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播放
很多老同志在退休后都有个共同的爱好——摄影,他们举起相机记录身边的点滴和沿途的美好风景,用心构图,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在房山区就有这样一群老同志,他们结伴畅游在房山区的城镇、农村、企业和社区,用手中的相机记录房山美景,捕捉房山人民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宣传展示着近年来房山的新发展、新面貌,他们就是房山区“红镜头”老党员先锋队(以下简称“先锋队”)。

这支先锋队成立于2015年,主要由处级退休干部组成,目前有30多名骨干成员。过去,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房山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既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又是实践者,更是受益者。退休后,他们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房山这片沃土的深情。他们带着充满阳光的心态把自己的爱好与党和人民的需要相结合,从房山人民的生动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发现和记录大美房山。
聚焦新貌 跟随记录群众身影
先锋队的老同志每天穿行于房山的大街小巷,地铁房山线、燕房线、现代化的文化活动中心、窦店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大学城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红镜头”对准基层,拍摄人民群众的劳动身影,抓取老百姓的生活点滴。每逢有文化演出,甚至是社区的文化活动他们都积极参加,义务为居民拍摄照片,用镜头记录下演员的身姿、群众开怀的笑容。周末大舞台、太平庄文艺演出、夏庄村文艺展演都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还成功承办了由区文委、区委老干部局联合主办的“老干部视角看房山”摄影比赛并广受好评。
先锋队队长张永顺是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北京摄影文化协会副会长、房山区老干部大学摄影协会会长,是一个地道的摄影发烧友。退休后,张永顺更是暗下决心,要利用好自己的业余时间,带动有相同爱好的老同志们,用“红镜头”拍摄出了一个老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他们热心为“三农”做宣传,背上相机深入街道巷陌、徜徉田边地头,用一张张精美的照片讲述着为乡村人民谋福祉的动人故事。
日积月累了大量的摄影作品,队员们通过举办摄影比赛、整理日常作品,出版了《老干部视角看房山》摄影集、龙门生态园摄影台历等作品集,以多种形式让这些摄影成果“被看到”。很多作品陆续被《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京郊日报》等新闻媒体刊登报道,宣传了新房山建设取得的精彩成果。
探古寻今 热心社会公益传播
房山区素来有“人之源”“城之源”和“都之源”的美誉,举世闻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3000多年历史的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被史学界视为北京古代城市发展的起点;还有860多年前的金代皇陵遗址,也印证了北京建都的沧桑历程。守着这样的“宝藏”,先锋队的老同志们更是不能懈怠,他们不辞辛劳,拍摄下房山优美的风景,充满历史文化的名胜,展现房山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近年来,房山区围绕“以农造景,以景带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协同发展”的理念,开展了许多主题活动,老党员先锋队在其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村镇联合举办摄影比赛,用摄影作品展示特色农业推进,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值得一提的是,房山区琉璃河镇的“北京慧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努力创新种植,开发出食用菊花品种,先锋队从七八年前就开始为周庄菊花村拍照,并将合作社发展的新气象在线上进行大力传播,引起人们的关注,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里的特色产业。近几年,到北京慧田赏菊花、采菊花、吃菊花宴的市民络绎不绝。据了解,2019年周庄村6户办菊花宴的农户, 三个月最高收入12万元。2020年后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菊花宴仍受到人们的青睐。
2023年夏天,百年一遇的极端强降雨灾害使房山区受灾严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老党员先锋队毫不退缩,排除万难“汛”速行动起来 ,深入受灾一线用镜头记录实况,让群众了解灾情的严重程度,也大力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救灾先进事迹;同年冬天,暴雪预警之下,当强降雪和寒潮天气来临时,先锋队员们又出现各个社区里,记录下“扫雪铲冰暖人心 齐心协力保畅通”的火热景象。
无论是壮美的风景还是生活中难忘的时刻,总有先锋队员们的身影,这份执着和热爱让他们从不缺席,他们的“红镜头”始终充满激情,聚焦房山的每一处发展和崭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