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银发先锋

积极唱出生活美 登上人生新舞台——记怀柔区龙山街道南华园一区星光艺术团

日期:2024-12-20    来源:

分享:
字号:   超大       
语音播放
  “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今年国庆前夕,星光艺术团70余名团员每天准时来到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在团长李淑华的带领下排练合唱歌曲《我爱你中国》,为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文艺汇演做着准备。
 
 
  这个自称草根的艺术团成立有20余年,团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70岁。虽然他们扎根京郊,但在京城却已小有名气,不少区级、市级甚至国家级的大舞台上,都留下过他们的身影。他们用嘹亮、真切的歌声让退休生活变得闪闪发亮。
  从一间活动室诞生
  作为京郊的一个群众艺术团,如何组建起来,又如何唱出了名气,走上了更大的舞台?
  这还要从2003年说起。怀柔龙山街道南华园一区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于是想到成立社区合唱团,同时亟需懂音乐知识的老师。正赶上李淑华从怀柔二中高级教师岗位上退休,得到消息后,李淑华二话没说就投入其中。合唱团最初就是把社区里的一间空屋子当作活动室,放了一台电子琴,有20多名爱好唱歌的老居民看到了楼道里贴的宣传单,抱着好奇心过来瞧瞧,这就有了第一次社团活动。
  建团初期,李淑华就为合唱团定下了要让大家“开心、快乐、健康”的目标。“老年人学音乐,其实困难不少。六七十岁了,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又耳背、记性差、气力不足……但我教了一辈子学生,手里办法多着呢。”她用心琢磨了一些形象且易接受的语言、肢体动作,引导大家练发声,还绘制了各种卡片,解释音乐基本知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反复排练,耐心指导,团员们有兴趣学,也进步很快。大家在歌声中找到了新的自己,也因为参加合唱团,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20多年来,团长李淑华带头为艺术团操心费力。以前没退休的时候就曾经被同事称为“拼命三郎”,退休后她又把工作的热情状态带到了合唱团中。
  老年人虽然学得慢,各方面基础差点,但学得很认真,有时候哪点儿不会唱就主动来问、主动练习。他们在学习上认真的程度,让李淑华很受感动:“艺术团的合唱水平一年比一年高,看到大家在排练中认真刻苦的精神和演出效果,我内心那种喜悦溢于言表。看到歌唱给大家带来的快乐,我也特别高兴,哪怕自己再忙再累也开心。”
  团员的心声
  多年来,星光艺术团不仅丰富了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了他们的心灵驿站和精神家园,通过学习音乐、表演文艺节目,让他们不仅收获了快乐和开心,更收获了健康和阳光的生活。
  “通过唱歌、练嗓子,我身上过去的那种忧郁、憔悴悄悄地不见了。现在能吃能睡,体重也长了不少,整个人容光焕发,每天参加活动感觉特别开心。”团员孟凡霞拿出参加艺术团前后的两张照片,看上去几乎判若两人。她也是一名退休教师,之前在家带孙子、照顾生病的老伴,16年间几乎没有什么社会活动。老伴去世后,她内心非常疲惫,看起来也十分憔悴。走出家庭加入艺术团这一年多,她的生活逐渐变得有规律,精神状态也好了起来。
  艺术团里目前年龄最大的团员,是一对多才多艺的夫妻。妻子李淑琴虽然已经81岁,但是身体硬朗,气质很好,看着像60多岁;她的丈夫李志刚80岁,虽然之前罹患癌症,但好在病情控制得比较好。“乐字上面加个草字头就念‘藥’,就能治病。我不把病当成负担,每天都乐乐呵呵地过,慢慢地我用音乐也能把自己调理好了。”李志刚说。 
  甲辰龙年的春节前艺术团搞的团拜会上,怀柔城区不少居民特地来到区文化馆给艺术团捧场,台下座无虚席。居民们常常用“小城故事多”来形容怀柔城区生活的烟火气,星光艺术团则特意将这种烟火气表演出来。情景剧、小品表演、大合唱……100分钟的演出就上了20个新节目。
  团员李淑琴表示,自己是艺术团里年龄最大的,想给大伙儿带个好头儿。春节团拜会上,她还特地编排了一出情景剧《老佛爷出宫》,是年轻人中很流行的穿越题材,其中融入了好多幽默的包袱,就是希望博大家一笑,自己也特别开心。
  20多年来,“星光艺术团”多次捧回北京市及怀柔区的大奖。2022年“星光艺术团”荣获北京电视台“多彩文艺之星”称号以及在北京市新时代老年学习团队认定中荣获“5A团队”。2023年7月,星光艺术团又荣获北京市成人教育学会颁发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荣誉。团长李淑华多次被评为怀柔区“优秀共产党员”和“志愿者先进个人”。
  “星光艺术团”的所到之处,给人们印象最深的不仅仅是老人们演唱的歌曲和表演的节目,最让人感动的是每位老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神采飞扬,散发出光芒和活力,这股能量也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