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经历的改革开放40年

时间:2018-06-08【字号 超大    来源:西城区委老干部局 作者:梁诒
  我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1978年5月返京重新参加工作,适值我国改革开放发端之际。所以,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伴随着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历史进程。我的工作经历,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密切相关。尤其是我担任宣武区政府部门的领导职务以后,不但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工作,还组织实施了一些重大改革措施在宣武区的贯彻落实。比如,我在1995年至2004年担任宣武区审计局局长期间,认真落实刚刚实施的《审计法》,首次进行了财政同级审,推广开展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的作用。我在2004年至2009年担任宣武区人事局局长和区编办主任期间,深入贯彻《公务员法》中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实行“凡进必考”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了公务员招录、任用、培训、考核、工资等新的工作体系;组织实施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基本确立了以聘用合同制为核心的用人体制,初步形成了以岗位聘用制为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了人事争议仲裁的法律援助机制和组织架构;组织开展了2004年的机关规范收入工作和2006年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在组织实施这些事关全区的重大改革工作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95年进行的财政同级审。在此之前,对财政收支的审计实行的是单一的“上审下”的制度。1995年开始实施《审计法》,《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要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还要向人大提交审计工作报告,这是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一项重大的改革。我初到审计局,即面临这一艰巨的任务,深感压力很大。在财政同级审的过程中,我一方面统揽全局,精心筹划,稳步推进;另一方面又时刻保持实事求是、严谨稳健的工作作风,做到了:
  第一,审计计划周密,组织调度有序。审计前,我们做了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工作,召开了全区贯彻《审计法》大会,选派得力干部组建了财政审计科,对审计干部进行了深入的培训与演练。审计中,我们派出了26个审计组,共审计和延伸审计了包括区财政局、区地税局在内的48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审计涉及的财政预算资金达到70%以上,审计单位的覆盖面、审计资金的覆盖面均达到了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我们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在《审计工作报告》中进行了披露。
  第二,指挥位置前移,把住关键环节。一是改变进户方式,我与主管局长亲自带组进区财政局与地税局,宣讲审计的意义,听取被审计单位领导介绍预算执行情况。二是抓住问题定性,对违纪问题的定性亲自把关,重处理依据,重取证,做到合理合法合规。三是耐心交换意见,我主动上门与财政、地税两局领导交换意见,对不同看法,既坚持原则,又耐心解释。四是认真撰写报告,《审计工作报告》是审计结果的体现,要以区政府的名义提交区人大。我参与了报告构思、起草、修改、定稿的全过程,报告的最后一稿,由我撰写完成。
  第三,指导思想明确,把握工作主动权。由于是第一次进行财政同级审,大家都没有经验,因此,我始终注意做到,领导要先走一步,学习在前,思考在前,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力求始终把握住工作主动权。如:在审计开始前,在给我区的财政审计工作定位时,提出了要坚持三条原则:坚持独立性,把握主动权,处理问题要严谨适度,要求审计组在实际审计工作中贯彻执行。再如:在撰写《审计工作报告》时,我提出要遵循两条指导思想,一要不求厚重求贴切,不求详尽求精炼。即不追求篇幅长,内容面面俱到,而要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论述明白、评价适度、内容精炼。二要做到“三体现”,即体现政府意志,不能写成部门的意见;体现审计特色,不能写成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体现工作报告的特点,不能写成工作总结或审计意见书。
  在全局审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首次财政同级审,这项“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顺利完成了,审计成果得到了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和北京市审计局的充分肯定。这种良好的审计态势延续多年,宣武区审计局在2002年获得了“全国审计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虽已退休多年,但回顾亲历的这些历史事件、历史时刻,回顾自己为之付出的心血与精力,回顾当年奋战在改革工作一线的点点滴滴,一种责任与担当,又一次在胸中升腾;当年那种“恪尽职守,争创一流”的职业情怀,又一次在内心深处激荡。
北京老干部

微信关注
北京老干部

返回顶部