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贾老

时间:2013-05-06【字号 超大    来源:丰台区老干部局 作者:丰台区人大原副主任 吴铁强

  咱俩幸亏没亮身份(两人都是常委,一个是常务副区长,一个是区委办公室主任),如果亮了身份,真被轰出去,洋相就出大了,回去我就找他算账。”贾老劝我说:“算了,人家也是好意,只不过是把票给错了。”这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的领导。

  贾老是领导,但是没有领导架子。83年我任区委党校校长。党校只有一座小楼,没有一间正规的教室。84年,中央要求党校正规化,我找了区委副书记杜审微同志,希望给党校盖一座教学楼。经研究区委同意党校意见,但盖楼资金当年没有预算,请和贾老商量。我和当时的党校党委书记杨永沣说,白天贾区长太忙,晚上咱俩到他家汇报盖楼的事。老杨说晚上领导要休息,到家谈工作适合不适合?我说贾区长随和,到家去没事。最后老杨支持我一个人去。一天晚饭后,我带着两套图纸贸然敲贾老家门,进门后我说明来意,贾老给我倒了一杯水,认真仔细听取我的汇报,最后问我:“你打算用哪个图纸?”我说:“党校盖楼不容易,要质量好点,功能全些,多花点钱,事后不留遗憾。”贾老按造价高的批了120万,教学楼84年破土动工,85年落成,为党校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贾老是位特别关心别人的人。

  他对身边的人特别关心,千方百计解决实际困难。人大某室一位主任的儿子有精神病,情绪狂躁无常,多次犯病把父亲打伤,家庭失去了正常的生活,为此他多年苦闷无助。91年市民政局为了解决这种家庭的特殊困难,出台了一项政策,规定凡一次性交足三万元的家庭,精神病人可以终生住进市第三福利院。这对他来说真是天大的好事。可三万元在当时不是个小数字,这位主任就找老贾希望组织帮他解决这个困难。贾老给当时的民政局局长打电话,反映该同志家庭状况和经济上的困难,希望民政局给予帮助。民政局经研究拿出两万元的困难补助款,这位主任自筹了一万元,在市民政局大力支持下,有病的孩子住进福利院,多年困扰这位主任的最大困难得以解决。

  人大机关一位司机给贾老开车多年,贾老把他视为自己的孩子,有一段时间因为一些小事小两口子闹了矛盾,因为年轻互不相让,矛盾越来越尖锐,两个人长时间不说话,甚至不回家。贾老和老伴急在心里,害怕出现家庭破裂。于是贾老把小两口请到家中,苦口婆心的进行了长时间的劝解,最终使两人把话说开了,心结打开了,矛盾化解了,当年的小同志,现在都快退休了,也当上姥爷了,小日子过的幸福美满。

  贾老离休后,仍关注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生活。丰台工会俱乐部仅存的一块场地是周围老百姓每天早晚遛弯、跑步、打球的地方。主管单位为了创收,拟占用篮球场建所谓的运动员公寓,这个项目规划部门已批复同意,周围百姓强烈反对。贾老认为盖楼侵占了老百姓的利益,如果遇到地震,周围楼群林立,百姓连个疏散的地方都没有。他直接向区里的主要领导反映这一情况。区领导采纳了贾老的意见,此事作罢,未能成行。这块百姓的小小空间才得以保留下来。

  贾老是一位坚持原则的人。

  贾老处理事情既有灵活性,又有原则性。对如何处理上下级矛盾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工作中上下级的意见有时不一致,产生一些矛盾是正常现象。如果下级不存在原则问题,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平等的沟通,交换意见。作为上级领导不能动辄就要求撤换下级,不能用压制的办法解决矛盾。曾经有一位政府领导和自己主管下级产生矛盾,他认为下级不配合工作,要求区委撤换这个干部,贾老明确表示不同意。1970年,贾老任右安门街道办事处党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全区城镇开展批查“516”运动,区运动办公室曾去人找贾老,要求揪批办事处的一名组长,贾老严肃的问有无确凿的证据,来者含糊其辞,贾老拒绝了其要求,防止了对这一干部的无辜伤害。

  贾老是一位关心青年事业的人。

  五十年代他当过团区委书记,60年代调任团市委任组织部副部长。由于他较长时间从事共青团工作,所以对青年工作特别熟悉,特别支持,对青年干部特别关心。79年我第二次回团区委工作,任团区委书记。当年暑假我提议举办团队干部夏令营。时任区委书记的崔旭东同志批示:夏令营是可以搞的,所需经费请和贾长威同志商量。当时贾老是区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我派团干部到北戴河打前站,详细测算所需经费。在贾老听说需要1500元活动经费时,当场表示同意。他还对我说:夏令营是锻炼、教育团队干部的一种好形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团队干部受到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我临走时,他再三嘱咐我:外出活动容易出事,一定要组织严密,特别要注意安全。我听到他谆谆话语,心理特别温暖,特别敬佩,他不愧是个老团区委书记。之后,在我任职的五年中,团区委先后在泰山、青岛、大连、辽宁的千山、密云水库等地多次举办夏令营活动,贾老知道我不会乱花钱,每次经费都如数批给我们。

  贾老特别关心团区委的工作,体贴团干部的难处。八十年代初,各级团组织都开展争创新长征突击手活动,每年各级团组织都要召开表彰大会。有一年,在开不开总结表彰大会的问题上,我和区委主管领导意见产生分歧,会前我多次请这位领导参加表彰大会,最后也没请到。我思想压力很大,贾老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参加了表彰大会,并对我说:这么重要的大会,区委领导一个都不参加会给团区委的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他体谅下级,雪中送炭,我感动极了。

  贾老对其他年轻人同样关心,他经常和我谈起调离丰台的年轻干部,希望他们有更大的进步。就在病重期间,2012年市里换届时,他还问到两名年轻干部是否在职务上还会进步,贾老是青年人的真正知心朋友。

  贾老是一个坚强和仁义的老人。

  在病重的一年多里,他以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刚毅顽强的精神与病魔抗争。2012年全年做化疗7个疗程,共计25次,做放疗23次。化疗给贾老带来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脱发、发烧、浑身乏力疼痛、不思饮食、打嗝、失眠、大小便不正常。放疗的过程也是十分痛苦的,几次下来,脖子的皮肤都快烤焦了,吞咽食物都很困难,每天要多次涂抹医院配置的油剂,以减少疼痛。除化疗放疗外,每天还要大把的服药。我每次看他,他从不主动谈及这些苦事,没有一声呻吟。每次化疗放疗回来,我问他感觉怎么样,他总是说还行。他多次说:自己得的本来就是要命的病,不管医院怎么治疗,只要自己能忍受,就要积极配合大夫。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逐渐加重。起初痰里带血丝,后来痰里带鲜血,最后吐的是整口鲜血。体力越来越差,行动越来越困难。春节前,我每次离开他家的时候,他一般主动都送我到门口,春节后只能坐在沙发上和我挥挥手说:“铁强,我不起来送你了。”为了缓解疼痛,他每天都吃止痛片。后来口服止痛药已经不起作用,我劝他是否打点杜冷丁,他说他还是忍得住。直到临走的前三天,他才同意用这种药。病危时她和子女交代:不住ICU(特护室),不上呼吸机,不准弄破身上任何部位,他要完完整整的走。贾老平时性格温和,讲话娓娓道来。这次重病让我看到他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病魔无情地摧残着贾老的精神和身体。但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和疾病斗争中表现得是那样淡定、清醒和坚强。

  贾老是个特别仁义的老人。生病期间,区里四套班子的领导、区老干部局的领导和很多老同事多次到家看望他,他都表示感激之情。老干部局司机小马拉贾老一年多,贾老表扬他时间观念强,服务周到热情等等。他第二次住院后,区委、区人大、区老干部局的领导再次看望他。他临终前和孩子们表示,这次得病,组织和领导关心他、照顾他,很多老同事看望他,他很欣慰。他走后请孩子们代他好好谢谢领导和大家。这是一个多么仁义的老人。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