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

时间:2015-05-12【字号 超大    来源:昌平区老干部局 作者:退休干部 王玉成

  早晨,刚过五点,我就到公交车站等车去医院。没想到还有一个人比我早。那人中等个儿,六十多岁,穿着半袖裤褂,手里提着布兜儿,在那儿心神不安地走动,不停地打量车来的方向。

  半个多小时后,公交车终于来了。我和那人各自找了座位。十几站过去了,那个人仍在车上。终点站二六一医院到了,我下车,他也下车,提着兜儿,匆匆地进了医院的大门。

  第二天去车站,那个人仍先于我候在那里。他手里拿着一张写满字的纸。见我来,主动上前搭讪,问我纸上中成药的作用,问街道旁张贴的医疗讲座,问医药偏方、秘方,问脑血栓的治疗。原来,是他老伴半身不遂,住进了二六一医院。我告诉他,有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切不可听信街头小广告宣传,不能迷信神医、大师、祖传偏方、秘方。

  他说老伴的病以前去过几家医院,治疗都不理想。这次住二六一医院,已经第五天。病情有所缓解,疗效不错,病痛减轻了许多。在以后的近一周的时间里,我每天都去二六一医院附近办事;每天早晨候车都和那个人碰面。他老伴住院,晚间由护工看护,自己白天要准时到医院接班。两个孩子,都有工作,有自己的小家和孩子。只能双休日来医院探望、伺候母亲。他本人已经退休,有退休金,有充裕的时间,身体尚好,为了减轻子女负担,允许孩子先管好自己的小家,再照顾老人,不和儿女捆绑在一起。

  据我了解,二六一医院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在皂甲屯村建立的部队医院。从那时起,周围许多村庄的村民都到那里看病,管那叫“皂甲屯医院”。后来医院安上了部队序号,称“二六一医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一医院”。二六一医院虽是部队医院,但更多的服务对象是当地群众。不但救死扶伤,每年还组织慰问群众活动、慰问演出,为地方群众放电影,和地方建立了深厚的鱼水关系。几十年过去了,二六一医院与昌平区医院、昌平区中医院并驾齐驱,共同推动了昌平区医疗事业的发展。昌平开通了53路公交线路后,更把三处医院连接起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昌平不少群众看病,都是乘坐53路公交车来往于三处医院的。每天早晨与我碰面,乘53路公交车跑二六一医院的那个人,就是受益者之一。我也曾于昌平医院、二六一医院两地辗转医治过我的冠心病。2012年,我住进二六一医院,医院采用中西结合方法,所用药物有苦碟子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和含丹参、天冬的合成药物,与西药配方施医;经服药、输液一段治疗,最后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认未发现新增血管阻塞,无需做支架或其他手术后出院。整个住院、医疗过程都顺利、疗效显著;医院服务细致、周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好感。

  又过了一个星期左右,在车站碰不到那个人了。可能是他老伴住院已经满一个疗程,康复出院了。我为他们高兴。那个匆匆赶路奔医院的身影,还时常在我眼前浮现。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