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等奖(5篇)

无悔青春 只愿夕阳更灿烂

日期:2023-03-17    来源:北京市监狱(戒毒)管理局

分享:
字号:   超大       
语音播放
  我叫王薇佳,自2007年起从事离退休干部工作至今。15年来,凭借着对全局1万余名离退休老同志的敬重,本着对党忠诚、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思想,我用自己的青春陪伴着离退休干部,只愿夕阳更灿烂。
  真心付出 赤子情怀
  最初接触离退休干部工作,是在2007年,由于工作需要,28岁的我从基层的一名副科职干部成为了一名专职老干部工作人员。从深刻理解“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句话开始,凭着对老干部的深厚感情,我渐渐地成为了老同志口中“爱笑的小王”。
  工作中我结识了一位曾担任基层党总支副书记的离休干部,老同志讲述的革命战争年代的小故事深深吸引了我,那些上学时从课本上读到的革命先烈的故事一个个都立体形象起来。从王老的身上我切实感受到了“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光荣历史,爱护老干部就是爱护党的宝贵财富,学习老干部就是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打心底敬重王老,王老也喜欢我这个笑眯眯的小姑娘,就这样和王老的感情慢慢地越来越深厚。十几年来,我坚持每年到家中看望他,尽管王老早已因身体原因不再担任党总支副书记,每次见面,王老都激动地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放开。90多岁的王老经常用颤抖地声音说,“我都不当党总支副书记这么多年了,你还每年都来看我,真是让我过意不去,以后可别来了!”但是当老人的儿子在送我出门时却每次都告诉我,其实每到过年,老人都念叨你、盼着你来呢。而我也深知,每年的看望不仅是代表我个人,更是带去组织的关心和问候!这更加坚定了我坚持看望老人家的决心。当我又一次来到王老家中亲自把金灿灿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戴在老人胸前时,已经瘫痪在床的王老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勇于担当 迎难而上
  2017年,我局决定成立老干部(老年)大学,尽管丝毫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我毅然自告奋勇,接下这份工作。
  面对办学经验、场地、设施、师资、人员等重重困难,我没有退缩,迎难而上,一方面积极寻求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多次到大兴区老干部(老年)大学实地学习、取经。从刚开始的不知从何入手,到大学挂牌成立,仅用了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多少个不眠之夜只有自己记得。时至今日,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堂绘画课开课时,老同志们画笔都不会拿的情景。此刻,看到局离退休干部庆祝建党百年优秀文艺作品展览中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时,看到老干部合唱团在全局“颂歌献给党”歌咏大会上引吭高歌时,我开心地笑了,却完全忘记了自己冲刺筹备大学挂牌成立前的一周是刚刚手术出院之时。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为保证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线,我开辟掌上学习渠道,通过微信群、小程序等快速便捷的形式发送党的政治理论知识、国内外要事新闻、思想政治教育等学习内容,确保离退休老同志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全面掌握离退休干部党员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基层建立支部—党员—群众三级联络体系,规范党支部换届选举和党支部书记轮训工作,让离退休干部党员过上规范的党内政治生活,让全体离退休干部党员有归属感,把全局离退休老同志始终紧紧凝聚在党中央周围。
  敬业奉献 细致入微
  2021年5月,市委老干部局的特困退休干部帮扶工作有序开展。按程序,老同志的申报材料需要先报到所在基层单位,经初审后报送到市局,我像往年一样主动做好提前的研判排摸,发现其中有一位老同志虽然在京居住,但所属基层单位远在黑龙江省,材料初审按照规定时限极有可能逾期。我便主动联系老同志所在基层单位,提出将材料直接收取,和基层单位共同审核。在得知困难老同志居住在大兴,子女工作繁忙、配偶也患病的情况后,我便从海淀跑到大兴,上门收取老同志材料。发现老同志的自付医药费单据中有一项2万余元的票据并非出自定点医疗机构,想到老同志的病情和把材料交到自己手上时那期盼的眼神,我又仔细认真地核对了单据,告知老同志如果定点医院能够出具诊断证明,就可以申报。就在我焦急等待老同志子女送来诊断证明时,老同志失望地打来电话,“住院期间主治医生现在出差在外地,证明材料开不出来了,实在不行就算了吧,让您费心了……”想到老同志把材料交给我时那期盼的眼神,我继续向上级咨询政策、反映情况。得知可以由单位出具证明材料后,我便立即联系基层单位,将证明材料快递到局。为不耽误周一的准时上报,那个周末我就在单位等候快递,当手机来电显示的是快递服务时,我终于松了一口气。老同志家属电话里的一声感谢,让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全心投入 矢志不渝
  离退休干部处作为全局老干部工作的“指挥所”,我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政策,我都是“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刚到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同志,遇到问题总会向我请教,因为对政策掌握全面,我被大家称为全局老干部工作的“活字典”“政策通”。
  多年来,我坚持“想在前、干在前”。工作上加班加点是常事,15年来我从未休过年休假,生完小孩仅休息了4个月的产假就因工作需要回到岗位,手指骨折却没休息一天,甲状腺手术出院后第二天就返回工作岗位继续筹备老干部大学建立,糖尿病住院期间老同志一个电话我就打车赶往现场。国庆60周年时,我把刚满1岁的孩子留给老人,全身心投入国庆安全保卫;建党90周年时,我参加政法系统老干部工作人员演讲比赛,虽然嗓子发炎,持续发烧,但含着含片坚持完比赛,最终获得二等奖,为全局争得了荣誉;建党100周年时,我精心谋划全局离退休人员“一句话、一首歌、一幅画、一件事”为建党百年华诞献礼。跑医院、去殡仪馆对我一个只有三十几岁的女同志来说是常事,帮着抬病号、抬遗体也都不在话下,有一次因为和家属一起抬去世老同志遗体,还被殡仪馆工作人员夸奖“孙女真孝顺”。让我有这么大干劲的,是老同志和家属们的信任和肯定,能为老干部服务,我感到青春无悔。
  嘉奖、三等功,被评为全市老干部工作优秀信息统计员,这些荣誉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但更能让我会心一笑的却是老同志对我的夸奖,因为我知道,这份夸奖不只是对自己过去工作的认可,更是对今后工作的期许。如今,我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感到肩膀上的责任更重了,我更加愿意把这份期许化作工作的动力,为党的老干部事业挥洒奉献全部的青春,只愿这夕阳更美、更红、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