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放
在顺义区光明街道裕龙六社区,活跃着一支老党员先锋队,这支先锋队是以“三诊”工作法为特色的调解工作站。这个工作站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金钥匙”,因为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为居民们解决了诸多困扰,也为他们架起了一座“不诉自办”的连心桥。

“金钥匙”调解工作站出面协调居民纠纷
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离退休干部为主要成员的调解工作站便以其专业、细致的工作态度,为居民们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务。通过“金钥匙”调解工作站的努力,社区内的矛盾纠纷总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无论是邻里间的纠纷、家庭矛盾,还是其他各类社会问题,调解工作站都能够迅速介入,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使双方达成和解、化解矛盾。谈起“金钥匙”调解工作站,居民们纷纷表示:“工作站就是我们社区的一把‘万能钥匙’,它不仅是解决矛盾纠纷的桥梁,更是传递温暖与关怀的使者。”
“金钥匙”调解工作站的“三诊”工作法,即“站室坐诊”“多途问诊”和“网格快诊”。这一工作机制的实施,不仅提升了调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在社区居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排在首位的“站室坐诊”模式,无疑是调解工作站日常运作的坚实基石。这一模式不仅体现了社区党组织对居民需求的细致关注,更展示了其在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方面的决心与智慧。
在调解工作站内,特设了一处固定接待场所,这里是居民们寻求帮助、表达诉求的重要窗口。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在此值守,随时准备倾听居民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
在这里,社区党组织和老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以“情、理、法”为三大支柱,指导工作站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调解服务。调解员们深知,调解工作并非简单的劝和,而是要在深入了解居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用真情实感去感化,用理智和道理去引导,用法律法规去规范。
有一次,一位老年居民因邻里纠纷前来求助,情绪异常激动。调解员耐心地听取了他的诉说,并逐一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不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人解释了相关法律法规,还从情理上劝导他放下心中的执念,以和为贵。经过一番努力,老人的情绪逐渐平复,最终与邻居达成了和解。这只是调解工作站众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常有类似的纠纷得到妥善解决,社区党组织的调解工作也收获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有了调解工作站,生活中的矛盾纠纷不再是‘无解之题’,而是有了解决问题的可靠途径。”

调解工作站成员“多途问诊”主动上门慰问居民
除了“站室坐诊”外,“多途问诊”作为“第二诊”,是调解工作站灵活发现并应对问题的关键,更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
调解员们会定期来到居民家中开展主动问诊,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尤其是针对社区里的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工作人员会建立特殊人群台账,及时收集他们的需求,并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提供生活照料、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帮助,让特殊群体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和关怀。
“网格快诊”则是调解工作站快速响应突发事件的利器。社区打造了“网格长+网格员+楼门长+家庭户”四级网格纵向治理体系,通过小网格快速收集居民诉求、解决居民难题,实现了24小时及时响应。
在这个体系中,网格长发挥着核心作用,他们不仅负责统筹协调,还承担着信息传递和资源整合的重要职责。网格员则是网格长的得力助手,他们深入居民中间,及时收集居民诉求,并快速上报给网格长。楼门长则负责各自楼门的日常管理,确保楼内的安全秩序。而家庭户则是这一体系的基础单元,他们通过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网格快诊”正是基于这一体系,通过小网格实现大治理,确保了社区内突发事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三诊”工作法的实施,不仅提升了调解工作站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更使裕龙六区“金钥匙”调解工作站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如今的“金钥匙”调解工作站早已从一个征集需求、化解矛盾的平台,发展成了一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民主协商、普法宣传的阵地和一支老党员先锋队专业队伍。工作站的成员也从最初的14名,发展到164人,涵盖了老干部、老党员、热心居民等多个群体。工作站的成员们以身作则,积极投身于社区治理,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社区问题,让“金钥匙”成为了居民心中值得信赖的“服务站”。
“金钥匙”调解工作站的故事,是顺义区乃至北京市社区治理创新的一个缩影。它展现了老党员先锋队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党建工作与社区服务的深度融合。这把“金钥匙”,不仅打开了居民的心房,更开启了社区治理的新篇章。展望未来,裕龙六区“金钥匙”调解工作站将继续完善“三诊”工作法,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同时,工作站还将积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和手段,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构建和谐社区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