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的“护花使者”--记通州区中仓街道西营社区老党员先锋队先进事迹
在通州区中仓街道西营社区,有一支老党员先锋队,队员都是热心公益的离退休老同志。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们就自发组织起来,建立了义务疏导队,护送孩子们过马路,春夏秋冬,风雨无阻,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马路上的“护花使者”。
“请您停一停,先让学生们过去,谢谢。”每到中午和傍晚学校放学的时候,位于通州区车站路的中医院东门南侧的十字路口,都会有四五位头戴小红帽的老年人,不时地向来往车辆打着各种手势,提醒司机注意避让学生。在他们的护送下,小学生们快步穿过马路。这支老党员义务疏导队坚持了27年,如今接力棒已经传到了第三批老党员手中。
1987年,通州区车站路和玉带路改造施工。每到放学时,附近学校的上千名学生很多都要经过这个十字路口,交通秩序混乱,很不安全。当时,社区老党员、原通县副县长魏国安等几名老党员向社区党总支反映了这个情况。在社区党总支的组织推动下,西营社区老党员义务疏导队正式建立,几位老干部成为疏导队的第一批队员。每天中午和晚上,他们准时来到路口,护送孩子们过马路。
道路修缮完成后,交通顺畅了,但车流量也随之增加,老党员们意识到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车站路是通州区最繁华的路段之一,周边有好几所幼儿园和学校。为了让孩子们安全出行,让家长放心,义务疏导队的老同志们没有撤,继续坚守在护送学生的岗位上,寒来暑往,从未间断。义务疏导队队员魏老搬了家,仍然坚持每天赶来站岗值勤,往返一次就要两三里路。在这个岗位上,魏老坚持了整整11年。了解他的人都为老人的坚守竖起大拇指,可魏老却说:“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作为一名老党员,在我还能活动的时候,多为群众做点儿有益的事,我觉得很荣幸。”
义务疏导工作看似平凡,却关系着每个孩子的安全,更牵动着家长的心。老同志们的付出不求回报,每当他们完成护送任务,望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听着那一声声“爷爷再见”“奶奶再见”的稚嫩童音,他们就倍感欣慰,再累也觉得值。“有他们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他们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一位学生家长这样评价义务疏导队的老同志们。
由于幼儿园和学校的放学时间不一致,孩子们过马路的时间也不集中,义务疏导队的老同志们每天要应时按点上岗值勤四个多小时,一年四季如此。炎炎烈日下,疏导队的老党员们晒黑了脸庞;漫天飞雪中,有的老同志冻伤了双脚……可是,他们总是乐呵呵地忙碌着,伸开双臂护送孩子们过马路,“路上小心”这样的叮嘱,他们每天要重复上百遍。老同志们的行为也感动了路人,司机师傅们不再按喇叭,而是缓缓地停在路口,安静地等待学生们通行。渐渐地,疏导队的老同志们成了通州区的“明星”,看到他们,路上的行人会停下脚步,向他们投去钦佩的目光;骑自行车的人也会下车跟老同志们打个招呼。大家不仅赞扬老同志们的行为,更为他们老有所为的精神所感动。“哈哈,没想到老了老了还出了名。”疏导队队员刘奶奶爽朗地笑着。
在老党员义务疏导队的基础上,2005年,中仓街道建立了老党员义务助困队等8支老党员义务服务队。作为这8支义务服务队中的重要力量,老党员义务疏导队完善了规范管理,并统一着装,为队员配备了小红帽、红袖章和疏导队胸牌。同时,制定了老党员义务疏导队的章程和制度,规定队员们分批、定位、定时,每天轮流上岗,护送孩子们过马路。
近几年,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一些老队员先后退了下来,但是这支队伍并没有散,又补充了不少“新鲜血液”。老队员们又当起了“老师”,把自己在疏导队服务中的心得体会,详细地讲给新队员们,告诉他们在路口怎样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在老队员们的传帮带下,这支义务疏导队越来越壮大,由最初的四五名队员发展到以党员为主的20多名队员。近年来,义务疏导队先后获得了市、区颁发的多项荣誉,2012年还获得了“首都群防群治优秀团队”称号。
春泥护花花更红。这些马路上的“护花使者”们用自己的真情付出换来了孩子们的茁壮成长,赢得了社会的口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团队。老同志们说:“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为了让家长安心,只要身体允许,我们会一直做下去。”如今,老党员的事迹被更多的人所知道,很多离退休党员以他们为榜样,自觉加入到各个服务队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热情、一份爱心……
相关新闻
- 学习矢志不渝的钢铁人--李文秀事迹有感2021-09-28
- 初心不改指前路 北京站东夕阳暖--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站东社区老党员先锋队2019-12-30
- 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站东社区老党员先锋队2019-12-30
- 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北京市通州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19-12-30
- 通州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