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生命接力--记房山区退休干部董玉铭在7.21特大洪灾中的事迹
7月21日,房山遭遇了百年以来罕见的最凶猛、最持久的一场特大暴雨。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灾害面前,房山区退休干部董玉铭临危不惧、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大义凛然,一心带领社区居民,自发组成临时抢险救援小组,独自救了6名老人,并与大家一起将150多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创造了大灾无大难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生命接力赞歌,被誉为百姓的“活菩萨”。
危难关头,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份共产党人的担当,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舍己为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在这个暴雨肆虐的夜晚,用他的坚守和勇气为无助的人们撑起一个避风遮雨的“巨伞”,让21日这个洪魔肆虐的雨夜闪烁了人间大爱的力量。
镜头一:“这场雨不寻常”
21日一早,天色很阴沉,雨忽大忽小的下了一天,早就关注天气的老董以为这不过是一场普通的大雨,并没在意。下午四点多,雨越来越大,同往常一样,老董穿上雨衣,去巡查小区内的下水井盖,防止杂物阻塞下水通道。搬开井盖,他惊讶的发现雨水不但不往下流,反而往井外翻涌,顿感情况不妙。
老董所在的城关街道城东社区体育场东里是个由九排平房的组成的老旧小区,地势低洼,房屋低矮,密度大,过道窄,每排房之间只有1米多宽。在此居住的62户居民多是老人、小孩儿和来做小买卖的外地人。
晚上6点多,天色渐暗,雨水已经没过了老董家门前的最后一节台阶,看着即将‘破门而入’雨水,他焦急万分。为了防止雨水进门,他拿起棉被,试图堵住门口,可刚把棉被放在门口,水就涌了进来,卷着水花一遍遍的撞击墙面。
“老董,快走吧,这水太大,一会就出不去了”老街坊在门口吆喝。邻居急切的表情给老董敲响了警钟,他突然意识到,今天的雨不同往常。等老伴儿反应过来想拉他走时,老董早已不见踪影。
镜头二:“只要我能活着出去,就一定把您救出去”
雨越来越急,老董头也不回,便闯进了雨幕。
刚一出门,就看见对面79岁独居的徐老太太,扒着窗户,无助的喊:“老董,老董,这可怎么办啊,我怕是出不去了。”
“您放心,我先上您那儿。”老董边安慰,边蹚着水往徐家赶去。老董一进屋,徐老太太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紧紧的抓住老董的胳膊不放。此时,倒灌进屋的水已经没到裤腰,泥水卷着屋里被冲倒的杂物直往他身上砸。 “徐婶,您放心,只要我能活着出去,就一定把您救出去”,老董背起老人,踉踉跄跄的冲出门去,蹒跚着把老太太背到胡同口。雨水拍打在身上又凉又疼。
这时,前院的个体户朱桥看见了老董,赶紧过来帮忙。“走,先到我那儿去,我那有一厢式货车。”随后,老董便把老太太安顿到了车厢内。在嘱咐了几句后,老董又赶紧冲向住在1排1号的胡振兰家。老人80多岁了,一直和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的弟弟相依为命。老董赶到胡老太太家时,雨水已经漫过床沿。屋里,胡老太太蜷在床角,手里紧紧抱着个钱袋,念叨着“老天爷,老天爷啊,这雨怎么这么大,让人怎么活啊?”,老人的弟弟站在齐腰深的水中瑟瑟发抖。 窗外,雨流如注,山洪倾泻,风肆虐,雨狂啸。
“别着急,胡婶,有我呢,我带您走。”老董试图推开房门,可由于水压力过大,一时间,门难以打开。紧要关头,朱桥破窗而入,跳进房中,两人合力将门打开。不容分说,连背带拽,将两位老人生拖出了门。雨越下越大,路上的积水已经涨到了脖梗处,老太太使劲的搂住老董的脖子,钱袋卡在老董的下巴上,好几次,他都觉得喘不上来气儿,水卷着沙粒直往嘴里灌,扎得眼睛生疼。他只能凭着记忆,扶着墙,艰难的在雨中摸索着一步一步往前挪,终于到了货车前,才把二老抬上了车。
此时,借着微弱的灯光,老董模模糊糊看见,人影晃动,大家都在竞相往外跑。 “不行,还有好几户老人呢,得组织人一起救,要不然,真来不及了”老董心想。于是,他又冒雨钻进了胡同,……。
镜头三:“一个不能少,一个也不能丢”
“小伙子们,快来救人啊,这边还有老人”。老董声嘶力竭的喊,几个年轻人听见呼声,已经走了一半的他们又往回赶。“赵四儿,你去2排4号,那有个有病的老头!小伟, 1排 6号的老太太腿脚不好,你去那儿,宗银、修金你们一块儿去”。风雨中,货车旁,老董成立了个5人组成的临时抢险救援小组。此刻,老董成了这场战斗的总指挥,一场生死攸关的生命接力赛展开了。
王大爷家门打不开,老董就喊着号子,使劲往里推。2分钟后,门终于裂开了一道缝,老董侧着身子用力顶开门,王大爷扶着老董的肩膀,终于从齐胸深的泥水里拔了出来。
将老人们一个个转移到货车上后,老董又领着几个年轻人,开始逐户排查落下的群众,并高声喊道:“大家要仔细查,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丢!”
这时,2排8号的一对夫妇正在湍急的洪水中挣扎着往出走。见此情景,大家赶忙把梯子从房顶顺了下来,扶着他们爬到房上,安全脱险。瓢泼大雨肆虐的冲刷着这个老旧小区,带着要毁灭一切的强大力量奔涌前进,势头正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发状况接连不断,厢式货车内开始渗水,情况十分危急,随着强大的水流,厢式货车开始有些晃动。车厢内,哭声、喊声连成一片。去哪?哪安全?旁边学校的操场上只能依稀看见几个篮球框。混乱,不安,焦躁的气氛笼罩着大家。
前面300米拐弯处有个饭店,那的地势高些,没准那能避难。来不及多想,顾不上喘口气,老董便组织大伙儿转移,开始了又一场接力。
因货车距离饭店距离较远,老董和“救援组”的战友们只得再一次冲入激流中,背起这些孱弱的老人,一个个的送到安全地带。中途有个公共厕所,老董便招呼众人先去了那里。随后,老董踮着脚,扶着墙,一步一趔趄的往华锋饭店走,途中,看到了之前跑出来的社区居民们,大伙无处去,在靠近墙角的地方,互相依偎着,无耐的忍受着暴雨的摧残。看见老董,队员们都焦急的问:“董叔,那些老头、老太太咋样了?”“老董,咱们可怎么办呀?往哪去啊”。
“放心吧,别着急,没事儿,我先去华锋酒楼探探路。”老董心想,社区内男女老少一百多人虽然暂时脱离水患的威胁,可站在瓢泼大雨中也不是长久之计!说着,他边安慰大家,边往华锋酒楼的方向走去。
此时,华锋酒楼的情况也是惨不忍睹,屋里满是泥浆,整个后厨被雨水冲毁,米、面、蔬菜、水产全泡了。老董硬着头皮跟经理商量,能否接纳一下受灾的这些百姓,只需在大厅借宿即可,哪怕只是躲躲雨,还一再说明自己是退休干部,有任何花销,可以个人补偿。看着焦急的老董,经理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没事,让大伙赶紧来吧。”
接下来,又是第三轮的背、拉、拽、抗。
霎时间,一百五十多人涌进了酒楼大厅。酒楼经理看着大家衣衫不整的惨状,赶紧让服务员找来台布给大伙披上,又命后厨临时支起锅灶,熬些姜汤给大家驱寒。刚刚经历一场生死磨难的人们,这时终于可以踏实儿的歇上一会了。
镜头四:“这是力所能及的事儿,我能干,我干了,我高兴”
22日早晨4点,倾盆暴雨已经停止,一抹朝霞洒向龙乡大地。一夜没合眼的老董看着几个参与救援的年轻人疲惫不堪的样子,顾不上休息,赶紧出门买了些包子、豆浆,给大伙“加油打气”。
在街上,一位房山医院的大夫遇到了老董,看到他满身泥浆,浑身湿透,身上只剩下一件裂着口子的背心和短裤,眼泪刷的一下就落下来了。哭着说:“您等我会儿”,跑回家,拿出好多套衣服和鞋,非要让老董换上,老董嘿嘿笑着说:“别把衣服弄脏了”。
从21号下午4点到22号上午10点,这场关乎100多条群众生死的接力赛持续了18个小时,终于结束了。雨后的体育场东里社区又恢复了平静,虽然仍是狼藉一片,可这份安宁,亲身经历过昨晚那场暴雨的人们懂得,它有多么珍贵。
“那个老党员背过的我”
“这院要是没有董大爷不定死多少人呢”
“他就是我们院的活菩萨”
“在咱们社区,我就愿意听他的,大事小情没他就不行,他是我们战胜水灾的指路明灯。”
“他呀,净想着别人了,压根都没想到他自己,老伴儿他都没管。”
提起董玉铭,社区居民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对他赞誉声不绝于耳。回来后,老董一刻也没闲着,接着组织大伙进行善后工作。安排六位无处可去的外地人去自己儿子家暂住;协助社区干部喷洒消毒水,发放净水药片。还成立了灾后暂时自治小组,轮流24小时值班。“现在家家夜不闭户,得有人看着。还有八户不愿意走的,可别发生疫情啊!”老董担心的说。
此次暴雨,老董的家中积水1.5米深,家具、粮食、所有物件全部被泡了,还有他40多年来攒下的邮票、纪念章、古籍等珍藏悉数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几万元。灾后第一天,社区主任给各户发放了受灾情况统计表,但老董迟迟未交。当被问及原因时,老董笑笑:“先紧着别人,还有好多比我更困难的呢。什么时候组织捐款,可别拉下我啊!”
灾后,老董比从前更加忙碌了,不是这家有事,就是那家有问题,一连五天也没顾上喝一口热水,身体也消瘦了许多,憔悴了不少。当笔者问到:“您冒死救了这么多人,是哪儿来那么大的勇气?”时,老董深情的说:“畏难当头,匹夫有责。作为一名老党员就应该冲在最前面,为群众分忧解难,把党的温暖送到百姓的心坎上。再者说,这都是力所能及的事儿,我能干,我干了,我高兴”。
惊雷暴雨天灾降,群英携手战洪魔。经过这场特大暴雨的洗礼,体育场东里社区的居民们情更浓了,意更深了。在这场灾难中,作为这场赛事“总指挥”、“主心骨”的董玉铭,把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御洪水、勇于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的光荣称号,彰显了一名退休干部的磊落风采。
相关新闻
-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局级退休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读书班2024-08-28
- “花开华年献盛世 薪火相承沃丰土”丰台区举办干部荣誉退休暨赓续传承仪式2023-10-31
- 北京市财政局退休干部党总支召开党支部换届工作筹备会2023-08-17
- 市水务局领导到市水生态水保中心开展干部荣誉退休欢送会2023-08-03
- 桑榆非晚,初心依旧!浙江玉环市举行“新征程 新接力”干部荣退仪式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