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放
2005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分配到了丰台区委老干部局。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时,大家全笑了,乐着对我说:“老干部局好,每天带着一帮老同志玩一玩、乐一乐,你也就提前养老了。”
老干部局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单位?是不是真的就是玩一玩、乐一乐呢?我带着满腹的疑问踏上了新的工作岗位,这一干就是11年。11年的工作经历告诉我,老干部局的工作绝对不只是玩一玩、乐一乐这么简单,这里的事恐怕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坦然承受,每一个人都能够始终坚守的。老干部局里的这点事说来你可能觉得太平常,有时还觉得不可思议,但每天都在真真实实地发生着。
最平常的事。老干部工作两件事--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老干部的生活待遇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而且保障越来越完善,老同志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需求越来越高,老干部们对政治待遇落实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停留在组织老同志听听报告会,重要节日走访慰问,打打台球、乒乓球,唱唱歌、跳跳舞,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老同志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满足老干部的精神需求,我们拓展思路,创造条件,在原有的老干部局晓月诗社、金秋艺术团、台球队、乒乓球队、门球队等活动团队的基础上,相继又成立了老干部摄影组、老干部理论组、老干部写作组;老年大学在原有的书法、绘画、计算机、文学、声乐等课程的基础上,增开了篆刻、摄影、手工等课程。同时,活动中心还在原有老干部综合活动大厅的基础上,新建了老干部乒乓球馆、老干部影视棚、老干部休息室等活动休闲场所,为老同志展示和发挥特长搭建了平台,老同志们也积极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最害怕的事。说到玩,应该是最高兴的事,但我最害怕的事却是陪同老同志外出参观考察。曾经听老同事们说起过:什么上了游船才发现老同志带着尿袋,他瞒住了家人,瞒过了工作人员;老同志刚到考察地就突感不适,于是在病房内陪同一日一夜后乘飞机返回;老同志突然向下栽倒,工作人员眼急手快一把搀住送往医院,医生说要是倒在地上,后果不堪设想等等。老同志们渴望外出,希望与老友见面,他们最高兴的事就是老干部局组织活动。而我,陪老同志外出成了最害怕的事,每次都小心翼翼,希望一切顺利。我曾经接到一个单位的电话,询问是否组织活动需要老同志必须参加。原来一位老同志接到活动通知,不顾身体状况和家人的反对执意要参加,所以家人把电话打到了区委办。老同志参加活动首先是身体健康,其次便是家人许可,这可是老干部工作的原则问题。这位老同志第二天一早还真的来了,我们只得多方做工作劝其返家。组织老同志外出学习考察,往往是你越怕的事就越来,这不,就在近日陪同老同志在北戴河学习休养,中午马上就要返回,我正暗自庆幸一切安好,却突然接到电话告知,我负责服务的老同志感到不适,心慌呕吐,血压升高,急忙通知随队医生应急处理,好在老同志只是染了风寒,吐过之后吃上药就有了好转。返回的路上,我的眼睛都不曾离开过老俩口,直到把他们送到家人的身边,我的心才落了地。
最担心的事。四层楼装电梯,三级台阶设无障碍通道,这对于年轻人而言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这在老干部局却是必须的。我最担心的事也就是参观途中有楼梯,行进路上有个坡、有个坎什么的。每次陪同老同志外出参观考察,总是一次次奔向前方,发现有坡有坎,立马停住,站定在那里,嘴里就是一句话:“小心脚下”。这好像成了众多老干部工作者的职业病。我也经常会在与家人、朋友聚会时不由自主的蹦出这句话,家人、朋友也不时对我进行调侃。别说这是小题大做,而是有深刻教训的。有一次活动,一位本身腿脚不太好的老同志,看到其他老同志很快地走出了大门,她一急脚下一个不稳,崴坐在了楼梯上,我们急忙搀起她要送她去医院,她却无论如何也不去,并自嘲轻伤不下火线,我们只得用轮椅推她参与了活动的全程。还有一次举办团拜会,老同志们好容易见一次面,要说的话太多,只顾说话就没有注意到脚下,轻轻一绊,竟造成踝骨骨折,老同志及家属都没说什么,还不断安慰我们,可我们心中却充满了歉意。
最伤心的事。来到老干部局之前,死亡似乎离我很远很远,我从没有思考过该如何处理别离。在老干部局工作11年,我最伤心的事就是站在老同志的遗体前鞠躬告别。11年的工作让我觉得与老同志打交道是一件极其有趣而有意义的事,他们都曾参与过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他们深深地热爱着这个国家,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着很高的思想境界,他们睿智,他们幽默,他们身上总是蕴藏着挖掘不尽的资源,从他们身上能够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他们的乐观开朗让你觉得这个世界是这么美好,这个国家是那么充满着前途与希望。可是,每当你还在想着老同志曾对你说“小丁,那次去斋堂的活动组织得不错,有文化底蕴,这样的活动可以多组织。”几天后,你在陪同领导到病床前看望时,老同志还在激情地述说着晓月诗社将要出版的《卢沟吟》。不久后,看着他静静地躺在鲜花中,我的泪水却是怎么也忍不住。八宝山,在我心中曾经是不祥和伤心的代表地,去的次数多了,没有了不祥之感,多了肃穆与崇敬,不变的仍是伤心之地。
最欣慰的事。老干部局的事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没有什么感人肺腑的,都显得很渺小,很琐碎,让人感受不到成就感。但就是在这渺小琐碎中也会让你感动,让你感到欣慰。第一次感受到工作的价值是第一年的“十一”走访慰问,九月底的北京已有了寒意,当天还下着毛毛细雨。因为堵车,到达老同志家中的时间与预约的时间要晚些,一进入小区就远远地看到一个打伞的佝偻身影,带队的魏调研员忙说:“老同志下来了,快下车。”见到我们下车,老同志兴奋得像是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与我们握手,颤巍巍地带我们上楼。老同志的家并不富裕,甚至有些寒酸,但茶几上早已准备了水果与茶水,茶水甚至已有了凉意。一坐下,老同志就开始表达着谢意,并问这问那,久久不舍让我们离去。从那一刻开始,我感受到老同志是多么需要我们,我们的工作也充满着价值。11年来,在陪同老同志外出时经常会听到:“老同志,这是您孙女啊,真够细致的!”“不,她是丰台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陌生问话人不禁竖起的大拇指是对我们服务的赞誉。陪同区委领导走访老干部时也常听到:“老朱,你是组织部的副部长,老干部的事你就全权吧。”区委领导的话语充满着信任。不时还会收到老干部的来信:“为离休干部办实事点赞”,“老干部局的环境越来越美,反映出工作人员为离退休干部服务的心越来越美。”老领导的来信是对老干部工作的认可。每当这时我都不再觉得我的工作渺小与琐碎,我的心中充满欣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干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党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承载着党中央关心爱护广大老同志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干部工作者,我会一如既往地做好老干部工作战线上的一颗螺丝钉,在为老服务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引导老同志继续发挥作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