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推子”上的“头等大事”--记41年义务理发的退休干部国书田

时间:2011-11-27【字号 超大    来源:延庆区老干部局 作者:延庆县老干部局 唐慧娟

  今年61岁的国书田有把“老推子”,21岁拿起后就再也没放下过。尤其是从81年去福利院义务理发,一个多月准去一次,到现在已31从未间断过,“老推子”41年就干一件事儿——义务理发。

  别小瞧这把“老推子”,他41年无怨无悔,“推”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义务理发两万余次,总时间相当于41年中有10个月、7000多个小时在分秒不停地忙活。再看他的主人:花白的头发,黝黑的面孔,面带微笑,和蔼可亲……这就是老国给人的第一印象。人家说,老国和“老推子”一样,41年没闲过。

  一朝接棒 41载风雨无阻

  国书田这门理发的手艺是在上磨村当赤脚医生时学的,当时,村里的理发师岁数大“退休”了,21岁的他主动“接棒”,从此开启了老国义务理发之路。

  1977年,国书田调到公社车队,也没丢下理发这门手艺。有次,同事小曹摔伤,卧床不起。老国听说后就赶来了,把小曹乱蓬蓬的头发理了个清清爽爽。打这起,好人老国“名声大噪”,谁家老人出门不便,或者自个儿图个便利,都找老国。老国也总是笑呵呵的,来者不拒。1979年,老国调到延庆县农业局,刚安顿下来,他就忙着打听哪有敬老院、福利院,谁家有长期卧床的病人。没几天,街坊邻居、同事亲戚,上门请老国的人一个接一个。老国忙得不亦乐乎,周末一理发就四五个。为此,他专门准备了一把推子、两把梳子、三把剪子,还亲切地称为“三宝”,出门时往自行车车梁上一挂,哼着小曲儿就走了。

  时光荏苒,“三宝”叮叮当当响了41年,老国也黑发变白发,义务理发41年。

  善心善举 谱写无私大爱

  1981年,单位组织职工到延庆镇敬老院“学雷锋”,老国却把这一次的公益活动转变成一件长久的事业做了起来,给福利院的老人义务理发,更是他多年来坚持做的一件“头等大事”。通往延庆镇敬老院的那条路,老国走了整整31年。土路变成石子路,又变成了柏油路,小树长成了参天大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们走的走,来的来,而留在福利院的只有老国这一棵“常青树”。

  在福利院生活的人,有的聋哑盲,有的呆傻残,其中几十个重度残疾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屋里弥漫着呛人的气味。有一次,好奇的女儿陪老国到福利院,还未进屋,就被“异味”顶了出来,呛得直咳嗽。等她转过头后才发现,父亲正从容地打开工具包,缓缓梳理着老人头发,不时微笑着擦掉粘在老人胡子上的鼻涕……回家后,女儿抹着眼泪跟妈妈说:“爸爸是咱的骄傲。”

  福利院老人接受老国理发的历史,院长赵伯顺心里有本儿账:31年来,老国来福利院义务服务400多次,行程6000多里,用坏了10多把推子。在去福利院30多年的往返路途中,尤其冬天,冰天雪地,道路结冰,老国家距福利院有10多里路,骑到福利院冻得手脚冰冷,当看到那些老人关切的目光时,心中也只剩下阵阵感动和欣慰。到了夏天,日晒雨淋,大雨倾盆,路面泥泞不堪。有一次,在往返的路上有两辆汽车过来一下把他挤到路边泥坑里,当他爬起来的时候,浑身是泥,汽车早没影了,掸掸身上的泥水继续赶路,这也许是老国多年来义务理发路上的一个小插曲而已吧。

  1996年冬,国书田住院了。眼看就要过年了,他知道那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在等着他,住院时他就一直惦记着。出院第二天,他立马去了福利院,理了一天发。结果路上受了风寒,得了重感冒,又回到医院继续输液。95年老国父亲因患脑血栓卧床不起,全天需要有人照顾,他白天上班,晚上要看护好父亲,有时一天只能睡上3、4小时,即便这样他也按时去给老人理发。这么多年老国能够坚持下来与他的爱人和女儿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一般都是周六、日去福利院,而他的爱人在企业上班,周六、日很少休息,辛苦一天回到家也吃不上一顿现成饭,但他的爱人从来没有抱怨什么,还有他女儿经常提醒他该去福利院了,为去给老人理发,时常耽误了去接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女儿。

  因实际情况发生变化,近三年来老国又换了另一家福利院,距离他家近20里路,但他仍然一个多月就去一次,这个福利院有60多个老人,大部分都是坐轮椅或不能自理的,为了方便那些常年卧床的老人理发,老国只好挨屋去服务,有的老人味道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

  由于现在服务对象的老人多了,每去一次就得理上40多人,确实给那些行动不变的老人解决了实际问题。

  这把“老推子” 要推一辈子

  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天寒地冻,去福利院的路上无数次留下老国和他那“三宝”的影子。退休后,他的时间更宽裕,就常去康庄、井庄、龙聚山庄的敬老院,看看那里需不需要理发。“俺们要谢谢书田了,不容易,不容易啊!”老人们常这么说。

  老国好事儿越做越多,事迹也越传越广,延庆县优秀党员、市社区之星、全市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接踵而至。提到这些,老国只是淡淡一笑。

  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就是一辈子做好事!但老国做到了他用一把普普通通的推子,推出了他的朴实,谱写了他人生的辉煌。老国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做出了平凡人难以做到的事,荣誉、奖章就应该属于他,他在1989年、1993年,分别被评为中共延庆县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出席市文明办,团市委、市委宣传部颁发的学雷锋先进个人奖牌称号;2005年,评为北京市社区志愿者服务之星、胸章;2007年,评为市民政局社区之星称号;2008年,评为延庆县首届感动延庆十大人物称号;2010年,市民政局颁发了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牌。

  春去秋来,风雨无阻,国书田依然坚持他的理发之路。“不管别人怎么说,干这活儿我心里舒坦。”义务理发,已经成了老国的一种生活方式,没有报酬,不计成本,活的是一种心态。

  现在,老国的自行车换成了小轿车,“三宝”也都翻了番。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老国现在忙在手头,乐在心头。

  “爸爸,您累了就歇歇吧!”女儿说。

  “老国,你这把推子啥时停下来?”邻居问。

  “国老弟,下月还能来吗?”孤寡老人说。

  老国的回答很干脆:“没事儿,只要能动弹,咱的推子就得推下去。”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