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国家同进步,与清华共转型(清华大学 胡显章)

时间:2019-10-08【字号 超大    来源:教工委老干部处 作者:

  我的心里话:
  沁园春·贺新中国70华诞
  赤帜高悬,覆地翻天,换了人间。
  看神州傲立,扬眉吐气;中华崛起,雪耻平冤。
  玉兔巡天,蛟龙探海,两弹一星气宇轩。
  怀天下,促和谐“带”“路”,共享甘甜。
  梦圆志向弥坚。永砥砺,排难克险艰。
  望民殷国富,河清海晏;尚法守正,祛腐褒鲜。
  勇固金瓯,中华一统,正义之师展壮颜。
  齐放眼,愿常新华夏,飞舞翩跹。
  胡显章:我与国家同进步,与清华共转型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号令吹响,中国走上了一条高速发展与变革之路。改革开放40多年里,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改革开放改变了国家,改变了社会,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有许多人,将人生选择与国家发展变革联系在一起,胡显章就是其中之一。
  出国访学,开阔视野 
  1957年,胡显章以第一志愿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1959年转入新成立的光学仪器专业,1963年毕业留校,从事仪器设计基础的教学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设备的研制,同时担任了精仪系学生辅导员、系教务科长、教学系副主任、系党委书记等,是名副其实的双肩挑“工科男”。

 


胡显章老师的毕业照


  随着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清华和外国的合作交流明显增多。1987-1989年胡显章有了一次出国进修的机会--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参加分子测量机亚纳米工作台的研制。
  在美期间,胡显章利用机会多方位地了解美国。他曾经有过一段考察养老院的经历,感受到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的战场,老人的坟墓”,那些没有亲人关照的老人晚年生活的孤独悲苦令人震撼。在美国,种族歧视依然存在,那时中国国力仍然较弱,中国人被看不起,有双工资的节假日加班优先选择的次序是美国白人-黑人-南美人-菲律宾人,最后是中国人,而且中国人常常要替美国人背黑锅。工作中胡显章感受到美国管理层对中国学者的不信任和戒心。在一次加工精密零件的金刚车床厂家来介绍产品,当组织者看到胡显章这个中国人在座,就宣布:请所有访问学者离席,使他感受到所谓的“透明天花板”。
  在胡显章工作到期时,课题组负责人劝他留下并表示可以帮助把家人接到美国,说:“你干得很棒,我们已为你申报嘉奖了,我们太需要你这样的精密仪器设计专家了。”然而,胡显章更愿意为了国家的精密仪器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坚定地回绝了邀请。
  弃理从文,共同转型
  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国家工业化的需求,清华由一所综合性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改革开放之初,清华开始向综合性大学回归。因为工作需要,胡显章离开了精仪系,到学校领导岗位参与清华由多科性工科大学到综合性大学的转型工作。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清华文科有了重大发展,胡显章个人也实现了由工科到文科的学科转型,并先后参与素质教育和大学文化研究与实践,受到肯定的评价,2012年获素质教育学会开拓贡献奖,2013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评为“从事高教工作逾30年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
  胡显章说:“回顾历史,没有改革开放,就很难有清华大学历史性的变革,也没有我与国家与学校一起实现的重大转型。”改革开放不仅是国家、社会的改革,它更在推动像胡显章一样的人为国家的发展而成长,随国家的变革而转型。

 

 


毕业前夕光32班班长胡显章与团支书尹志清在为人民服务牌匾前合影

 


胡老师主持文化素质教育期间赴香港中文大学参加研讨会与杨振宁先生、杨叔子院士交谈

 

  胡显章,男,80岁, 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留校,曾任校党委副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主持过清华文科恢复发展、文化素质教育和大学文化研究工作。曾获素质教育学会开拓贡献奖,2013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评为“从事高教工作逾30年高教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