“人民教师重任在肩,怎能用金钱衡量收获?”
还有老校长纪世铭和特级教师田福春、特级音乐教师王骐……三批40余名老校长接续奋斗,累计入校助教3000余次,听课、授课、主持教研活动1.5万余课时,惠及3万余名学生。
2023年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又启动“乡村振兴—北京老校长老少边区行”活动,组织近30名老校长到云南宁蒗、甘肃东乡等5省6县的20多所学校开展助教工作,形成集入校帮扶、送培下乡、跟岗研修和特色帮扶于一体的“3+X”跨省帮扶模式,惠及师生5万余人次,为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除了“北京老校长下乡”这张“金名片”,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还凝聚了各级各类学校3万余名“五老”。他们活跃在铸魂育人一线,成为首都教育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银发力量”。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五老”通过一场场激情澎湃、精彩纷呈的“老少共话”“老少共学”,助力教育系统掀起了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传承红色基因;在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一线,“五老”在培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指导学生支部建设、开展全覆盖听课、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助推青少年思政工作中,400余名“五老”为学生及家长提供面对面、个性化的精准指导帮助,参与开展咨询服务和讲座指导,是广大学生、家长的“贴心人”……
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用真情传递知识与希望,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新时代新征程,还将进一步凝聚力量,助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谱写崭新篇章。
周顺理:扶贫助困育青年
他曾投身辽沈战役,在枪林弹雨中从事战地宣传工作。
他曾参与北京电视台的组建,以导演、监制的身份打造了《矿长》《四世同堂》等多部传世经典影视作品。
他就是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先驱者与见证者周顺理。
出生于1928年的周顺理,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离休。离休30多年来,周顺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坚守初心不变,扶贫助困、捐资助学,用亲身经历教育一代代青年人。
离休后的周老,生活简约朴素,怀抱一颗赤诚的大爱之心。他连续多年参加“共产党员献爱心”活动,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类捐赠活动,坚持捐助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
“一件衣服洗了又洗,穿了又穿,但是在关心下一代上却慷慨大方,连续多年为贫困山区捐款,周老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同事郑兵说。
2023年,周顺理完成了心系多年的愿望。经过对当地中小学学校面貌、教育教学工作、学生学习情况了解调研后,他将积攒的100万元一次性捐献给家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教育局,成立教育基金,开展扶贫助学。
这些年,周顺理将亲身经历和学习成果转化为一堂堂生动的党性教育课,给一代代青少年讲述党的奋斗历程。2024年,96岁高龄的周顺理,依然坚持为母校巴彦县第一中学的学生们上线上思政课,“用我的真实经历,对青年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豪情壮志应犹在,逐梦不止仍年轻。周顺理将党旗作为人生的底色,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行动,实现着入党时庄严的承诺,做一名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
郝淑英:银龄义剪传爱心
“我是一名党员,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的服务就在哪里。”这是朝阳区委老干部局原副局长郝淑英的座右铭。自2002年退休起,她一直坚持在发光发热的第一线,成立银龄助老理发队,为社区居民义务理发、传递爱心。
2024年12月22日,北京最低温度零下7摄氏度。郝淑英和队员们早早来到社区广场,为即将开始的义务理发服务做准备。
“天气是有点冷,但我们很多居民还等着理发呢。”郝淑英说着,嘴里哈出的白气在晨光中氤氲开来。
“银龄助老理发队”,始于一次偶然的触动。
2015年的一天,郝淑英在小区里遇到一位拄着拐杖的高龄老人,走一步,喘三喘,看上去很疲惫。一问,老人是要到小区外面理发。
“我虽然退休了,但年龄还不算老,能不能为这些高龄老人做些什么?”郝淑英思索起来。
一番调查后,郝淑英发现自己所居住的社区4000多户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与残障人士的数量多达2500人。一些老年人因行动不便等情况为理发问题而苦恼。
在她牵头下,社区成立了“银龄助老理发队”。无论寒暑,每月22日坚持在社区小广场为6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义务理发,入户为行动不便老人理发,为住院卧床的老人爱心理发。2022年,她又带头组建缝纫社,为社区老人免费缝补衣物。在她的带动下,志愿队伍由最初的5人壮大到26人,风雨无阻地开展志愿服务119次,现场理发6800余人次,入户理发近400人次,缝纫170件。
爱心在不断传递。受郝淑英感召,周边16家社会单位的志愿者参加义务服务。她带领的队伍荣获“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
尚秀云:少年成长守护者
尚秀云是我国第一代从事少年审判工作的法官,以她为生活原型拍摄的主旋律电影《法官妈妈》曾引起广泛关注。退休后,尚秀云依然奔赴在法治教育一线,以满腔热忱,做少年成长路上的守护者和引路人。
作为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二庭原副庭长,尚秀云曾依法公正高效地审理了1200多名少年被告人的案件,感化挽救了数百名失足少年,被孩子们称为“法官妈妈”。
退休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占据了尚秀云更多时间。谈及初衷,她表示,缺乏法治观念和是非观念,是少年迷失方向、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法、知法,提高其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他们懂得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是预防和减少犯罪至关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她还应邀到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开展法治讲座和家庭教育讲座180余场,听众达数万人。 2017年她参与录制的网络公开课《大学生安全与保护》,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授课之余,尚秀云坚持笔耕不辍,撰写《别让小淘气变成大麻烦》书籍,并参与编写少年审判案例漫画册,呼吁全社会重视家庭法治和道德教育,受到孩子、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除了普法工作,为未成年服刑人员送去温暖,也是她的日常工作之一。她连续38年到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为失足少年举办18岁成人仪式。
尽法官之职、党员之责、慈母之心,尚秀云觉得这是党组织赋予她的神圣职责。她表示,“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只有把孩子教育好,家庭才能兴旺发达,国家才能可持续发展。”
李光亚:传播航天好声音
“李爷爷,您讲得太好了,给我签个名吧!”“我长大了也要投身航天事业!”这是李光亚去年在贵阳清华中学宣讲结束后,学生们围住他请求签名的场景。几乎每次宣讲结束,李光亚都会被热情的家长和孩子围住。多年来,他已在不少人心里播下了“航天梦”的种子。
李光亚退休前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工作,退休后,他走向祖国大江南北,走进大中小学、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央企单位、部队军营、外交系统,讲述航天好故事,传播航天好声音。
他的宣讲激情澎湃,总能把深奥的航天知识讲解得让公众听得懂、记得住。宣讲内容涵盖中国航天历史、航天成就、航天未来、航天精神、航天英雄,打开了许多人通往航天世界的大门。
宣讲内容如此有感染力,源于他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在职36年,他数次担任火箭发射队的临时党委领导,肩负起执行国家重要发射任务的重任,荣获重大航天工程奖、国资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他不仅用激情宣讲让更多人了解航天、热爱航天,还致力于新时代中国航天精神的研究。他首次提出并深入解读中国航天精神具有人民军队基因和以钱学森精神为代表的科学家精神基因,被纳入全国发行的《中国航天精神教程》一书。
他还竭力推动中国航天博物馆建设,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言二十大”的号召,向上级党组织书面提交了“关于把国家航天博物馆建设纳入首都南中轴路博物馆群规划的建议”。
“可以说,我退休生活最大的亮点,就是宣讲航天故事,传播航天声音,播撒航天种子,弘扬航天精神。”李光亚说,这是一个航天人永远的精神自觉、永远的责任担当。
张湛军:当好新时代红色宣传员
每天清晨5时,家住通州区的退休干部张湛军便起床读书,编辑供群众阅读的材料,以此开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多年来未曾间断。2017年退休后,张湛军加入文化志愿者队伍,投身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引领群众阅读分享的活动中,做起了新时代红色宣传员。
2018年以来,张湛军陆续组建起350多个微信读书群,运用线上诵读、聆听、分享等形式,汇聚起众多读书爱好者。每天,他会搜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及各类重要资料,精心编辑整理后,由志愿者团队分发到各读书群里。
为了群众更好理解学习内容,张湛军坚持每天录制读书心得音频,手机中录制的音频已达几千条。“每段音频内容3到5分钟,读者不觉得累,又有很大收获。”他对每一段音频反复打磨,有时要录七八次才会满意,由于长期高强度录制,他有3部手机因频繁使用而损坏报废。
在张湛军的带领下,群众参与读书的热情被激发出来,有的坚持在群里读书打卡,有的聆听和分享读书感受,参与人数达1.3万。
多年来,张湛军策划组织了读书学习活动1200多场,主讲时政课堂等200多场,直接听众达3万人次。2020年,在北京市“书香北京全民阅读季系列评比”中,他高票获评“北京市金牌阅读推广人”。
“只有退休的岗位,没有退休的党员。”这些年,张湛军常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先后担任通州区老干部宣讲团团长和老干部大思政研究会会长,带领大家开展学习研究,深入乡村、社区宣讲,受到广泛好评。他认为,能从事这些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他一心想着将党的声音、中华文化传播得更广更远。
周静溪:倾心尽力关心下一代
在大兴区,有一位退休老干部常年穿梭在各个镇街,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四处奔走,他就是区关工委主任周静溪。在他的努力下,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14年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飞跃式发展。
新年第一个工作日,73岁的周静溪同许多社会工作者一样,迎着朝阳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退休至今,他已经坚持了14年。
2010年区关工委成立之时,组织希望由临近退休的周静溪来担任主任,他毅然放弃了安逸的退休生活,挑起这个重任。“组织交给我这个任务,我就要把它干好。”在他的推动和争取下,区关工委的人、财、物、办公场所等迅速落实。
刚开始,周静溪也遇到了阻力,有的部门对关心下一代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于是,他不辞辛苦、四处奔走,当起关心下一代工作“推广员”,深入每个镇街和部门,与各级干部面对面开会讨论,讲关心下一代工作意义;建立关工委工作会议联席等机制,与40余家成员单位和部门共同织起青少年保护网。
周静溪还时常参加学校活动、举办巡展、组织师生座谈。在办公室里,他是严谨认真的周主任,而步入校园,他笑容变得和蔼,成了孩子们亲切的周爷爷。场景、称呼变了,不变的是他对孩子们深沉的关爱。
多年来,大兴区关工委获得8项国家级荣誉,基层关工委组织从0增长到906个,开展“智慧父母”家长课堂项目11年,受众达100万人次,开展“我爱大兴 我爱家乡”系列主题展活动13年,受众近90万人次……丰富的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周静溪表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争取把这项工作干得更出色。
张建国:非公企业党建“引路人”
前不久召开的第一视频集团有限公司疯狂体育党支部党员大会迎来一位“老朋友”——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退休干部张建国,他来为企业党员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今年70岁的张建国,退休后依然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探索着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
“做好企业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退休前,张建国曾担任北京纺织控股公司办公室主任,积累了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2017年,他成为首都互联网协会党委党建指导员,负责指导6家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
如何把国企党建优秀经验带到非公企业,这是张建国任职后一直思索的问题。“互联网企业年轻人多,党务工作人员少,需要结合实际提高工作精度。”他到第一视频指导党建工作前,企业没有完善的组织建设和制度体系。他从建章立制抓起,夯实党员发展、党组织换届、“三会一课”制度等基础工作,搭好了党建工作的“四梁八柱”,同时时刻关心党员生活,将党建工作做到了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
“张老师来了以后,我们企业党建制度、流程更规范了,党员队伍不断扩大,凝聚力越来越强。”第一视频集团有限公司疯狂体育党支部书记魏贵磊说。张建国负责的多家互联网企业党委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党组织,他本人连续三年被评为首都互联网协会党委优秀党务工作者。
除了指导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张建国还热心参与社区宣讲和志愿活动,展现着一名老党员的新作为,“退休不褪色,永葆初心,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也是义务。”他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