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密云教育新变化

时间:2016-04-28【字号 超大    来源:密云区老干部局 作者:密云区教委离休干部 曹保余

  我大半辈子从事教育工作,对密云区教育变化比较关注,就此说一说有关教育事业的巨大变化。

  密云区的教育事业和全国一样,出现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先说校舍,绝大部分小学,在1958年以前,都是庙、校合一的,校门有四大金刚,正殿是佛像,东、西配房是课堂,课桌多样,课凳由学生从家带。再说教师的概况,大都由贫困的小知识分子任教,当时流传着,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还有的说:好女不嫁教书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补完袜子补衣裳,说明教师的生活待遇是非常低的。

  农民在封建统治和多年战乱下,生活极度困难,只有少数富裕户能上学,大部分农民子女要参加劳动,即便能勉强入学的,早晚也必须打柴拾菜。记得有一次我去学生家催要2元学杂费,孩子妈说:刚攒点鸡蛋,孩子有病买药吃了,这时孩子进屋说:妈妈,我刚看了母鸡在鸡窝趴着哪!咱先不换盐,先吃咸汤吧。我含着泪走了。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很单一。后来引进了苏联的教法5分制和新课导入法,由于生搬硬套,曾有这样的笑话:有一位教师要讲啄木鸟,费了一天功夫,想画一个啄木鸟,由于技术不佳,画出一个四不像,上课时提着画板去上课,先把画让学生看,问这是什么鸟?学生其说不一,鸡、鸭子、乌鸦,没法引入新课,教师顺势编了一个顺口溜,好好好,咱们今天就讲啄木鸟,这是个没有教具的故事。

  1956年以后,密云教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彻底改变了庙校合一的局面。结合破迷信和四旧,把庙拆了建学校,原石匣中学就是用拆古北口庙的木料,砖是拆石匣城的砖,修建起来的校院,可是学生住宿还在石匣北门的城隍庙。

  国家在教育上增加了投入,全区自然村几乎建立小学,彻底改变了庙校合一的局面。中学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水库以北地区建立了石匣中学,面向库北广大农村。师资也从通州中师、北京和张家口调来不少,校舍改变了,师资加强了。入中学的人数猛增,新城子、曹家路、古北口、太师屯、不老屯、半城子等地学生都到石匣上中学。但是道远需要在校食宿,许多学生带白薯、玉米饼等连续吃五天,大部分变质,伙食费又交不起,部分学生退学,尤其是女生,受重男轻女封建思想影响,退学的更多。也有交不起学杂费而退学的,只能用助学金来挽救退学风。按党的指示,煞住退学风,教师家访动员学生复学,我跑遍了水库以北地区,记得到雾灵山下关门村,我用自行车带回一位女生叫王文玲,她坚持上学,后来毕业后,参加公安工作,现已退休,住顺义区。

  要说密云区教育事业变化最快,是在邓小平同志倡导改革开放以后,真是日新月异。教师再不是臭老九啦,政治地位、经济待遇逐步提高,又建立教师节,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风气与日俱增,给我的感觉教师顺心了,干劲大增,教学成绩蒸蒸日上。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情况下,政府加大对教育事业的大量投入,学校的设备、教具等许多方面大大改观,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相应提高。但是,因农民的收入还较低,少数贫困学生还有困难,除了国家提高助学金,奖学金外,密云区的许多老干部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解决了部分失学儿童的后顾之忧,为教育事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密云区教育事业变化最快最大时期是在改革开放30年以后。您去各乡镇看吧,最美的楼房是学校,优美的环境,宽广的塑胶体育场,各样器材齐全,多种专业教室、电脑室、书画室、音乐教室,一应俱全。在生活上,厨房、饭厅、洗澡间,现代化的卫生间,应有尽有,院子里停放着漂亮的校车和私人小轿车,篮球、足球场分列,还有高低杠、单双杠等体育器材间,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训练和自由活动。这些突出变化,和我从教时,真是天壤之别。

  我离休30年了,以前是区关工委的理事和传统教育报告员,常去中小学做革命传统报告。近几年,因年龄原因,不再从事这些工作,可是对教育事业的关心程度未减。2014年7月,自己参加了古北口中小学参观访问活动,受益匪浅,听完校领导介绍,分别进入室内参观,学生用电脑上网,老师远程授课,操纵机器人。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学习方式,令我大开眼界,真想与孩子们一块学习现代化的知识,另外也产生了从教几十年,知识缺乏,愧对学生之感,此生无法弥补。现在的教师都是大学学历,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大变化的必然。

  2006年1月1日,国家废止了延续了2600年历史的农业税,俗称“公粮”。农民减轻了负担,正当兴高采烈之时,又传来青少年九年义务教育费用全免交的喜讯,农民乐了,教师更乐,没有了动员学生上学和催交学杂费的烦恼,可以专心致志备课教学了。我记得更清楚,我从1996年开始捐资助学十二年,到2007年我也不再捐资了,教育兴国,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策。纵观世界先进国家,都是从发展教育事业开始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英、美、日、韩等国,所以先进,根基是国民的教育文化程度高、科学水平先进,因此强盛。

  党中央历来重视教育事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由国家负担,免除一切费用。市、区领导,从实际出发,以“公平、优质、创新、开放”为目标的,推动我区教育现代化,使人民享受到教育改革的成果。近几年,区内外协作新风涌现。记得我去中小学讲革命传统课,碰见过不少县城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去山区学校进行长、短期支教,北京市也派来骨干教师到我区支教。去年,我区二小等中小学和市级中小学共同投资办学,使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比例显著提升,中小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这也是实现小康生活标志之一。我区随着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脚步和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的举措,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北京高校、科研单位和市名校先后来我区办分校、附属学校。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期。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